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 婷,柯增輝,楊 歡,王 東,李 倩,王瑞輝*
(1.陜西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陜西 西咸新區 712046;2.陜西中醫藥大學第一臨床醫學院,陜西 西咸新區 712046;3.陜西中醫藥大學醫學科研實驗中心,陜西 西咸新區 712046)
魚腥草屬雙子葉植物三百草科蕺菜屬,是一種具有特殊腥味的草本植物,被號為“天然第一抗生素”,冠以“神草”稱號,中國衛生部和日本藥典指南均認為其具有巨大發展潛力的食用和藥用資源[1]。本文通過收集近5 年魚腥草醫藥研究相關文獻,從傳統醫藥膳食文化和現代醫藥兩個方面介紹魚腥草的作用。
1.1 傳統醫學中的魚腥草 魚腥草其名首見于《名醫別錄》,味辛,微寒,具有清熱解毒、消癰排膿、利尿通淋的功效。本品寒能降泄,辛以散結,主歸肺經,以清肺熱見長,兼具消癰排膿之功,故為治肺癰要藥,尤善治肺癰吐膿,痰熱咳喘。本品亦為外癰瘡毒常用之品,善治外科的熱毒瘡瘍,臨床常見將新鮮的魚腥草搗碎敷于患部以清熱解毒,消癰排膿。魚腥草善清膀胱濕熱,能利尿通淋、除濕止痢,常用以治療急性膀胱炎、急性腎盂腎炎、潰瘍性結腸炎等癥。
1.2 魚腥草的膳食文化 魚腥草作為東亞的健康蔬菜已有多年歷史[2],因其辛香味濃郁,又被稱做“臭菜”,其根莖部位含有較多的粗纖維,能增加胃的物理飽和度,是理想的果腹食品。魚腥草全株均可食用,且食用方式頗多。魚腥草食品加工的開發也從傳統的半成品(涼拌、干品)及茶、飲料、酒等輕工業食品向航空食品、戒煙食品、減肥食品等方向發展[3]。
2.1 魚腥草的抗腫瘤作用 LOU Y 等[4]研究發現魚腥草及其生物活性化合物2-十一烷酮可以顯著降低苯并芘誘導的DNA 損傷和炎癥效應,預防肺腫瘤發生,并推斷魚腥草可能是肺癌化學預防的有效候選藥劑。KUMNERDKHONKAEN P 等[5]評估魚腥草發酵液和余甘子果實的粉末提取物的抗癌活性,結果顯示水和乙醇提取物均以劑量和時間依賴的方式顯著降低癌細胞的活力,表明魚腥草發酵液和余甘子果實的粉末配方可作為癌癥預防和治療的替代藥物。KIM J M 等[6]研究發現魚腥草通過促進HIF-1A-FOXO3 和MEF2A途徑的激活以誘導人HepG2 肝癌細胞中的細胞凋亡,證實魚腥草是抗腫瘤藥物開發的候選者。
2.2 魚腥草的抗病毒作用 LI T 等[7]從魚腥草水提取物中分離的新型類黃酮Houttuynoid A 表現出強烈的體外抗單純皰疹病毒1 型(HSV-1)活性,能有效防止HSV-1 感染小鼠模型中的損傷形成。CHIOW K H 等[8]通過針對小鼠肝炎病毒MHV 和DENV 2 型病毒中和試驗評估不同濃度的魚腥草和黃酮類EA 的抗病毒活性,結果顯示從魚腥草中分離的內生真菌菌株具有廣譜抗真菌活性,魚腥草中的化合物有助于EA 分級的優異抗病毒功效,其在體外缺乏細胞毒性和體內急性毒性,因此,研究者認為魚腥草具有開發針對冠狀病毒和登革熱感染的抗病毒劑的巨大潛力。
2.3 魚腥草的抗炎作用 魚腥草中的成分,如:阿夫澤林、金絲桃苷和槲皮苷在體外和體內模型中都顯示出能減輕炎癥反應及較強的抗氧化特性。ZHANG Y H等[9]研究魚腥草對脂多糖誘導的小膠質細胞活化的影響,結果顯示魚腥草顯著降低脂多糖刺激的促炎性因子釋放,并以濃度依賴的方式顯著減少遷移細胞的數量,可用作適用于微神經節介導的神經炎癥的治療劑。魚腥草滴眼液在春季角膜結膜炎的治療中展現出良好效果,XU X 等[10]通過臨床隨機對照觀察得出,魚腥草滴眼液聯合鹽酸奧洛他定滴眼液治療效果顯著高于單純使用奧洛他定鹽酸鹽滴眼液的療效。魚腥草在未來的臨床研究領域中對炎癥相關疾病的治療產生較大影響[11]。
2.4 魚腥草的其他作用 魚腥草在韓國被廣泛用于治療脫發,CHUNG M S 等[12]通過對C57BL/ 6 小鼠模型中IGF-1 和TGF-β1 的大體形態、組織學發現和表達的分析初步證實魚腥草、紫蘇、綠茶復合物在動物模型中的毛發生長促進活性。WAN C F 等[13]研究了魚腥草對抗晚期直腸癌藥物奧沙利鉑誘導的大鼠模型神經病變的影響,顯著降低奧沙利鉑治療大鼠的戒斷反應次數和戒斷潛伏期,下調奧沙利鉑治療大鼠血清白細胞介素-6 和巨噬細胞炎癥蛋白1-α 水平,表明魚腥草能夠逆轉奧沙利鉑誘導的大鼠神經性疼痛。魚腥草在印度東北部常被作為傳統使用的體外驅蟲植物,其中所含有的生物素A、熊果酸、樺木酸具有顯著的體外驅蟲作用,常用于治療絳蟲病[14]。
由于飲食業和藥業對魚腥草的需求量劇增,野生魚腥草資源遭到了極大的破壞。在經濟利益的推動下,魚腥草種植業發展迅速,同時也存在農藥殘留及化肥用量多少等安全隱患[15]。王志飛等[16]調查發現不同加工方法處理后的魚腥草中亞硝酸鹽含量大部分超出國家食品安全規定范圍。有研究[17]報道魚腥草注射液在臨床使用上有較大的隨意性,如在適應證、給藥方式、劑量及療程上沒有相對統一的標準,這可能是引起不良反應的潛在因素,應當深入研究并加以規范。
隨著研究的進一步深入,魚腥草更多的醫藥價值被人們挖掘,這種草本植物的應用前景,已有的相關報道中魚腥草的不良反應及食用安全問題依然值得高度重視。筆者認為需要大量工作來分析魚腥草中的有效成分,并采用現代生物學技術研究其功效機制,繼續研究其作為藥食原料的使用量,規范臨床使用與日常食品加工質量安全,以確保有效性和長期食用的安全性。伴隨著多學科的交叉,在可預見的未來,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思想的各類創新型魚腥草食品及藥物一定會為“健康中國”貢獻出自己獨特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