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小琳
(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山東 臨沂 276000)
醫學人文素養,是指在醫療實踐中,醫務人員內在品質和醫學人文情懷的綜合表現。主要體現在:對生命的敬畏、對尊嚴的維護以及對生存價值的關懷;它是醫務人員的非技術因素,如仁愛之心、職業道德、責任情感等在醫療實踐中長期修煉和內化的結果,與患者的健康與安危密切相關。
筆者通過對所在院校醫學生調查發現,醫學生的醫學人文素養水平尚需提高,醫學教育應該加強醫學人文素養教育。醫學人文素養是醫學生未來從事醫療衛生事業必備的素質要求,對醫學生進行人文素質教育是醫學教育的必然要求。對醫學生進行科學的醫學人文素養的教育,使學生確立信念堅定、大愛無疆、以苦為樂、不畏困難的價值觀,敬畏生命、救死扶傷、仁心仁術、業務精湛的職業道德,以及嚴謹治學、一絲不茍、團結協作、造福人類的科學精神,形成弘德善醫、醫德圓滿的醫學人文素養[2]。通過醫學生心靈感知和情感共鳴,內化為自身的醫學人文素養,提升醫學生綜合素質,從而才能從根本上解決患者的疾苦,維護人類生命總體健康。
衛計委黨組書記張矛在2009年提出“平安醫院建設九點要求”。其中很多要求與醫學人文素養內涵向契合,包括:
良好的醫德醫風是衛生行業的立業之本、和諧的醫患關系之源,發揮行業的優良傳統,采取有力措施,加強醫德醫風建設,不辭勞苦、高度負責、加強作風建設,不僅簽署拒收紅包協議,更應從內心樹立不求回報,全心全意為患者服務,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的信念。消除個別現象所造成的不良社會影響,樹立醫務人員“白衣天使”的形象,建立醫患之間的信任。
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要認真按照法律法規、職業臨床診療規范和技術操作常規開展各類診療服務。各級醫療機構醫務人員要增強責任心,醫務人員在從業期間,應不得損害患者利益,不違反社會公德、職業道德,醫醫、醫護、護護之間要加強團結、精誠協作,遵守各項診療規范[3]。醫務人員在臨床實際工作中,時常要面對各種各樣的患者,且臨床上患者病情有時變化很快,臨床表現差異很大,有的并不典型,給診療工作帶來了困難,這就要求醫務人員要按照臨床診療規范和技術操作常規開展診療工作,加強責任心、耐心、細致,對病人高度負責,避免醫療事故,保障醫療安全。
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要注重對患者的溝通,健全醫患的溝通渠道。現代醫院施行精細化管理,醫務人員工作任務繁忙、時間緊迫、容易急躁。但醫務人員應該耐心、細致地解釋患者提出的問題,主動發現患者心存疑慮之處,并及時解決,多體諒患者由于專業知識限制造成的不理解、疑惑,盡量多留時間與患者溝通,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解釋,解除患者疑慮。同時醫務人員應該加強學習溝通、談話技巧,增強患者信任感,提高就醫依從性,從而提高診療效果,建立良好醫患關系,保障醫療質量安全。
醫學屬于科學的范疇,是一門研究生命的科學,而醫學的特殊性在于其鮮明的人文性。醫學是最人文的科學,也是最科學的人文。醫學人文素養的核心即是以人為本,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4]。現代科技迅猛發展,醫學技術也日新月異,在給廣大患者帶來福音的同時,應該確保醫學科學技術的發展應該以造福人類為終極目標。始終遵循“以人為本”、以“為人類謀幸福”而矢志不渝的初心。
人民健康是民族昌盛、國家富強的重要標志。在建設“健康中國”的背景下,擁有一支素質過硬、綜合型醫學人才隊伍、保證平安醫院建設以及醫學科學技術良性發展是必然要求。相關部門應該團結一致、通力合作、攜手共進,在制定各項方針政策時,始終堅持“以人為本、造福人類”的原則,才能真正實現提高我國全民健康水平的總體目標[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