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衡堯
(山東省費縣文化館,山東 臨沂 276000)
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壯大,人們越來越重視精神文明建設的發展,群眾文化的作用也越來越突出,現階段的群眾文化正是蓬勃發展的好階段,其形式與內容正向更深層次的內涵不斷發展。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精神文化建設將會成為我國群眾文化開展中的重要途徑。當群眾在某一階段對某一事物有了共同的需求時,有關部門應當積極響應,順應民意開展群眾文化。
群眾文化包含了民族文化,群眾文化的宣傳和推廣可以將不同民族和不同群體結合在一起溝通交流,所以群眾文化既是紐帶也是橋梁,是中國文化建設中重要的一部分,群眾文化分為廣場文化、大秧歌、健美操、京劇團體等等。群眾文化的核心便是一種文化需求,具備群眾的自發性、廣泛的參與性、形式的靈活性、內容的多樣性、政府的主導性,不同的群體對于環境和文化的感受是不一樣的,群眾文化的建設必然是多樣的[1]。在群眾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中,其自身的多樣性保證了可以從中獲取自己想要的文化服務,群眾可以根據喜好和需求選擇合適的娛樂教育活動及文化服務,從中體驗和獲取精神層面的享受。
人們的生產、消費、娛樂、政治、教育等都屬于社會活動范圍,社會是一個整體,而群眾文化在社會主義建設中也發揮著重要作用,在分析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前,先要具體地了解群眾文化的概念。專家學者認為,群眾文化是以人民為主題,自娛自教為主的社會歷史現象;老人眼中的群眾文化是廣場舞、跑步、健美操;年輕人眼中的群眾文化則是電子游藝、攝影比賽、唱歌跳舞等。隨著群眾生活水平的提高,群眾文化的形式與內容更加豐富多彩,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也在發展中得到了發揮,人們對于群眾文化的需求也越來越渴望,因此在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中,要積極發揮群眾文化的社會功能與文化價值。
對于人們而言,群眾文化最為主要的作用便是休閑娛樂,人們可以通過文化活動來修養身心,完成社交、放松、娛樂的目的。科學技術的發展使得人們的生活節奏加快,為了讓人們在快節奏的生活中體會輕松愉悅、感受片刻安寧,人們可以通過形式內容多樣的群眾文化來進行放松,增加人與人之間的交流溝通,在歡樂有趣的氛圍中認識到更多的朋友,愉悅精神世界[2]。群眾文化的開展是具備自發性的,群眾可以根據自身的喜好開展娛樂活動,邀請更多相同愛好的人們共同參加,從中體現了群眾文化休閑娛樂的功能。
群眾文化活動的開展中,通過自身的休閑娛樂屬性會在不知不覺中吸引眾人廣泛參與,這體現了群眾文化的群體性。群體之間文化形式與文化內容是存在差異性的,但是當兩者相遇,便可以通過交流溝通實現文化協作。群眾在文化活動的參與中可以通過相互的配合共同完成活動任務,生動有趣的活動可以提高群眾的團結合作意識與集體榮譽感,在活動的交流與溝通中增進人與人之間的感情。
群眾文化作為文化的重要部分,能夠將人們聚集在一起共同參與活動,在活動的建設中促進文化交流,營造互幫互助、積極向上的友好氛圍,讓人們學會以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來待人處事,建設完善群眾文化的發展,從而推動和諧社會的建設與發展。
群眾文化的發展具有建設基層文化的功能,這是由于文化活動的開展是在群眾基層舉辦的,群眾文化自身的群眾性、文化性的特征讓群眾文化活動散發出強大的生命力。例如,廣場舞、扭秧歌、社會實踐志愿活動等活動形式讓基層文化的建設更加絢麗多彩。基層文化水平也隨著群眾文化的開展得以提升。
隨著社會經濟的穩定發展,人們的文化活動愈來愈豐富多彩,在群眾文化的建設與發展中,其形式與內容的變化,產生了更多讓人喜聞樂見、津津樂道的文化活動。人們在群眾文化中感受不同的文化魅力,群眾文化的自娛性、傾向性和承傳性等特點也使不同文化進行了融合,提高了群眾的藝術水平和思想高度,從而促進國民綜合素質的提升。
在我國文化中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其中占有重要地位,其中包括了中國剪紙、川劇變臉、南音、古琴等等,若是將非物質文化遺產與群眾文化相結合,可以在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中找到合適的接班人,有利于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將寶貴的文學財富發揚光大,為文化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群眾文化的發展建設存在不同的群體,不同群體之間的文化也存在差異,而群眾文化自身的包容性和民主性可以讓不同文化相互促進,共同發展,讓世界看到中國文化形式內容的多元化,感受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魅力,體現了中國文化的多樣性、包容性、民主性[3]。文化作為民族凝聚力的根本要素,一個國家和民族的文化要長遠的繼承發揚下去,就要具備文化的包容性,創造新的生命力。
本文著重對群眾文化進行了深入的分析和研究,了解了群眾文化的內涵意義和社會功能以及文化價值,群眾文化不僅可以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在構建和諧社會中也發揮著積極地影響,因此各地的地方政府要重視群眾文化的作用和影響,廣泛開展群眾文化活動,讓人們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得到充分的發揮,加強群眾文化的建設,滿足群眾的精神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