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昕宜 洪焰焰 張家欣 于卓爾 王乙鈞
(大連外國語大學,遼寧 大連 116044)
2020年教育部結合多種因素,推出線上線下混合教學的新思路,團隊響應號召,決定開展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線上“云支教”,希望通過本次實踐,為社會及學校教育模式提供新方式。
首先是線上“云支教”成本相對較低,效率更高。志愿者通過利用互聯網技術,將過去線下支教路程上消耗的時間用于精彩易懂的視頻、音頻的錄制和剪輯工作,有效提高工作效率,大量減少團隊交通費用;線上“云支教”也有效拓寬大學生在校期間的支教范圍,不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能夠更廣泛地惠及各地方的學生。當今時代互聯網發展迅速,互聯網也會在支教工作中得到普及,可以更加便捷并節省各種成本,也可以讓更多人參與到支教課堂中,讓更多的學生學到知識。
其次是時間優勢。團隊成員皆為大學生,自主時間較多,有比較充裕的時間利用互聯網進行線上支教;團隊全體成員學習視頻錄制和剪輯軟件,能夠對線上支教的素材及時剪輯和處理,以保證云支教的順利進行。在大連市小學方面,因其放學后有其他活動,線上課堂的開展能夠有效避免因時間沖突而造成課程無法展開的弊端,小學通過課后碎片時間即能完成課程學習。因此,從兩方時間安排而言,線上云支教工作都有利于高校和小學實施有效的教育融合。
最后是教學優勢。線上云支教多采用視頻和音頻等方式進行教學,錄制的素材可以讓學生反復觀看,既可以強化已學知識,也能讓支教課堂變得更加有意義,同時用于線上云支教的素材可以及時更新和修改,有助于在支教過程中豐富內容,通過云端上傳的方式,支教素材將不僅僅局限于合作小學,同時能夠惠及更多的學校。
線上支教形式于團隊而言不僅是一次新體驗,更是一次新挑戰,互聯網與英語教育的融合過程中,機會與困難并存。
形式的改變需要各個方面磨合,各組組員的任務分工問題,由于各自擅長的領域不同,成員間需要發展新配合,相互學習,在取長補短的過程培養組員間的默契。分配任務時,組員每兩人一組,自主分配素材、剪輯、講授任務。此形式更能發揮自身優勢,同時讓更多人參與團隊的支教活動。
由于電臺形式過于單一,因此,支教內容應選擇易懂其具有吸引力的內容,故在選擇合適的英文故事和繪本上存在一定限制,導致選擇過程中存在一定困難。同時,在素材選擇上由于受到電臺形式的限制,繪本、插畫等需要結合圖畫講授的素材不適用于電臺;部分志愿者不能很好地掌握內容難易的選擇;志愿者對于講授內容表達不到位等。發現問題后,團隊成員積極思考并克服困難。
為小學生講授英語,繪本和插畫是非常合適且重要的素材。所以對于質量好,內容價值高的繪本和插畫,志愿者充分利用所學,對其內容進行完整生動的描述,再進行詳細講解錄制,這樣既可以發揮好這部分素材的價值,也便于學生學習時在腦海中形成與故事對應的畫面,加深印象提高學習效率[1]。
此外,對于英語電臺內容的選取,支教團隊進一步明確了難易程度的掌握細則,每期英語電臺旨在讓同學真實地參與到英語電臺學習環境中,聽懂內容,并有所收獲。為更好地達到預期效果,每期英語電臺內容都會由負責人進行嚴格審查,以此保證質量。
大學生“互聯網+云支教”與小學在線課堂教育相融合的模式,是在國家“精準扶貧”的政策大背景下產生的,其最根本目的是為推動國家實現教育公平和地區教育均衡發展作出貢獻[2]。項目一經提出,大學生志愿者積極響應號召,組成團隊,充分發揮所能,為需要幫助的學校提供長期免費并開放的網絡教學課程,在很大程度上豐富對接小學學生的學習資源,受到學生的喜愛,也得到學校、老師、家長的一致認可。
“互聯網+云支教”與小學在線課堂的融合,其優勢顯而易見。
首先,根據教育部推行的線上教學方式,各級各類學校紛紛采取線上授課的方式來確保教學計劃的有序跟進,到目前來看,在線課堂對各年級學生都并不陌生。“互聯網+云支教”是在現有線上教學的基礎上,將適合各年級學生的優質學習內容通過互聯網呈現出來,為學生提供更加豐富多樣的資源,讓學生能夠不受時間、地理等因素的限制[3]。并相較于傳統的支教、授課方式來說,云支教成本大大降低,學生能夠隨時隨地進行學習,豐富課余生活。
其次,“互聯網+云支教”與小學在線課堂進行融合,能夠進一步增進學校與支教團隊之間的聯系,雙方可以更好地就教學內容、教學方式等各方面進行有效溝通,共同為學生提供更加合適,滿足需求的教學內容,從而提高效率,提高同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
