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海燕 張 玉
(邢臺市圖書館,河北 邢臺 054000)
2020年,文旅行業是受影響最嚴重的行業之一。旅游業是典型的生活性服務業,流動性、聚集性很強,在國家堅強領導下,文化和旅游系統做了很多的努力,并推出了一系列針對性的政策,幫助行業渡過難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新時期要推進旅游為民、發揮旅游的帶動作用,推進文旅融合、開創文化和旅游工作新局面,向著建設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宏偉目標穩步前進。文化是旅游的靈魂,因此,作為文化傳播媒介的公共圖書館一定要服務好旅游業,推動旅游業的發展。
國務院辦公廳發布的《關于促進全域旅游發展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是文化和旅游部成立之后國務院出臺的一個關于旅游業發展的重要文件。《意見》體現了“文化為魂,旅游為體”的融合特征,通過旅游的產業化和市場化手段,豐富文化服務和產品的供給方式和供給類型,培育旅游市場品牌,讓更多的文化產品、文化資源發揮作用。以文促旅、以文化旅,營造良好的人文環境和旅游消費氛圍,推進全域旅游優質發展。
“文旅融合”是一種以傳統旅游業為基礎的新型“旅游+”產業模式[1]。公共圖書館作為公益性的社會文化機構,具有保存人類文化遺產、開展社會教育、傳遞科學情報、開發智力資源、提供文化娛樂等職能,更是傳承旅游文化的重要場所,是弘揚旅游文化的重要窗口,是普及旅游知識的重要陣地。圖書館在文化服務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同時,也扮演者至關重要的角色[2]。中國優秀旅游文化的代代相傳,有賴于公共圖書館對文獻的收集、保存,又借助于公共圖書館的傳遞和教育功能,使中國旅游業賴以生存、繁榮和昌盛。
首先,旅游業的發展能夠滿足人們不斷增長的物質和文化生活的需要。旅游能使人們在精神上得到休息和滿足,增強體魄,開闊眼界,推動社會經濟的發展。
其次,旅游業的發展是以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水平為基礎并且受其制約,同時,又直接或間接地促進國民經濟相關部門的發展,從而促進整個國民經濟的發展。
旅游是我國可持續發展的產業之一,同時具有低污染、投入少等特點,據我國相關的資料顯示:我國每年的旅游收入都在逐漸增加,而且投入產出也占有一定的比例,其旅游產值也隨之增加,預計21世紀中期,中國將成為世界旅游目的地大國之一,并獲得收入600億美元左右,推動了我國國內生產總值,成為新的產業支柱[3]。
為此,作為文化廣電和旅游局一分子的公共圖書館有義務,也有責任服務于旅游業,為經濟的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
現如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更需要的是精神方面的滿足。旅游不單單是為了看風景,更多的是了解當地的歷史和文化。每到一個地方,不單會關注這里的名勝古跡,更會關注這里的歷史傳統、風土人情等。為此公共圖書館應展開一系列有關旅游業的宣傳活動,提升旅游的文化氛圍,促進旅游業的發展。
旅游業要想獲得較大的發展,就必須重視旅游文化的建設,深入挖掘旅游文化內涵,營造良好的旅游文化氛圍,建立一套具有特色的旅游文化體系,為當地旅游業的發展提供服務和向導。旅游文化是旅游業不可缺少的文化底蘊和靈魂,是旅游業保持當地特色、提高競爭力的關鍵。為推動旅游業又好又快地發展。公共圖書館應舉辦一系列旅游文化講座,做海報,邀請專業的老師講解,圍繞當地旅游文化、名人先賢等方面發表學術演講,并從時間延續、空間拓展、旅游產品、文化創意等方面全面闡述分析全域旅游的豐富內涵和發展方向,為當地旅游發展提出科學的建議和應對策略。同時,還要圍繞“吃、住、行、游、購、娛”六要素向在場觀眾介紹旅游的發展情況。給讀者們提供一個全新的認知和方向,加快旅游業的發展同時,也增強人們的文化修養及內涵。
