國家能源局東北監管局 郭建宇 劉丹
營商環境是一個國家或地區經濟軟實力的重要體現,是提高國際競爭力的重要內容。世界銀行自2003年每年發布《營商環境報告》,對各經濟體營商環境進行評價,并建立了一整套衡量各國營商環境的指標體系,目前將10個重要指標納入評價體系,其中就包括“獲得電力”。三年來,我國營商環境世界排名顯著提升,在190個經濟體中,由2018年的78位提升到2020年的31位。其中“獲得電力”評價指標由98位躍升至12位,為營商環境提升作出積極貢獻。電力作為現代社會日常生產與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資源,用電營商環境水平已經深度影響到社會經濟的發展。
從東北區域來看,良好的營商環境是促進東北經濟發展的重要保障。而立足東北區域實際,以“獲得電力”為抓手,推動區域內用電營商環境整體水平持續提升,對東北營商環境建設意義重大。
自2018年至2020年,東北能源監管局連續三年開展提升“獲得電力”優質服務水平,優化用電營商環境綜合監管工作,通過采取建立非現場監管長效機制、開展現場監管、群眾訴求督辦、跟蹤整改落實、通報約談等多種措施,東北區域內用電營商環境得到顯著改善。
一是辦電效率明顯提升。目前,辦電申請資料不超過3個,高、低壓報裝辦理環節由2017年7個壓減至4個和3個。二是辦電成本有所壓減。城市低壓接入容量限制普遍提升到100千伏安,部分城市提升到160千伏安;低壓接電項目中執行小微企業“三零”政策的“零投資”項目較2018年大幅增加,部分省份占比超過50%。三是供電質量明顯改善。近三年,東北區域配網、農網投資比例不斷增加,供電質量明顯改善。根據2020年供電“兩率”統計,東北區域各省城市電壓合格率均超過99.9%,農村電壓合格率除吉林地電外均不低于99.7%;城市供電可靠率超過99.9%,農村供電可靠率除蒙東地區外均達到99.8%。四是對群眾訴求重視程度明顯提升。三年來,共解決東北區域涉及群眾辦電用電的投訴2280件,解答咨詢31375件。
取得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楚認識到,受硬件條件制約,東北區域用電營商環境與部分發達省份和試點城市相比仍有差距,同時區域內各省、各市、城鄉之間也不平衡,仍存在制約用電營商環境的關鍵問題和薄弱環節。
2018年以來,東北大部分地區通過逐步壓縮時限、壓減環節、優化方案等切實解決了一批辦電難、辦電慢問題。但仍存在薄弱環節,如個別縣區存在供電方案答復和竣工驗收不及時、申請材料精簡不到位、線上線下重復辦理等服務問題。部分農村地區配網建設滯后,因變壓器容量不足、超出供電半徑,導致辦電受限。同時,由于辦電過程中涉及的報裝申請、設計施工及后續維護均需由用戶完成并且專業性較強,用戶對相關政策及市場情況不了解,也間接影響了辦電效率。
東北地區用電戶數中,農村用戶超過45%,同時廣大農村地區往往也是供電質量的薄弱地區。比如東北地區許多農業大縣,近年開展“井井通”工程,機井用電負荷增長較快,但部分地區配電網建設改造滯后,集中灌溉導致的季節性低電壓問題凸顯。部分農村地區尤其是山區林區增量配電企業配電網比較薄弱,自動化水平不高、設備運行年限長、抵御自然災害能力差。
遇到問題有暢通的反映渠道、快速的解決途徑,是提升用電獲得感,優化用電營商環境的必要保障。就東北區域來看,國家電網公司用戶可以通過95598熱線辦理業務、反映問題等,也可以通過國家能源局12398能源監管熱線進行投訴。但地方供電企業和增量配電企業還未設立統一的服務熱線,其供電區域內反映問題的渠道還需要進一步暢通。
