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鑫鑫
(廣饒縣李鵲鎮中心幼兒園,山東 東營 257333)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要求教師為幼兒提供健康的、豐富的活動環境,讓幼兒能夠在愉快的幼兒園學習生活中,獲得有益于自己身心發展的知識和活動經驗。其中,游戲活動是幼兒園教師重點關注的教育活動,教師應審視當下幼兒園游戲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然后探索可以優化幼兒園游戲教學的科學方法,讓幼兒能夠在參與游戲教學活動時獲得充足的個人發展。
游戲教學已然成為幼兒園教學中比較常見的教學手段,迎合了《綱要》對教師提出的課程游戲化教育理念,教師在落實課程游戲化教學時,在某種程度上提高了幼兒園教育教學的質量。只是這一游戲教學還有不少的發展空間,教師要讓游戲教學實效提升到新的層次,則可先把握好當前的游戲教學現狀[1]。經過觀察,發現幼兒園游戲教學中最為明顯的問題是教師的游戲教學方法比較單一,游戲教育理念滲透度、滲透面都有待進一步擴展,有些游戲教學內容甚至偏向于突顯游戲的娛樂功能,卻忽略了教育功能。對此,幼兒園教師可在實事求是的原則上,探索優化現有游戲教學問題的有效方法。
1.1 環境創設主題下的游戲教學。有些教師將主題活動與游戲活動劃分了界限,然而實際上在主題活動中,教師可融入游戲教育理念,引導幼兒在主題活動中參與到趣味的游戲活動之中。例如,在以環境創設為主題的教育活動中,教師可先為幼兒投放某一系列的環境創設材料,如雞蛋、蛋殼及相關圖片。在環境創設時,教師可先帶領幼兒利用這些材料創設環境,將各種蛋的圖片張貼在文化墻上,然后運用手中的完整雞蛋、蛋殼,玩各種小游戲,在游戲過程中創作關于“蛋”的作品,再將其拍攝下來,將相關照片展示在文化墻上。在這里,教師可先讓幼兒在雞蛋或者雞蛋殼上繪畫,制作小彩蛋,然后玩“彩蛋對對碰”的游戲,看看哪個小彩蛋能夠在不破損分毫的情況下抵達終點,然后給獲勝的小彩蛋拍下勝利者的照片。這種活動將環境創設活動與游戲活動融為一體,有利于幼兒獲得不同方面的發展。
1.2 德育教育主題下的游戲教學。從幼兒教育開始落實立德樹人教育,這是幼兒園教師應該承擔的教育職責。幼兒的年齡較小,對德育內涵的認知能力還比較薄弱,教師可將游戲作為載體,滲透德育。因此,教師可以設計一個以德育教育為主題的游戲教學方案,讓幼兒參與進來。例如,教師可設計“遵守交通規則”的德育主題游戲活動,讓幼兒參與到“我是小小交通員”的游戲活動中,幼兒可扮演交通員、司機、行人等不同的游戲角色,將遵守交通規則、破壞交通規則的故事情節融入其中,讓幼兒在角色扮演的游戲活動中感知德育內涵,懂得遵守交通規則的意義。
1.3 社會交往主題下的游戲教學。培養幼兒的社會適應力與交往能力是非常重要的教育任務,幼兒園教師可以設計以社會交往為主題的游戲教學內容[2]。比如,教師可帶領幼兒參與到“小小編織廠”的集體游戲活動中來,幼兒可在教師的指導下參與游戲,學會處理各種社會交往關系,包括“工人”和“車間主任”的社會交往關系、“工人”和“廠長”的社會交往關系、“售貨員”和“顧客”的社會交往關系等等。在這一集體游戲中,幼兒還可養成樂于和他人進行交談的良好習慣,提高幼兒與人交流的能力。
2.1 基于體育鍛煉目標的游戲教學。在幼兒園教育中,教師可圍繞著鍛煉幼兒健康體魄這一目標來合理設計游戲活動。一般而言,教師可以引入各種能夠鍛煉幼兒跑、跳、躍、爬等基本能力的體育游戲,如采蘑菇、趕小豬、跳繩、鉆山洞等。教師既可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興趣,參與到不同的體育游戲活動之中,也可以根據幼兒身體發展的需要,讓幼兒參與到針對性的體育游戲活動中。
2.2 基于美育教育目標的游戲教學。幼兒園教師圍繞美育的教育目標開展游戲教學時,一般是以美術活動為載體,合理地設計游戲活動。例如,教師可設計“裝飾花瓶”的游戲活動,幼兒在參與游戲時,可以根據自己的審美對某一普通的花瓶進行裝飾。比如,幼兒可以給花瓶畫上具有對稱美的事物,也可給花瓶畫上邊花或者角花,還可給花瓶畫上其他的花草蟲魚等圖案,比一比誰畫的花瓶更美。這一游戲活動可以培養幼兒良好的審美情趣,也可培養幼兒一定的創新能力與創造能力。
2.3 基于語言教育目標的游戲教學。語言教育是幼兒園教育中的基礎教育內容,教師將其作為游戲教學的載體,以培養幼兒的語言表達能力為目標,推進課程游戲化教育理念的滲透與發展[3]。例如,教師可以帶領幼兒參與到“金鎖銀鎖”的語言游戲活動之中,運用“這是什么鎖”“這是xx鎖”等語句來進行語言表達,并學會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鎖的模樣。幼兒可以輪換角色,再次參與到語言游戲活動之中,有利于幼兒在獲得愉快的語言學習體驗時,有效提高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
總之,當前幼兒園游戲教學不可避免地遇到了一些問題,教師可以樹立起多元化教育觀念,從不同角度優化幼兒園游戲教學方法,讓幼兒能夠在多元化的游戲教學活動中獲得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