此外,對大學生來說,“互聯網+云支教”與小學在線課堂相融合模式,為高校學生支教提供更為便捷的全新通道,使他們充分發揮所長,更好地運用大學生的創新創造能力,借助網絡平臺傳授所學,傳遞溫暖。
當然,該模式也存在一定的問題與不足
首先,需要重視網絡教育平臺的選擇,高質量的、規范化的網絡教育平臺才能為高校大學生志愿者營造良好的支教環境,為受教學生提供良好的學習環境。這一問題是目前支教團隊亟須解決的[4]。
其次,教學成果反饋問題。線上支教最大的不足就是無法與學生面對面、直接地進行溝通交流,很可能會出現學生的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的狀況。這就要求志愿者團隊要做好后續服務,及時讓學生反饋問題并解決,盡可能減少學生隱藏問題,或者有問題卻得不到及時解決的情況[5]。同時,定期進行問卷調查也是必要的,志愿者要根據問卷調查總結出現的問題并解決,不斷完善,不斷成長。
最后,志愿者的技術問題。“互聯網+”云支教與小學在線課堂相融合模式,不僅要求志愿者要具備豐富的學科專業知識,而且要有一定的技術基礎,能夠及時解決支教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確保工作順利進行,在最大程度上減少因小的技術問題而導致教學進程延誤。
當前,網絡平臺為教育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存在著很多不足。目前絕大多數網絡教育平臺都以網頁的形式展現,僅能滿足清晰地展示教育的過程,但老師并不能利用平臺及時監測學生的學習狀態,學生也不能通過平臺個性化學習。教育平臺基于互聯網來運作,不規范化管理也可能影響教學質量。此外,教學志愿者不能及時且熟練地處理支教過程中遇到的技術問題更可能耽誤教學進度。圍繞以上問題,本團隊將深入闡述下一步工作計劃。
首先,作為平臺的使用者,要積極尋找辦法減少當前教育平臺的缺陷造成的問題。課前隨機提問,課后多加交流以及定期測驗,以此直觀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了教育可以個性化發展,備課前,可以展開問卷調查,統計學生的興趣愛好并針性的備課,將教學內容集中于學生感興趣的話題,這樣不僅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可以寓教于樂。除了提高教學水平之外,我們也可以將自身感受反饋至平臺運營者,提出切實有效的改進建議,共同打造更加個性化、靈活便捷的網絡教育平臺。
其次,開展線上授課,硬件設備時有會出現問題。這要求志愿者擁有獨立解決故障的能力。在招募志愿者時,我們將更傾向于能夠熟練使用計算機開展線上支教的學生,同時在前期開展相關培訓。
最后,受制于網絡平臺的限制,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互動和溝通不充分,導致課堂缺乏趣味和吸引力,學生容易分神。在之后的教學中,我們將適當豐富教學內容,在教學形式上進行創新,適量添加動畫和圖片。但這需要較多技術支持和制作時間,所以支教志愿者需要廣泛學習新技術、新知識。
大學生在線上支教活動中教學相長,用所學知識指導實踐,增強大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不僅促進大學生對專業知識的融會貫通,也有助于其綜合素質的提高。同時,大學生親自體驗教學工作,為其未來就業選擇提供了一個新方向,有助于為未來小學教育事業發展提供更多的人才培養。
小學生從線上課堂收獲了豐富的課外知識,提高綜合素質能力。小學生作為其直接受益者,不僅能鞏固其在校所學的知識,而且團隊開展的英語電臺以生動有趣的英文歌曲和寓言小故事為主,從而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挖掘他們的表達能力,樹立積極的人生觀。
大學生云支教與小學生線上課堂的融合起到相互補充的作用。大學生以成熟的思維方式以及生活學習經驗給予小學生積極的影響,有助于發展其對自我成長的新認知。對于其他不注重學生素質拓展的學校,也為其提供了良好的案例,從而惠及更多的小學生。團隊通過與大連市小學的有效合作,通過共享教育資源,為當地基礎教育提供了教育新形式,也能有效推動了當地教育事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