在圖書館大廳舉辦有關旅游主題的展覽,介紹風景的同時更要介紹各個景點的旅游文化和產品等,加大人們對旅游景點的了解和認識。如公共圖書館可以舉辦旅游商品設計展覽活動,圍繞自然風景、文化遺產、城市文化、鄉村民俗、紅色傳承、生活創意等專題進行分類并推出一些質優物美、豐富多彩、代表當地特色的文化和旅游產品,引導新需求、滿足新消費。全面宣傳當地文創新產品、新業態,不斷推動當地旅游產業的高質量發展。
世界之大,風景之多,要在眾多的景點當中脫穎而出,除了景區本身具有特色美景之外,還需要借助互聯網進行信息的傳遞和推廣。現階段,互聯網對人們的出行選擇影響越來越深。尤其針對一些不溫不火的旅游景區,更加需要通過互聯網快速提升其知名度。那么,公共圖書館應對旅游景點如何做網絡推廣呢?現總結出如下幾點。
3.1 做好景區文化宣傳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美麗的景色是吸引人的重要因素,而景點背后所蘊含的文化底蘊、美食民俗、地域特色、自然風景、人文地理、特色建筑,則更令人心向往之。景點名稱的由來、名人軼事、神秘遠古傳說等,讓景點具有其獨特的人文色彩。公共圖書館可以以圖片、視頻、文字等方式通過微信公眾號、抖音、官網等網絡手段傳達給喜歡旅游的人們,并且很快會被各大媒體以及網友自發傳播。既為游客在游玩時增添樂趣,又提高了景區的知名度,吸引游客前去觀光旅游。
3.2 增加景區影響力
各大景區有時可以通過為各種綜藝節目、電影、電視劇等相關節目提供場地取景,獲得一種高端的展示。而公共圖書館則可將節目中的有關景區的部分剪輯成宣傳片發布至圖書館網絡平臺進行廣泛傳播。以邢臺市為例,如邢臺的小木屋別墅、金沙河生態餐廳、農業嘉年華是《富貴盈門》的拍攝場地,同時,前南峪村、崗底村是《太行赤子李保國》的拍攝場地,該劇也宣傳了邢臺特產富崗蘋果、綠嶺核桃等,可以把這些場景及特產剪輯成旅游宣傳片發布至邢臺市公共圖書館網絡平臺進行傳播以提高該景區的知名度。
3.3 提供旅游線路方便游客
旅游線路是人們在旅行之前必須了解的一項,公共圖書館工作人員可以對整個旅游線路進行一次全程的實地考察,除了簡單的介紹景區門票之外,還要介紹景區周邊的酒店、特色美食、餐廳、特色民宿、紀念品商店等,整合景區的配套資源,來更好地吸引游客。在公共圖書館官網、公眾號、抖音等發布真實、有用、吸引游客的游記以及圖片視頻,對具體的旅游線路進行一次全方位的網絡推廣,吸引游客關注和選擇。
為加大旅游的宣傳力度,公共圖書館應多購置一些旅游書籍,尤其是宣傳當地旅游文化的地方文獻等。構建地方文獻數據庫,提高當地旅游服務水平[4]。同時應加大對旅游文獻及資料的搜集,并且做好整理、編目和上架等工作,重點要做好對旅游文獻的開發和利用。通過各種渠道來豐富公共圖書館內有關旅游的歷史文獻,豐富旅游文化資源,建立更加完善的旅游文獻體系,收藏并記錄當地的風土人情、名勝古跡、歷史沿革、自然地理、社會經濟等內容的地方文獻資源,促進旅游業的宣傳和發展。
地方圖書館還可以定期舉辦本地區的旅游風光圖片展,讓本地區群眾和外省市群眾都能夠欣賞到本地區秀麗的自然風光,喚起游客來此地旅游的動機[5]。展覽要以旅游類的圖書為載體,展出游記、旅游圖冊、圖片等。介紹當地及其他值得遠游、值得駐足的名勝古跡。古人云“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讀書能讓萬里之外的美景盡收眼底,可以帶領游客游歷千山萬水。
旅游業除了一些紙質的資料之外,還有其他的圖片、影像以及景區周邊的酒店、特色美食、餐廳、特色民宿、紀念品商店、紅色旅游等,圖書館可以組織一些專業的圖書管理人員將這些資料信息進行加工分類后,建成專門的旅游電子資源數據庫,便于要旅游的人們進行網上查詢,對當地的旅游景點有更多的了解,同時吸引更多的游客。
文化是旅游業的靈魂,旅游是文化的載體。旅游不單單是一種經濟活動,也是一種文化活動。隨著經濟社會發展,旅游大眾化和全域旅游時代到來,人民群眾對旅游的需求日益增長,旅游業的發展和升級也越來越迫切。然而現如今一些旅游城市和景點,存在著過度的商業化和世俗化,使旅游業中的文化蕩然無存,顯得有些媚俗、淺薄和逐利。只有找回景區文化的靈魂,才是發展旅游的長久之道。文旅融合的到來,為作為文化高度聚集的公共圖書館促進旅游業發展帶來了機遇。要努力發掘文化內涵,豐富文化旅游底蘊,這樣才能更好地促進旅游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