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碩 雷泉龍 楊申琳 溫媛媛 王 雷
(1.山東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煙臺 264199;2.煙臺市牟平區中醫醫院,山東 煙臺 264100)
隨著“大健康”“大衛生”觀念已經深入人心,“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健康中國”已經上升為國家戰略的高度,在公共衛生視角之下,為我國衛生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提出了新的挑戰。
早在2006年教育部《關于全面提高高等職業教育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文件指出,“要針對高等職業院校學生的特點,培養學生的社會適應性,教育學生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高學習能力,學會交流溝通和團隊協作,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創造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的素養教育;2016年《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研究成果將人文底蘊、科學精神、學會學習、健康生活、責任擔當和實踐創新作為中國學生發展核心素養的綜合表現,為我國職業院校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基于校企合作的核心職業素養研究不多見。因此,在公共衛生視角下,通過加強校企深度合作和核心職業素養教育對實現高職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和全方位提升人才培養綜合素質具有重要意義。
學校是人才培養的主體,一些院校在人才培養方面認識仍然比較片面,更重視對專業技能的培養。高職院校學生更加看重顯性的職業素養,如職業技能的提升和專業知識的儲備,而忽視職業道德、態度等隱性職業素養。陳婷婷[1]等學者的研究也持有相同觀點,認為高職院校的學生更加重視實用性強、工作崗位上立刻能用的知識與技能的學習,而對未來職業發展中所需的綜合素質認識不足。
一些院校在課程設置中雖然開設了職業素養相關課程,但課程設置較少,形式比較單一[2-3];職業素養類課程往往是大班教學,教學方法以講授法為主,缺乏互動很難吸引學生。另外,部分高職學生缺乏自我管理和自我規劃能力,參與的積極性并不高,使培養效果大打折扣。
當前產教融合多數是流于形式,雙方過程性的融合并不夠深入。企業招聘時會通過筆試和面試等形式對應聘者的專業技能、職業素養等進行全面的考察。盡管如此,一些用人單位還會反映部分畢業生存在著不能吃苦、抗壓能力差、心浮氣躁等問題,這些問題都很難在短時間內得到改善。作為用人單位,參與產教融合的熱情并不高,一些急功近利的現象也屢見不鮮;一些高校只注重學校自身發展,忽視滿足用人單位人力資源儲備的長遠需要。總之,用人單位和高校雙方都難辭其咎。
公共衛生事件發生后,高校更加深刻地意識到在人才培養中“綜合素養”的重要性。作為高職院校要統一思想、充分轉變職業教育理念,一方面抓實、抓牢顯性核心職業素養,使學生通過扎實的理論學習能夠解決現實問題;同時大力弘揚吃苦耐勞、勇于擔當、團結協作等隱性核心職業素養,引導其在未來的職業發展中不斷成長。將核心職業素養的培育貫穿于整個高等職業教育、教學始終,不斷探索“三全育人”的實施方略,充分動員思想政治課教師、專業課教師、學生管理工作者、基層黨支部和黨員干部的育人作用,將全員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三全育人”形成合力并落到實處。
第一,思想政治課程是高職院校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的重要途徑,因此要不斷加強對教師的培訓,提高教師自身的思想政治水平和實踐教學能力。在健康中國戰略背景之下探索“思政課程+課程思政”教育教學改革,將健康國情教育、職業道德與責任教育等內容作為思想政治教育的底色和內涵建設,培養當代大學生的健康社會責任感、職業責任感和健康服務意識[4],特別是發生突發公共衛生事件后,聽從指揮、迅速反應,以捍衛人民健康為使命的責任和擔當,更加彰顯了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傳承與發展。第二,教師通過創設課程情境,構建與能力培養相關性高的真實學習或工作環境,增強趣味性和可操作性的課程更受高職院校學生的青睞。第三,根據《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倡導使用新型活頁式、工作手冊式教材,不斷完善教材建設。讓真實案例走進教材、走進課堂,有效利用典型案例對教學和教材進行補充,帶動學生核心職業素養提高。第四,需要不斷提升高職院校教師的教學能力,尤其是針對專業課程的教學內容,如果只是停留在現有的教材上,所帶來的教學內容不僅單一、陳舊,而且不利于學生創新能力等核心職業素養的培養。教師可以將科研思路引入到教學實踐,積極探索和實踐探究型教學,引導學生結合所學專業的理論知識提出問題、深入地研究問題,循序漸進地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高職院校應定期調研、了解用人單位對核心職業素養的需求,真正實現產教深度融合。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是李克強總理在國務院常務會議上的重要指示,也是對從業者的核心職業素養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人才培養的新挑戰,高校的當務之急是培養出一大批敢于積極進取、勇于開拓創新的創業人才。以健康管理專業為例,與健康服務行業對接人才培養全過程有助于培養企業所需的團結協作、愛崗敬業等核心職業素養。
學生在低年級是形成職業價值觀、職業倫理和職業信念的重要時期。在新生入學階段開展專業動員教育,讓學生初步了解專業和就業方向,即“識素養”。通過學習職業生涯規劃等職業素養課程和融入隱性職業素養的專業課程,同時開設就業指導相關的講座和咨詢,利用假期開展進入企業見習等實踐活動,即“學素養”。在人才培養方面強化對學生專業技能的培養,同時有意識地培養大學生創新創業能力,健康管理專業學生創新創業團隊的“健康香囊”項目先后榮獲第四屆山東省大學生創業大賽、山東省黃炎培職業教育創新創業大賽和山東省“互聯網+”創新創業大賽三等獎。2016年至今,健康管理專業每年舉辦“道生杯”虎符銅砭刮痧技能大賽,并以此為契機進行就業指導和職業技能培訓。2020年我校師生參加的山東省“技能興魯”健康管理職業技能大賽成績優異,實現了以賽促練習、以賽促學、以賽促教。通過以上的“練素養”,培養學生敢于創新、吃苦耐勞、團結合作等核心職業素養。大三頂崗實習期間,在真實的工作崗位中“比素養”,讓學生進一步明確就業方向;畢業生就業過程中“拼素養”。通過這一系列的“識”“學”“練”“比”“拼”,使核心職業素養的培育穩扎穩打地貫穿整個育人過程。
綜上所述,基于公共衛生的視角,核心職業素養的培育在人才培養中起著重要的作用,我們應不斷地從實踐中總結經驗,積極創新人才培養方式。企業與學校的利益息息相關,雙方應加快做好與產教融合相關的頂層設計,不斷細化深化產教融合的實施細則、評價標準等,真正實現產教的深度融合,為全面提升人才的綜合素養奠定扎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