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魁 李詩婕 呂姍姍
(浙江省寧波市中城小學,浙江 寧波 315031)
雙減政策下的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更應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工作。任課教師在課前應認真做好準備工作,確保課堂內容與學生年齡相符,并在課前組織學生做好參與體育課的準備,準備內容應包含如下幾方面。
第一,教師應提前進入即將上課的班級,提示學生課間盡快去廁所,盡量避免教學過程中去廁所,影響教學效果與教學質量。第二,組織學生在體育課之前收拾好書本并將桌椅擺放整齊。第三,體育教師要組織學生排隊前往體育課場地,確保學生不掉隊,并組織課前紀律保持隊伍安靜且整齊。第四,教師提醒學生不要攜帶與體育課無關的其他物品,既是為保證課堂效率,也是保護學生的安全。第五,體育課前一天要提醒學生體育課穿著寬松舒適便于運動的服裝,這樣的服裝在運動過程中更加舒適且安全。第六,體育教師在組織學生準備體育課的過程中,要對表現良好的學生予以表揚,并號召其他同學向其學習,以此提高課前準備的效果。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知識水平有限,對體育基本常識了解甚少,因此,小學低年級的體育課堂傳授基本常識是其常規內容之一。雙減政策下的體育課堂,為減輕學生的負擔更應重視體育基本常識的傳授,以此降低體育活動的疲勞感,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應向學生傳授以下體育運動的基本常識,以保證學生的健康。
第一,在運動后不可大量飲水,運動中會使體內鹽分隨汗液排出體外,此時過多飲水會破壞體內的水鹽平衡[1]。第二,課前不宜吃零食,進食后血液會流向胃部用于消化,此時運動會影響胃部消化能力,甚至導致胃病。第三,運動前要做好熱身準備,熱身運動是使身體以最佳狀態進入運動的最好辦法。第四,運動后不能立即坐下或蹲下休息,一定要做好運動后的放松活動,這是消除運動疲勞最快的方式。雙減政策下的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讓學生了解運動的基礎常識應作為教學的常規內容,以此減輕體育課的疲勞程度。
學習基礎運動項目也是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的常規教學內容之一,雙減政策下的體育課堂更應重視運動項目的學習,促進小學生全面發展。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學習的基本運動項目應與其身體素質與心理特點相適應,常規體育課堂學習的項目包含如下幾種。
第一,攀爬運動。攀爬運動可提高學生的協調性,與此同時,這種運動更符合低年級學生的興趣愛好,學生的學習意愿更加強烈,因此,課堂效果也更好。第二,戶外跑步運動。跑步是最基礎的運動項目,也是小學低年級學習的主要運動項目。但小學低年級學生身體素質并不適合長時間的跑步運動,在教學中控制跑步時間與跑步形式是教師的常規教學內容。第三,球類運動。足球、排球、投擲球等球類運動對小學生身體發育具有積極影響,是小學低年級學生可學習的優選運動項目。第四,有氧健身操運動。小學低年級學生正處于身體發育期,有氧健身操有助于形體發展,與此同時,也可增強學生的柔韌性和審美水平。
體育課是小學低年級學生與同學之間進行交流的主要方式,因此,通過體育課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習慣也是體育教學的常規內容之一。雙減政策下的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教學更應重視這方面的培養,調整課堂教學內容,最大限度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的習慣,培養習慣的方式包含如下幾種。
第一,課堂中加設小組活動內容,密切交流是團結協作的前提,通過這種方式可增加學生間的交流溝通機會,進而提升團結協作習慣的培養速度[2]。第二,設置小組比賽,學生贏得比賽必須要小組內互相協作,讓學生體會到團隊協作的重要性,以此培養其團結協作的習慣。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心智發育尚未成熟,教師應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教學內容對其進行正向引導,雙減政策的目的便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因此,小學低年級體育教學應將團結協作這一良好習慣的培養作為教學的常規內容。
雙減政策下的小學低年級體育任課教師應將課后總結與反思作為常規工作內容,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且課時較多,因此,教師應在課后總結并反思,其內容應包含如下幾方面。
