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 會
(黑龍江省大慶市肇源縣特殊教育學校,黑龍江 大慶 166500)
在開展特殊教育時,要重視游戲化教學的應用。這是因為特殊學生在學習時,容易遇到學習挫折,也容易產生不良的學習情緒,在開展語文教學時,教師要針對特殊學生的學習需求開展教學,使他們能夠感知學習,樂于學習,發揮學習游戲的作用。
特殊學校的語文教師在應用現代理論開展教學時,實施了游戲化的教學。然而在實施時,教師發現教學效果不佳,學生更加關注玩樂,對內里包含的知識感知不到或者拒絕接收。游戲化教學存在的問題,與以下因素有關。
部分教師為了讓特殊學生在良好的情境下學習,于是帶著學生做游戲。然而教師卻發現,學生似乎只愿意享受游戲的過程,而忽略了學習的本質。部分學生沉浸在游戲里無法自拔,在教師結束游戲時或者暫停游戲時出現哭鬧現象,反而影響課堂紀律。
部分教師對于游戲了解得不多,他們僅僅只了解兩到三種游戲,于是教師在教學中反復讓學生玩這兩到三種游戲。當學生過于熟悉這種游戲形式以后,便對這種游戲產生厭倦的心理,以后教師再應用這種游戲形式開展教學時,就起不到應用游戲為學生創造良好學習情境的目的。
為了讓學生能夠提高學習的效率,教師應用組內合作、組外競爭的方式開展教學游戲,然而部分學生發現,自己很難得到最好的成績,于是很多學生便以不得到最差的成績,以免受到懲罰為目的來進行游戲,于是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沒有通過積極學習而獲得更多知識。開展游戲化教學,是符合現代化教育理論的,然而要如何把理論轉化為實踐,并在實踐中落實理論中描述的優勢,是教師需要了解的問題。
游戲化教學優化的策略如下。
在開展游戲化教學之前,教師需要了解自己的教學目標、游戲特點。設計的游戲是否符合本節課的教學目標,設計游戲的難易程度是否覆蓋全部學生,游戲過程中出現哭鬧現象怎么解決等,教師只有讓游戲形式與教學相匹配,才能夠讓游戲化教學適合教學的要求。比如教師如果希望學生快速地記憶知識,就可以用搶答的方式來開展游戲;教師如果希望學生體驗文本的內容,就可以應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來開展游戲等游戲。
教師要意識到,如果教師只是被動地讓學生游戲,學生會失去學習的主體性,從而喪失參與游戲的興趣,比如教師在引導學生以搶答的方式來記憶生字時,剛開始教師會給予學生一個句子,要求學生寫出句子中的一個生字,學生正確地寫出計1分,寫錯了扣1分。在第一個階段,教師可以讓學生了解他們的游戲目標,熟悉規則。當學生熟悉了規則以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學生要如何更改游戲規則,才能夠讓游戲富有樂趣?學生可以從游戲出題者、調整計分規則、優化游戲組織形式著手,讓游戲變得更加有趣。比如教師將學生分成四個學習小組。A組現在做“莊”,其余B、C、D小組做“閑”,A組要說在這個單元中,他們學習過的一個句子,這個句子中的生字是所有的學生都學習過的。其余學習小組要聽句子,寫出這個生字,并拼出它的拼音。如果其余小組沒有正確寫出生字,則莊家得2分,閑家扣1分;反過來,如果閃家正確地寫出了生字,那么閑家得1分,莊家扣2分。當游戲發生了這樣的變化時,學生參與游戲的積極性便會提高。擔任莊家的游戲小組為了讓自己得到高分,會努力地挖掘教材中的知識,而擔任閑家的小組則為了獲得高分,需要深入地學習知識。
對于學習小組的得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采用多元計分法。比如教師除了可以以課時的方法計分以外,還可以按周計分,使學生能夠意識到,現在他們雖然落后了,但是只要努力學習,還是可以把分數追回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制訂獎懲,并且把獎懲的內容與語文學習結合起來。比如輸了的小組,要完成一個自我介紹,或者一篇詩歌朗誦等。在受到懲罰時,如果表現得好,可以把表現折換成分數。
從特殊教育的小學語文游戲化教學的實施可以看到,教師雖然已經初步理解了教育理論,卻缺乏踐行理論的方法。在教學中,教師愿意優化教學,促使特殊學生積極學習,但是教師的教學手段還不夠完善,這與很多因素有關。首先,教師還沒有轉換角色,沒有真正地做到站在學生的角度上,了解學生的學習需求。其次,教師沒有與學生融合,這導致很多教師雖然應用了游戲化教學,卻缺乏一課童心,缺乏童心的教師是難以優化游戲設計的。最后,教師必須在每個教學環節,都貫徹以人為本的思想,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愿意積極地學習,并且都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學習成就感。
在特殊教育中的小學語文教學中,教師需要在游戲化教學中融入知識的內容,教師要讓學生在“玩知識”的過程中“學知識”“悟知識”,才能達到教學的目標;要讓游戲化的過程豐富多彩,學生只有覺得學習的過程好玩,具有挑戰性,能夠激發他們的想象力,他們才會愿意去玩游戲;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參與游戲,優化游戲設計,讓學生感受到他們是游戲的主體,他們正在進行自己喜歡的游戲,教師要引導學生自己把學習與游戲融于一體。只要教師把握住這幾個教學重點,就能夠優化游戲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