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 蘭
(宜興市統計局,江蘇 宜興 214200)
人口普查是重要的國情調查項目,是廣泛應用于世界各國中的收集人口資料的基本方法[1]。通過進行人口普查可以對人口發展變化、性別比例、出生性別比等進行充分的了解,對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制定科學有效的國民經濟政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客觀、真實的統計信息[2]。截止到2021年,我國已經進行了七次人口普查,從過往的人口普查開展情況進行分析,我國的人口普查工作尚存一些不足,尤其是在統計信息化建設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導致人口普查的工作仍有值得優化的空間。本文就統計信息化建設的不足之處做出分析,分析了統計信息化建設對于人口普查的意義,制定了相應的統計信息化建設措施,以探析統計信息化建設在人口普查中的作用。
在常規的統計模式下,技術、填制信息、錄入數據等大多依靠統計人員手工錄入,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時間。在以人工統計為主的方式下開展人口普查工作,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普遍不高,在手工錄入信息時極易出現信息錄入錯誤的情況,導致返工率、失誤率較高[3]。通過將統計工作信息化可以為人口普查的工作提供新模式,搭建新平臺。人口數據采集處理軟件系統是在大數據技術、云技術等的不斷發展下誕生的智能化信息處理系統,通過應用信息化系統可以將信息采集工作由紙質報表填報轉變為信息化智能操作的模式。同時,通過統計信息化建設可以協同多部門開展人口普查工作,利用信息化技術,可以將公安部門管理戶籍及人口數據信息與統計居所取得的數據通過采集軟件系統和聯網直報平臺串聯起來,通過政府部門間的良好協同工作,可以降低統計人員工作的重復性,提升普查工作的效率。
人口普查工作必須在統一規定時間內完成,對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要求較高。必須快速準確地進行人口相關信息的采集統計和分析,才能在規定的時間內完成人口普查工作。在以往人口普查工作中進行數據分析的難度較大,導致信息的利用度不高[4]。信息化系統可以全面地對所取得的信息進行錄入、處理和分析,充分完成對現有人口普查資源的管理利用,提高人口普查工作效率,更好地實現人口普查的價值。
在進行統計信息化建設工作時,統計人員需要對計算機基礎知識、統計軟件的使用方法等進行全面的學習。通過將計算機技術和統計工作應用在統計工作中可以有效處理信息,并且數據處理的準確性和效率更高[5]。同時,各級統計局通過吸納如計算機技術人才、網絡技術人才等,能夠初步使得我國普查人員整體素質有所提高,構建有信息化處理能力的專業統計團隊,能滿足統計信息化建設的長遠發展需求。人才效用發揮的作用不光可以使人口普查的工作得到更高效的開展,在平時業務工作中、其他經濟普查、農業普查等大型普查中也能長久地發揮作用。
統計信息化建設不光可以提升人口普查的工作效率,為人口普查工作提供便利,還可以在不同行業都發揮其獨特的價值。特別是在教育領域、金融領域、食品健康領域、醫療保健領域、電子商務領域,都能通過信息化數據分析得到巨大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截止到2021年,我國已經進行了七次人口普查,從過往的人口普查開展情況進行分析,我國縣鄉鎮的人口普查工作尚存一些不足,尤其是在統計信息化建設方面存在諸多問題,導致人口普查的效率不夠理想[6]。由于縣鄉級政府缺乏對統計信息化的了解和重視,且部分三\四線城市的信息化建設尚在推進中,導致缺乏具有信息化開發能力的人才和信息科技公司,無法為人口普查提供信息技術支持。使得部分地方級統計局在取得人口普查數據后,沒能充分利用數據資源實現更大的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造成了信息資源浪費的現象,限制了數據可以體現的價值。
由于人口普查工作需要耗費巨大的人力進行走訪和數據統計,基礎鄉鎮普遍采取招募調查員和普查員的方式來配合統計局開展人口普查工作。普查員和調查員大多來自基層,存在年齡偏大、對計算機知識的接受能力較弱、計算機能力不足的問題,嚴重影響了統計工作的信息化的建設。在傳統的統計方法下,對人口普查數據的處理還停留在錄入、匯總、上報的基礎階段,工作效率較低。復合型人才的缺失嚴重限制了統計信息化工作的開展,存在統計專業人員不懂計算機、懂計算機人員不懂統計的情況,也影響到了人口普查工作效率的提高,導致信息化建設難以實現其價值。
由于受到缺乏專業的計算機和統計專業的復合型人才和硬件設施不足等因素的影響,信息安全問題嚴重阻礙了信息化建設的開展[8]。近年來,隨著網絡在人們生活中的廣泛普及,黑客攻擊和信息泄漏等網絡安全事件時有發生,導致市民較為擔心個人隱私泄露,從而出現了市民對統計信息化建設工作的不配合和不支持現象。
政府和統計部門需要提高對統計信息化建設的認知,在開展人口普查工作時要積極實施各種措施來推動統計信息化建設的進程。以開展講座、培訓、再學習等活動調動統計人員的學習積極性和工作積極性,以此來提升統計人員的個人綜合素質和技術水平。對所有參與本次人口普查的統計人員進行具有針對性的計算機基礎知識培訓,尤其加深對統計相關知識的全面學習。在開展普查工作前,組織統計人員進行統計知識及計算機技術相關的考試,考核統計人員的專業能力,讓其能利用計算機技術開展數據統計,有序推進人口普查工作。
統計局需要充分利用國家資源,建立縣鄉鎮之間互聯共享的網絡信息平臺,實現統計數據在全市的互通,提高統計工作的效率。對統計局的網站進行更新和升級,在公眾號、電視臺、地方報紙等平臺公布統計局官方網站網址,提高網站點擊率,鼓勵市民積極主動填報信息。依托云計算、大數據等核心技術,采用更加智能化、高效率的電子化普查登記方式。組成專業的信息安全維護團隊,充分利用各種信息基礎設施,制定有效的策略打造安全的網絡信息環境,防止計算機病毒和非法入侵事件的發生,避免對市民的個人隱私造成不良影響。對統計信息的交換環節引起足夠的重視,加強監督與管理。
將大數據技術應用在人口普查工作中,建立大數據共享平臺將縣、鄉、鎮各級的統計數據進行整合和串聯。通過統計局內部網絡和政府專用網絡平臺,建立起統計數據庫。利用政府資源將統計部門分數據庫和公安系統、農業系統、財稅部門系統、政務系統的數據庫相互聯通,形成綜合數據庫,以設置數據權限等方式加強系統的安全性。數據庫要具備完善的查詢、共享、傳輸等功能,操作界面需簡單明了,方便統計人員和市民使用。
通過進行人口普查可以對人口發展變化、性別比例、出生性別比等進行充分的了解,對促進人口長期均衡發展、制定科學有效的國民經濟政策、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客觀、真實的統計信息。在既往的人口普查工作中,在進行數據收集時,通過統計人員上門走訪,挨家挨戶登記紙質調查問卷的形式開展工作,數據收集完畢后再進行手工錄入電腦系統進行數據入庫,最后再進行數據分析,得出人口普查結果,出具人口普查公報。各個環節均需要耗費大量人員。進行統計信息化建設可以有效提高統計數據的速度,提升人口普查工作人員的工作效率,縮短普查所需要的時間,降低政府行政成本,對提升市民滿意度有積極影響,可以為人口普查工作做出有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