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穎
(榮成市圖書館,山東 榮成 264300)
在公共圖書館資料管理的創新中,充分融合大數據技術,能夠有效促進公共圖書館服務管理的智能化,增強圖書資源管理的安全性。數字化公共圖書館的建立是我國社會基礎建設發展的重要體現,其不僅能為民眾提供更加優良的基礎文化服務,更能推動社會文化建設的發展進程。
傳統的圖書館模式在信息技術發展的進程中逐漸被改變,隨著大數據時代的來臨,數字化圖書館成為當前主流模式,其具有資源豐富、藏書量大等優勢。用戶在信息化的互聯網思維觀念的影響下,更愿意選擇進入數字化圖書館閱讀查詢書籍。數字化圖書館的發展不僅為用戶提供了更加快捷便利、高效精準的閱讀服務,還能夠立足于用戶的實際需求,通過大數據技術針對性地提供相關資料。但同時,由于需要存儲的大數據圖書信息及相關資源遠高于數字化圖書館的負載量。因此,在建設數字化圖書館的過程中,對于軟件、硬件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具有較高的要求。而現階段的公共圖書館在建設力度上仍需加強,基礎設施建設還不夠完善。
隨著數字化圖書館模式在公共圖書館建設中的逐漸普及,且為了促進圖書資源共享的便利快捷,公共圖書館會通過在線信息系統整合圖書館內的圖書信息,并將其保存在專門建立的圖書信息庫中。但這樣的圖書信息管理方式存在一定的問題,主要體現在兩方面。首先,圖書信息數據共享的模式極其容易造成較大的資源管理安全隱患,在數據互通的條件下,圖書信息面向的受眾人群較為廣泛,導致數據網絡受到盜取、攻擊等安全問題的威脅。同時,用戶的信息資料也有泄露的危險,影響用戶安全閱讀環境的打造。其次,大數據是網絡信息與通信系統高速發展的產物,擁有海量的信息儲存空間。但由于圖書的發展歷史悠久,因此,圖書的資源信息量復雜且龐大,若要對圖書資料進行有效的管理,就必須建立起完善的信息管理體制。目前我國的圖書信息管理仍處于初級發展階段,信息管理體制缺乏完善,導致圖書資料管理的實效性降低[1]。
數字化公共圖書館的建設是圖書館資料管理創新的重要支持力量,因此,需要加強數字化公共圖書館建設規劃的合理性,依靠大數據技術的先進手段,達到對圖書資料管理模式進行創新的目的。相關人員需要立足于公共圖書館的長遠發展進行建設規劃,及時發現并調整圖書資料管理中的漏洞,防止由于建設規劃不合理導致圖書資料管理創新滯后、數字化圖書館建設滯緩的現象。更要重視創新環節與圖書館建設的緊密結合,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優勢,加快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料管理模式的轉型,創建最優的規劃建設藍圖。在實際的建設過程中,需要不斷吸收專業的優秀人才加入,增強對受眾群體的綜合分析能力,提升圖書資料的大數據信息處理效率,構建差異化的個性資料管理板塊,以此滿足用戶的具體閱讀需求。圖書館管理者也要緊跟規劃建設的步伐,積極轉變自身的管理思維,接受創新的管理理念,學習新型的管理技術,為圖書館資料管理的創新打下扎實的基礎[2]。
在進行圖書資料管理工作時,必須結合數字化圖書館的優勢以及大數據信息技術的先進手段,積極構建智能化的圖書資料管理服務體制,提高對圖書資料管理信息的分析效率,加強圖書資料管理的實效性。構建智能化的管理服務體制,不僅能夠為用戶提供便利的信息查詢服務,還能拓展公共圖書館服務的創新思路,提升圖書館的智能化服務質量,促使用戶獲得優質的閱讀服務體驗。智能化的體制能夠及時對讀者閱讀信息進行分析,并將其傳輸到管理服務平臺,以達到推送更加符合用戶需求的圖書信息的目的。若智能化體制的數據分析結果顯示該用戶偏好于文學著作的閱讀,則會在用戶選取閱讀資料時,增加對文學著作的推送量,有效縮短了用戶查找閱讀資料的時間,也為用戶提供了更多、更優質的圖書選擇[3]。
圖書資料管理是數字化公共圖書館建立的重要部分,因此,在圖書資源管理信息化的同時,更要加強對其安全管理系統的健全。在進行圖書資源管理時,要及時對共享平臺運行時產生的安全隱患進行排查,杜絕一切竊取信息資源的行為。尤其針對用戶的個人隱私信息,必須要做好防護處理,防止用戶信息被非法利用。圖書館的管理人員可以通過增強圖書資源數據以及用戶信息數據的加密處理,并利用大數據技術定期對管理安全防護系統進行升級更新,進一步鞏固圖書資料信息的管理安全,不斷提升公共圖書館數字化系統的安全等級,促進圖書資源管理的穩定長久發展。
綜上所述,我國公共圖書館圖書資源管理還存在部分尚未解決的問題,需要管理人員不斷地進行創新與發展,立足于用戶的實際需求,充分發揮大數據技術的智能化優勢,已達到促進我國文化基礎建設發展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