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城市洮北區海明小學,吉林 白城 13700)
在小學階段,我們應培養學生良好道德品質行為規范。圍繞小學階段學生的情況,我們在展開德育方面工作中,應該立足于學生的行為規范方面,對于他們日常的行為規范素質進行更好地培養,讓其能夠在學習科學文化知識的過程中,得到綜合、全面的發展,使學校能夠成為學生規范自身言行的重要場所。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在展開德育方面工作上,應結合小學階段學生思想品德的情況與特征規律,探索出符合學生日常行為習慣的新的工作路徑和工作方法,讓德育工作突出更強的實效性,構建一個具備“抓好日常行為規范,注重德育工作實效”特征的德育體系。
為了更好地養成學生的行為習慣,提升德育開展效果,我們應結合學生的情況,合理地制定行為規范的制度,從而讓行為規范的管理和引導具備一個良好的依據和基礎。教師可以將相關行為規范要求在教室的內部和走廊等區域進行張貼,讓學生能夠經常性地看到其中的各方面要求,不斷地進行內化。久而久之,學生就能夠知曉自己哪些行為是錯誤的,存在哪些不好的習慣,幫助他們更好地進行整改。與此同時,在德育方面,我們也需要結合當前班級內部學生們的具體情況,對于一日行為規范進行明確。一日行為規范要具備足夠的全面性,能夠覆蓋學生一日行為的全過程,不僅要包括學習的行為習慣、作業完成的規范、禮貌待人、講誠信懂禮貌等內容都要進行詳細的展示。通過實現制度化的教育,讓學生心中了解規范、明確規范,促使學生行為習慣得到良好的培養。
在行為規范教育上,多元化的教育和引導是提高德育工作效果的關鍵。針對于此,多元化的主體是其中的關鍵。所有學校的教育工作都要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實現對學生行為規范的正面引導和教育。僅僅依靠教師自身來開展德育,對學生的行為規范進行引導,這是遠遠不夠的。學校方面應該對于科任教師、學校管理人員、后勤服務人員等多個主體進行充分地調動,豐富德育工作力量,在多元化的環境如食堂、宿舍、課外活動空間等方面,都給予學生們正面的引導、監督和示范,構建一個立體化的行為規范空間。例如,對于班主任來說,其應該重點關注班級的班風建設,構建一個優質的風氣和分配。定期組織各類不同的主題班會,讓學生對于行為規范方面能夠形成一個更加正確的認知。對于科任教師來說,其應該重視關注學生在課堂上的聽課情況,抓好課堂紀律和秩序。對學校管理和其他服務人員來說,也要做好對學生行為規范的指導和管理。總之,只有實現多元化的行為規范教育,才能更好地達到提升德育工作效果的目的。
在對學生行為規范進行培養中,促使學生自主性得到提升,讓學生發自內心的主動遵守各項行為規范,這是非常重要的,同時,這也是實現內省教育目標的重要方法。在日常德育工作中,應重視培養學生的自我教育意識和精神,讓學生們能夠自主地參與到日常行為和規范管理中。教師可以在班級的內部選擇行為規范的管理員,對于各類行為規范情況進行統一化的管理,讓他們能夠以身作則,監督自己和他人。定期對于這些管理的學生進行更換,讓學生們對于行為規范更加內化,培養學生自我管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在這一過程中,教師也需要扮演好引導者和組織者的角色,定期展開和組織各種交流的活動和會議,對當前學生自我管理中的問題進行分析和探討,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促使班級內的行為規范教育能夠得到更好地開展和落實。另外,在學生們參與到行為規范教育的過程當中,教師也應該豐富現有的活動形式,可以組織一些行為規范知識比賽、征文活動、讀書交流活動、宣傳先進事跡活動等,在班級內部營造一個良好的行為規范的養成氛圍,讓每個學生都能夠積極地進行參與。培養學生的參與主動性,這相對于以往傳統的言行教育來說具備更強的開展效果,能夠發揮每個學生的參與積極性和熱情,讓他們更好地參與各項實踐活動中。
對學生的成長來說,家庭環境是必不可少的。學校方面應和家庭共同合作,從兩方面入手,對學生的行為規范進行引導。在行為規范的教育上,學校的教師應該主動和學生家長進行溝通和交流,讓家長了解學生在學校的行為規范的情況,并且實現二者教育理念的統一。定期對學生在家的行為規范情況進行了解,給予學生提供良好的指導和教育。無論是學校的教師還是家長,其本身都必須要具有一個言傳身教的意識,能夠以身作則地為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行為和規范。另外,為了更好地提升家庭教育的參與效果,學校方面可以組織一些家庭教育學習的活動,讓家長進行積極參與,幫助家長了解家庭教育的一些理念和方法,實現家校的有效合力,共同促進學生行為規范的發展和完善,讓德育工作獲得更加全面的支持和配合。
總而言之,小學時期是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時期,這一階段德育教育工作的開展效果影響了其一生的成長和發展。現代社會對于人才的需求是德才兼備,僅僅具備專業素質和能力,而不具備良好品德的人,難以稱之為人才。作為教師,我們應該結合小學階段學生特點,提升對德育工作的重視程度,更好地引導和培養學生的行為規范,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的發展和成長,培養出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