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紅霞
(萍鄉衛生職業學院,江西 萍鄉 337000)
TBL教學法,是美國教育學者開展的以問題為基礎的小組教學模式,新時期我國高職院校的教學改革隨著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迎來了與世界接壤的機會,從而引入了TBL教學法,出現在我國各大高職院校的視野當中,TBL教學法能夠以團隊協作為基礎,培養學生在教學過程當中提升自身的自主學習能力,加強課程知識的應用實踐能力,能夠全面符合高職院校培養臨床醫學類應用型人才的教育要求,同時,也能夠轉變傳統教學模式,激發學生學習積極性的同時,促使教師以更加高昂的教學熱情投入到“臨床醫學概要”的教學過程當中,以小組圍繞問題模式展開討論學習,總結最佳方案,教師聽取后進行點評,最終形成共識,能夠有效幫助高職院校“臨床醫學概要”課程教育前景發展。
針對高職院校的“臨床醫學概要”課程來講,為非臨床醫學專業學生構建的課程,涉及藥學、醫學檢驗技術、醫學影像學以及康復技術等專業,簡要概述臨床常見病狀發生原因以及治療方法等,“臨床醫學概要”課程內容較為復雜,具有較強綜合性。但與此同時,在教學過程當中基于傳統教學方法,單一枯燥的教學行為促使大多數學生無法汲取到醫學專業的知識,導致學生甚至對于該門專業課程產生畏學心理,喪失學習興趣,而針對于這一情況,近年來我國高職院校隨著教育改革的步伐逐漸重視,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發揮學生主觀能動性越來越受到重視。在引進先進教學方式的環境下,結合TBL教學法,能夠有效激發學生在“臨床醫學概要”課程中的學習動力,TBL教學,全稱為Team-BasedLearning小組合作教學模式,以6~10人分組形成學習團隊,在學習小組內,由教師指定同學或隨機抽取一人擔任組長,學習小組在組長的帶領下,結合本堂課程中的問題內容,開展學習討論,研討出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經過小組論述后展開積極辯論,從而由教師完成點評發言,達成共識后,能夠對于教學過程中的焦點疑難問題進行全面解決分析,在一定程度上能夠促使學生在課程開始階段基本掌握教學內容[1]。在小組各個成員的通力合作下,完成具有挑戰性的疑難問題,TBL教學模式針對我國現階段大多數的高職院校“臨床醫學概要”課程來講,能夠有效激發學生的基礎知識應用能力與動手實踐能力。作為培養專業應用型人才的教學環境,高職院校以TBL教學法開展創新教學模式,能夠有效轉變學生學習目的,以傳統的熟悉基本概念為基礎轉變為掌握內在知識并熟練應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的目的,同時也能夠轉變學生在傳統教學方式當中所呈現出的被動學習地位,對于知識信息的獲取更加主動積極,在不斷探索解決問題的過程當中,拓展知識層面,能夠全面符合現階段高職院校培養醫學類學生的最終發展目標。
現代醫學的發展要求醫學專業的高職院校學生不斷提高自身的專業水平,更快掌握全新的醫學知識與方法技能,從而能夠適應新時期下現代醫學的發展速度。無論是基于高職院校的醫學類專業,或是在社會當中的醫療事業崗位,都需要學生能夠具有良好的自主學習能力,才能夠充分掌握醫學專業知識和現代醫學發展步伐,為現代醫療事業貢獻重要力量。結合我國現階段的高職院校臨床醫學概要專業課程構建來講,TBL教學方法基于團隊教學,能夠在高職院校當中滲透,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符合教育改革的深入思想,應用TBL教學法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能夠在“臨床醫學概要”課程學習過程當中,培養良好的團隊協作精神。作為新型教學模式,TBL教學法能夠幫助學生快速進入到學習狀態當中,增加自主學習意識,促使學生在團隊學習活動當中激發自身的潛能,積極主動探索知識層面,從而更好地在未來的醫療事業崗位當中尋求發展。
TBL教學法在我國高職院校“臨床醫學概要”課程當中,應用適用于學生較多的學習環境,全面符合我國人口基數較大的核心國情,其突出特點在于,在臨床醫學概要的專業教學過程當中,以小組合作模式分為三個階段開展教學流程,第一階段則是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研究階段,針對在課堂當中構建的問題內容自主尋求解決方案。而第二階段則相對來講更具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優勢所在,我國針對教育事業發展強調核心素養的推崇,其目的是為了能夠為國家的未來發展培養更多綜合性的應用型人才,不僅需要提高學生的專業技術水平,同樣需要學生實現全面發展[2]。在TBL教學當中,通過第二階段討論學習強調團隊協作在小組內進行合作交流,基于獲得的知識完善優化解決問題方式,不僅能夠培養學生更加廣闊的解題思維,同時,也能夠提高學生的人際交流能力,這也是為了學生在未來的醫療事業崗位當中奠定良好的基礎。醫療事業當中的任何一項工作任務絕不可能依靠個人單獨完成,需要整體醫療團隊或多人協作共同合作而成,在這一過程當中,每一個人需要協調發揮自身的優勢作用,形成良好的默契配合,從而促使醫療任務順利完成,因此,在TBL教學法當中,學生基于臨床醫學的知識特點進行實踐活動或理論辯論,都能夠在無形當中培養良好的團隊協作能力。