通過“獲得電力”綜合監管,以點帶面發現問題,促進整改。督促各供電企業按照國家能源局《關于全面提升“獲得電力”服務水平、持續優化用電營商環境的意見》規定的時限要求,加強內部管控,創新技術手段和管理模式,加快業務辦理速度和配套電網接入工程建設,實現用電報裝業務各環節限時辦理。鼓勵實行配套電網接入工程“項目經理+客戶經理”雙經理負責制,實現網格化全過程跟進。深化大數據應用,推廣移動作業終端,優化電網資源配置,精準對接用戶需求。重點監管各供電企業是否存在“體外循環”情況,辦電時間是否符合現行規定時限,鼓勵供電企業創新服務方式,進一步壓減辦電時間。
督促供電企業推行低壓用戶供用電合同電子化,推廣高壓用戶客戶經理預約上門服務,為用戶提供用電報裝、查詢、繳費等“一網通辦”服務。實現“業務線上申請、信息線上流轉、進度線上查詢、服務線上評價”,提升用戶辦電體驗。2021年年底前實現東北區域用電報裝全流程線上可辦理覆蓋率100%。重點監管各供電企業線上辦電是否實現全覆蓋,用戶是否有權自主選擇用電報裝線上線下辦理渠道,供電企業不得加以限定,進一步保障人民群眾便利辦電。
通過農網升級改造資金落實專項監管,督促各供電企業主動對接地方城鄉規劃,優化電網空間布局,持續完善配電網架結構,推進電網改造升級,不斷提高配電網供電能力,合理安排檢修計劃,提升配電網運行管理水平,強化供電可靠性基礎管理。城市地區年供電可靠率不低于99.9%,農村地區年供電可靠率均不低于99.7%。
督促各供電企業持續開展電壓數據監測工作,加大配電網投資力度。用戶受電端電壓合格率在現有基礎上持續提升,重點解決個別薄弱地區電壓合格率偏低問題。重點監管電壓監測點布點及數據統計工作情況,對于群眾反映強烈且集中的長期低電壓問題,進行情況核實后,及時采取監管約談、下發監管意見書等手段,督促整改,進一步提升電壓合格率。
督促各供電企業強化計劃檢修管理,科學合理制定停電計劃,推廣不停電作業技術,減少計劃停電時間和次數。加強設備巡視和運行維護管理,開展配電網運行工況全過程監測和故障智能研判,準確定位故障點,全面推行網格化搶修模式,提高電網故障搶修效率,減少故障停電時間和次數。重點監管各供電企業搶修到達現場超時問題,進一步提升電網故障搶修效率。
進一步督促各供電企業不斷調整優化電網網架建設規劃,提升電力供應保障能力。優化配電網運行方式,對老舊設備和線路進行升級改造,持續加強配電網標準化建設、精益化運維、智能化管控,分層分級穩步提升配電網運維水平。及時做好應急預案和事故演練工作,確保在冰凍雨雪等極端天氣情況下不發生大面積停電事件。
按照《供電企業信息公開實施辦法》,加強對供電企業信息公開情況監管,對信息公開情況統計評價,形成年報,予以公布。重點監管各供電企業信息發布管理制度的完善情況、停電信息發布及時性情況以及有關政策性文件公開情況,確保計劃停電信息提前7日進行發布。對于發現的問題,及時責令其改正,有效規范供電企業停電信息發布的及時性。
進一步督促供電企業加大投資力度,科學制定配電網和農網建設投資方案,推動項目及時落地,保證清潔能源及時并網。從優化電網運行方式、加強新能源技術管理、保障可再生能源上網等方面統籌協調各部門做好新能源消納工作。重點監管配電網規劃建設情況和分布式光伏并網情況,持續保障東北區域新能源裝機利用率達到95%以上。
制定投訴舉報監管約談方案,根據全國排名情況和區域內各市排名情況,對每百萬人口投訴率高、增長快、問題集中的供電企業開展監管約談,督促供電企業閉環整改,實現每百萬人口投訴舉報數量低于10件的目標。
建立案件分析研討例會制度,定期組織典型案例分析研討例會,對情況復雜、爭議較大、可能引發群體性事件的投訴舉報事項一事一議。對重點問題、典型問題、共性問題及時調查,下發監管意見書。督促各供電企業加強管理,嚴格考核,提高整改針對性,地方供電企業和增量配電企業盡快設置統一的服務電話,專人負責確保暢通,強化投訴舉報處理工作能力。
用電營商環境建設是攻堅戰、持久戰,沒有最好只有更好,東北能源監管局將以“獲得電力”為抓手,深入落實“十項舉措”,持續優化用電營商環境,為優化東北營商環境建設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