第一,總結課堂教學內容并分析教學效果,進而結合課堂實際情況不斷對教學內容做出調整。第二,反思教學方式,教師的教學方式直接影響教學質量,教師如若不對教學方式進行反思,很難在課堂上采取最有效的教學方式。第三,了解學生的反饋,學生對課堂的體驗感受是教學效果的直接表現,雙減政策下的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更應重視學生的感受,最大限度滿足學生的需求。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對游戲更感興趣,因此,采用游戲教學法是一種重要的教學技巧。運動游戲就是將游戲與運動項目相結合,既能夠增添體育課的趣味性,又能夠達到體育教學的目標,采用這種教學技巧進行體育課教學更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該教學技巧可在體育課如下教學內容中使用。
第一,跑步、走步這類運動項目單調且乏味,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逐漸失去興趣,這時教師可依據教學目標保證運動項目的主導地位進而設計相關游戲進行教學[3]。第二,設計游戲用于運動后的放松活動,利用游戲進行運動后的放松更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狀況,放松效果更加明顯。第三,將小游戲作為不同教學內容的過渡,以此使教學內容聯系更加緊密,增加學生與體育器材的接觸機會。游戲教學法是雙減政策下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可使用的教學技巧,可有效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減輕學習負擔,以此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并保證教學質量。
情景教學可使學生快速融入教學環境,這種教學方式更適應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接受信息習慣,也是適應雙減政策要求的重要體育教學技巧。情景教學法就是創設情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以此激發學生的思考能力并培養情感感知能力,情景教學法可在如下教學內容中使用。
第一,小學低年級的體育課堂教學可設置主題,以此為主題創設情景展開本節課的教學內容,使課堂教學內容保持連貫性,更容易被小學低年級學生接受。第二,在進行體育課準備工作時,采取情景教學法,通過讓學生模仿動物、人物以及汽車的狀態使學生完成由靜止到運動的狀態變化。第三,課前組織學生前往操場集合時可創設情景,讓學生模仿燕子飛翔、螞蟻搬家等方式抵達集合地點。第四,利用所創設的情景完成思想教育。情景教學法是雙減政策下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可采用的一種教學技巧,可有效提升教學效率與教學效果。
小學低年級的學生與同學交流、玩耍的意愿強烈,因此,體育教師在進行教學時可充分利用這一特點,通過“小集團”教學法達到培養學生團結協作習慣的目標。“小集團”教學法就是將學生劃分為若干小組,給學生充足的空間與時間鞏固所學知識,以此達到更高的教學效果,采用這種教學方式有如下優點。
第一,除增進學生間交流外,也可增進學生與教師間的交流,教師可更好地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第二,學生在課堂中的身份發生轉變,小組活動中學生間相互學習并可對其他同學進行指導,學生自豪感提升。第三,小組活動中內向的學生可放松精神,學習效果更佳。第四,這種教學方式可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有效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減輕課后練習負擔,滿足雙減政策的要求。
唱游教學法是小學低年級教學常用的教學方法,也可作為雙減政策下體育課堂的一種教學技巧。采用這種技巧進行體育教學,可培養低年級學生的節奏感、身體協調性以及審美能力,其具體應用方式如下所述。
第一,用于低年級入學前的常規教育,體育課也應進行學前常規教育,在學前教育中采用唱游教學法,以激發學生的興趣并適應小學的體育課程。第二,在準備活動中采用唱游教學法,以此豐富準備活動的形式以及內容,既可以提高學生的興趣又能夠陶冶學生情操。第三,整理活動中使用唱游教學法,整理活動是小學低年級體育課不可缺少的活動內容,采用該方法可最大限度消除學生體育活動后的疲勞感,使課堂氣氛更加愉悅,學生進行整理活動的效果更加顯著。在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中使用唱游教學的技巧開展體育課堂可有效提高課堂學習效率,也更符合雙減政策的要求。
在班級內選拔并培養體育小干部也是一種教學技巧,體育小干部的設置可為教師開展教學活動創造更加便利的環境。雙減政策下的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要重視小干部的培養,在選拔并培養小干部時,應注意以下問題。
第一,選拔之前要考察學生的能力與性格,符合體育小干部職位需要的學生可作為體育小干部的備選人[4]。第二,教師要做好已選小干部的思想工作,明確小干部的職責,以此保證小干部可在體育課堂中發揮價值。
雙減政策下的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不應成為學生的壓力。教師要遵循該年齡段學生的天性開展教學活動,并使用教學技巧提升學生對體育課堂的興趣,既能夠減輕小學生的課業壓力,又能夠達到保持健康身體素質的目的。校方應注意小學體育課堂的教學技巧使用并進行推廣,全面提高小學低年級體育課堂的教學效率,以此使體育教學更符合雙減政策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