而TBL教學法的第三階段,則是針對學生對“臨床醫學概要”基礎知識的應用訓練環節,在病例實踐活動當中,加深臨床醫學知識的理解與應用,現代化經濟發展環境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無論是學校還是工作崗位,對于人才的要求標準不僅看其某一項專業能力的發展,更加注重人才的理論知識應用能力,推崇全面發展的綜合性應用人才。而TBL教學法在高職院校“臨床醫學概要”教學過程當中,通過個人測試促使學生在自主掌握基礎理論知識后,能夠在教師構建的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的應用型任務當中完成知識的實踐應用,在小組成員通力協作完成實踐任務后,即可培養學生對“臨床醫學概要”基礎知識的應用實踐,從而促使學生能夠在未來的工作實際當中適應各種不同的臨床案例,充分發揮自身的知識作用。TBL教學法不僅能夠培養學生更加靈活深刻地掌握醫學知識,同時,也能夠促進學生團隊協作能力與人際交往水平的發展,有利于培養創新型技術人才,結合我國現階段大多數高職院校應用TBL教學法,構建“臨床醫學概要”課程來講,已逐漸取得了較為良好的教學效果。
在高職院校“臨床醫學概要”課程開展TBL教學法,首先,需要建立科學合理的學生分組,基于每一個學生不同的個性發展,以及專業基礎知識學習情況等綜合條件進行全面分析后,保障班級當中小組分配資源更為科學合理。一般情況下進行TBL教學模式,每一小組成員約為6~10人左右,自愿或隨機分組的情況下,需要教師對組內人員的組成情況進行適當調整,實現小組內成員的優勢互補。結合實際來講,TBL教學模式下的小組成員需要充分考慮到成員的社會關系、性別、年齡以及學習成績等綜合要素,達到組內異質組間同質,才能夠促使班級中的每一小組開展“臨床醫學概要”學習效率差異性較小,完成合理分組后,需要保持小組的交流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之下,持續不斷才能夠有效符合TBL教學目標。
在高職院校“臨床醫學概要”教學開展TBL教學模式,其主要是為了能夠幫助學生在學習過程當中培養良好的團隊意識與協作發展能力,為了能夠有效保障TBL教學模式下小組成員各司其職,完成教師構建的教學任務。需要指定同學擔任小組負責人,可以由教師指定或小組成員推選,在小組負責人的帶領之下,保障小組成員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優勢潛能,提高小組成員內部凝聚力,激發每一位小組成員的責任感,保障小組能夠在負責人的帶領下順利完成任務。通過小組負責人傳達教師下達的教學任務,以良好的溝通傳達能力,保障每一小組成員能夠明確清晰自身在教學任務中的職能。
高職院校當中,需要教師針對TBL教學模式緊跟教學流程,針對學生在“臨床醫學概要”課程中的實際學習情況,擬定相應的教學計劃,在課前結合教學大綱以及教材的實際內容,編寫典型病例,對教學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設計,在課程中,能夠積極引導啟發學生在小組內開展討論,圍繞教學任務控制節奏,并且對小組完成教學任務后的課程情況進行總結分析,在這一過程當中,教師緊跟學生的學習動態,能夠降低學生接觸全新教學模式的陌生感,做好充足課前準備,避免教學資源不合理分配現象的發生。
構建完整的TBL教學模式,同樣也需要在“臨床醫學概要”教學過程當中構建相應的考核評價體系,針對在教學過程當中小組成員個人的成績測試以及小組綜合課程表現的測試成績進行綜合對比,由教師進行點評分析每一小組與每一成員之間的不足之處,促使學生能夠自行完善發展,并組織班級當中小組與小組之間進行互相評價或小組內部成員之間進行互相評價,界定每一學生的綜合期末成績,科學合理布設評價考核內容,并衡量學生在TBL教學法下的學習情況比重,才能夠全面構建TBL教學模式。
綜上所述,高職院校教育水平隨著教育改革的全面發展不斷提高,引進全新TBL教學法,能夠有效提高“臨床醫學概要”教學水平,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強化團隊協作能力,能夠在幫助高職院校的臨床醫學概要教學水平得到提升的同時,達到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