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銀蘭,林 蘭,倪 青,王立軍,陳 巖
(1.中國中醫科學院望京醫院眼科,北京 100102;2.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內分泌科,北京 100053;3.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推拿科,北京 100053;4.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國際醫療部,北京 100053)
糖尿病視網膜病變(diabetic 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嚴重的并發癥之一[1],隨著我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生活方式的改變,DR 發病率呈逐年上升趨勢。據流行病學調查[2],在我國糖尿病患者中病程15 年以上者患病率60%,病程超過20 年以上者幾乎都有不同程度的視網膜病變[3]。
林蘭教授是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教授,首席研究員,全國第四批、第六批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從事中醫藥防治糖尿病及并發癥六十余載,醫術精湛,尤其對中醫藥防治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有獨特見解。筆者有幸從師臨證,收益良多,茲將林蘭教授辨證治療糖尿病視網膜疾病的經驗整如下,以供臨床借鑒。
DR 屬中醫眼科“視瞻昏渺”“云霧移睛”“血灌瞳神”及“暴盲”等內障眼病。林蘭認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與肝脾腎功能失調有關,故在臨證中強調抓目疾之根本,治療側重肝脾腎。
1.1 從腎論治 視覺形成和發育過程中,腎精具有特殊意義。《靈樞·大惑論》曰:“五臟六腑之精氣,皆上注于目而為之精,精之窠為眼,骨之精為瞳子?!备等视钤唬骸澳磕讼忍熘[,肇始之元明?!边@些記載說明腎精是構成視覺的物質基礎,又是原動力。腎為水臟,神水之源,《靈樞·五疲津液別篇》記載“五臟六腑之津液,盡上滲于目”,故津液化為神水與腎密切相關[4]。林蘭認為消渴目病的主要病機是肝腎陰虛,肝氣挾火上擾目絡,迫血妄行則云霧移睛、暴盲,或消渴日久,氣血津液失輸,目失濡養則視物昏渺。此外,林蘭提出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與糖尿病腎病均屬于微血管病變,其發病機制與中醫學腎與眼的關系頗為相似,互為因果[5]。腎氣虧虛,氣化失調,水液潴留出現眼底滲出、黃斑水腫等[6],因此糖尿病腎病患者多伴有視網膜病變。
1.2 從肝論治 肝對維持視覺功能起到重要功用,《靈樞·師傳》說 :“肝者,主為將,使之候外,欲之堅固,視目小大。”《素問·金匱真言論》曰:“東方青色,入通于肝,開竅于目,藏精于肝?!备尾匮氖⑺ブ苯佑绊懸曈X功能,《審視瑤函·目為至寶 論》云:“真血者,即肝中升運于目,輕清之血,乃滋目經絡之血也 ?!闭f明目依賴肝血視萬物、辨形色。肝主疏泄調暢氣機,《知醫必辨》云:“故凡臟腑十二經之氣化,皆必籍肝膽之氣化以鼓舞之,始能調暢不病 ?!绷痔m認為消渴患者憂思惱怒,情志不暢,肝郁氣結,瘀血凝滯于目絡或肝血虧虛,不能上榮于目,則視物模糊;肝腎同源,若水不生木,則肝陽上亢,迫血妄行,出現隔云視物、不辨明暗[7]。
1.3 從脾論治 脾胃是食物代謝過程的中心環節?!秱骼碚摗吩疲骸捌⒄咄烈?,應中央,處四藏之中,為中州,治中焦,生育榮衛,通行津液?!碧悄虿』颊叨酁樘禎穹逝煮w質,常飲食不節,損傷脾胃,濕熱內蘊日久傷陰發為消渴?!端貑枴て娌≌摗吩唬骸胺蛭逦度肟诓赜谖?,脾為之行其精氣,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此肥美之所發也……甘者令人中滿,故其氣上溢,轉為消渴?!绷痔m認為脾氣升清無力,釀濁生痰,上蒙清竅致視瞻昏渺,或脾氣虧虛,失于統攝,血溢脈外而導致血貫瞳神。脾升胃降與肝木疏泄功能正常與否甚為密切,林蘭遵循治未病思想,提倡“抑木扶土”原則,脾實者“見肝之病,當先實脾”,顧脾防傳;脾虛者注重健脾,兼以疏肝,達到“土得木而達”。
