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安靜
(襄陽職業技術學院,湖北 襄陽 441021)
隨著我國現代教育的高速發展,現代信息技術與高職思政課程也在不斷突破傳統,實現現代化高職思政教育的創新革命[1]。但仍停留在現代信息技術與高職思政課程的初步融合階段,出現盲目追求技術設備、過度依賴信息技術與弱化師生情感交流等一系列問題,嚴重影響到現代思政教育的進步。因此,完善現代信息技術與高職思政課程的深度融合,對現代思政教育進步至關重要。
眾所周知,將現代化信息技術應用于高職思政課程上,是提升現代化思政教育的有效手段。因此,完善現代信息技術與高職思政課程的深度融合對現代思政教育極其重要。一方面,利用現代化信息技術,可以使學生了解更多關于思政的相關知識,強化對馬克思主義、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識水平,促進思政教育的快速發展。另一方面,是探究信息技術與高職課程的有效融合模式,可將這種模式應用于其他現代化教育事業,不斷完善現代教育存在問題,提升現代教育的實效性。
當前,現代化技術與高職思政課程的融合存在諸多問題,這些問題不僅影響了學生對思政課程理解程度等,還阻礙了現代思政課程教育的發展速度。這些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目前,高職對現代化信息技術與課程融合的核心置于引進昂貴的五花八門的信息技術設備上,智慧教室、情景模擬實驗室與云課堂等教學設備紛紛擁入校園。雖然信息技術設備隨著科學技術進步不斷變更,但是其設備利用率卻處于下降趨勢。因為大部分技術設備并不是針對教師與學生的課程需要,而只是外界因素干擾下單純地追求技術設備,因此,對信息技術設備的應用只是曇花一現,難以在思政課程上持續應用。
大部分教師將信息技術設備作為思政課程的教案使用,忽略了自身教學水平和教學理念的提高。把對思政課堂的傳授模式過度依賴于技術設備,認為現代信息技術設備能足支撐教育理念,將教師與學生的思維禁錮在現代化信息技術中,這不僅導致學生對網絡產生強烈的依賴性與盲目性,還使學生缺乏自我思考能力和自我辨別能力,阻礙了學生對思政課程的認知。
思政課程最為注重的是學生的理性思考與邏輯能力,這要求在師生的情感交流中理解思政課程深層含義[2]。當現代信息技術設備應用于思政課程時,使老師將大部分時間應用于信息技術設備上,忽視了與學生之間的情感溝通,從而淪為信息技術與思政內容的機器,使學生很難理解思政所表達的深層意義。
由于現代信息技術與課程的融合程度,對于高職思政課程的發展具有決定性意義。而目前現代信息技術與高職思政課程融合存在的問題使現代思政教育的發展止步不前。因此,解決現代信息技術與高職思政課程的深度融合存在問題,才能提升高職思政課程質量,推動教育發展。
整個現代化信息教育的應用最終是由思政教師去落實的。因此,學校應當加強對思政教師的職業培訓。一方面,是針對教師的思政教育進行培訓,構建教師在思政教育的知識體系,提升教師的知識能力與知識技巧。另一方面,是增強對教師的信息化技術培訓意識,使教師轉變傳統的信息化技術應用意識,將信息技術設備作為與學生思政情感溝通的橋梁。
現代信息技術設備能促進思政課程的創新,但因材施教的教學方法才是現代化信息技術與思政課程融合的黏合劑。因此,教師應當以信息技術為載體,結合思政課程的內容,探索出具有現代化意義的教學方法模式。教師可以根據每個學生的發展方向制定出符合現代教育的個性化方案,通過因材施教與現代化信息技術設備相結合,引導學生發揮在思政課堂上自我創新、合作學習能力。
學生作為思政課程上的學習主體,是將現代化信息技術與高職思政課程深度融合的關鍵所在。因此,學校應當鼓勵學生參與深度融合之中,增強學生課堂中的參與感,這將促進高職思政課堂的教學內容和模式,增強學生與師生之間的情感交流。此外,學校應當成立專門的小組去進行學生調查,了解學生對思政課堂的興趣所在,明確目前思政教師教學模式存在的問題,探究學生所向往的思政教育教學模式。
近幾年來,信息技術的高速發展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現代教育的創新[3]。將現代信息技術應用于高職思政課堂上,是提升高職思政教育質量的必然途徑。目前高職思政課堂上的信息化技術應用仍然停留在初級階段,使高職思政課堂存在一系列的問題。因此,使現代化信息技術與高職思政課堂深度融合,能提升思政課堂的教學質量,促進現代思政教育事業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