林蘭遵循中醫四診八綱理論,對糖尿病進行系統研究,最終創立了“糖尿病三型辨證”理論,將糖尿病分為陰虛熱盛型、氣陰兩虛型、陰陽兩虛型,分別代表糖尿病早、中、晚3 個不同發展階段。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血管并發癥之一,屬于中醫消渴病變證范疇,應與糖尿病有相似的發病機理[8],其特點也是以陰虛為本,燥熱為標,兼夾血瘀,因此本病的辨證屬“三型辨證”理論的擴展和延申。糖尿病視網膜視網膜病變與血瘀有一定關系[9],兩者均為血流不暢、血液瘀滯、血管阻塞[10],并且兩者分布按照陰虛熱盛、氣陰兩虛、陰陽兩虛的發展順序遞增。糖尿病早期以“陰虛燥熱”為主,陰虛日久,津枯血燥,臟腑精氣不能上輸目竅,目絡失養或凝結成痰瘀。病情發展致氣陰兩虛則氣虛無力推動,血行不暢瘀血阻于目絡。晚期病情加重后,從氣陰兩虛逐漸發展為陰陽兩虛,真元耗傷,臟腑虛損,陽虛則寒凝,影響目絡的血液運行,又導致新的瘀血,因此瘀血既是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展中的病理產物亦是致病因素[11]。
林蘭重視微觀辨證與宏觀辨證相結合,以中醫辨證為綱,西醫分期辨證為目,將糖尿病視網膜病變辨證為5 型。
3.1 肝郁氣滯,目絡受阻 多見于糖病視網膜病變I~Ⅱ期,查眼底可見微血管瘤、視網膜靜脈擴張或有出血點。癥見視物昏蒙,頭暈目弦,口燥咽干,善嘆息,心胸滿悶,舌紅,苔簿黃,脈弦細。治則:疏肝行氣消滯;方藥:丹梔逍遙散加減。
3.2 脾虛濕盛,痰濁阻絡 多見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Ⅱ~III 期,眼底可見視網膜靜脈迂曲、擴張,伴有黃白色硬性滲出或有出血斑。癥見頭暈頭重,眼前黑朦,或如蛛絲飄浮,伴胸滿納呆,肢體困重,大便溏稀,舌淡紅,苔白膩,脈濡滑。治則:健脾化痰通絡;方藥:溫膽湯加減。
3.3 肝腎不足,水虧目暗 多見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III~IⅤ期,眼底可見視網膜極后部白色棉絨斑,或有玻璃體出血,靜脈迂曲成串珠狀。癥見目眩耳鳴,腰膝酸軟,五心煩熱,失眠口干,眼前時見紅光滿目,或一片烏黑,舌質紅,苔薄少津,脈弦數。治則:補益肝腎明目;方藥:駐景丸加減。
3.4 氣血兩虛,目失所榮 多見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IⅤ~Ⅴ期,眼底可見新生血管、纖維增殖、玻璃體或視網膜前出血。癥見視物昏渺,面色無華,氣短懶言,頭暈目眩,倦怠乏力,舌質淡,苔薄白,脈細無力。治則:補氣養血明目;方藥:八珍湯加減。
3.5 陰虛陽亢,火傷目絡 多見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Ⅴ~ⅤI 期,眼底可見纖維增殖、視網膜前或玻璃體出血、視網膜脫離等危候。癥見驟然目盲,或黑影遮睛,頭暈目眩,耳聾耳鳴,急躁易怒,目赤面紅,口苦咽干,舌紅而少苔,或苔薄黃。治則:清肝涼血明目;方藥:犀角地黃湯加減。
韓某,女,45 歲,2019 年2 月11 日初診。診斷糖尿病13 年,雙眼視力下降2 年,伴有頭暈頭重,胸悶納呆,少氣懶言,大便溏稀,舌淡苔白膩,脈濡滑。FBG 8 mmol/L,HbA1c 7.7%,BMI 26.5。檢查:右眼0.4,左眼0.15,雙眼前節(-),OCT:眼底可見視網膜微血管瘤、大量出血,黃白色滲出波及黃斑區,黃斑囊樣水腫。診斷:糖尿病視網膜病變II 期,脾虛濕盛,痰濁阻絡;治則:健脾利濕,化痰通絡。處方:半夏10 g,茯苓10 g,枳實10 g,炒白術10 g,竹茹10 g,陳皮10 g,薏苡仁12 g,丹參10 g,紅花10 g,桃仁10 g,益智仁10 g,覆盆子10 g。水煎服,日1 劑。
2019 年3 月20 日二診:患者自述視物清晰,右眼視力提高至0.5,FBG 5.7 mmol/L,HbA1c 6.7%,OCT:眼底出血滲出部分吸收,黃斑水腫減輕,大便成形,少氣懶言有所改善,效不更方,繼續服用了4周。
2019 年4 月16 日三診:右眼視力提高至0.8,FBG 5.3 mmol/L,HbA1c 5.7%,OCT:眼底出血大部分已吸收,黃斑輕度水腫。
按:對于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的治療,目前無根治辦法[12]。采用中西醫結合的方法,是防治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發生與發展的基礎。林蘭認為本病患者視網膜病變的癥狀錯綜復雜,個體差異比較大,因此必須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相結合,個體化辨證,發揮中醫藥獨特的優勢才能延緩本病的發生與發展。本患者屬于痰濕之體,平素飲食不節,損傷脾胃。脾氣虛,統攝無力,目絡之血外溢;聚濕成痰,上蒙清竅而視物不清。治療以健脾利濕,化痰通絡,方藥給予溫膽湯加減。益智仁、覆盆子是林蘭常用的藥對,能益腎健脾、除濕、止瀉。加桃仁、紅花、丹參可以活血通絡、祛瘀生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