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樹琦
秦州區位于甘肅省東南部,地跨黃河、長江兩大流域,自然生態、氣候條件良好,交通發達,是西部地區交通樞紐重要節點城市和隴東南地區人流物流集散地。
近年來,秦州區積極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大力發展標準化規模養殖,推進生豬產業轉型升級,逐步形成了“產業興旺、資源節約、循環利用、環境友好”的生豬生產發展新格局。截至目前,秦州區有2 000頭以上中大型標準化規模養殖場46個,生豬飼養量達到25.6萬頭。
走進皂郊鎮西坡梁的天水林聯蘋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放眼望去,花開正艷的蘋果樹遍布廣袤的梯田。這里是果園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推廣示范區,建成標準化蘋果種植基地5 000畝和年出欄10 000頭的生態育肥豬養殖場,利用豬場產生的糞便及廢棄物生產無公害有機肥料,大力推廣“果、畜、沼、草”生態模式,走可持續發展的綠色農業循環經濟之路。
“我們積極探索旱作農業節水技術、有機肥替代化肥技術、循環農業發展模式,將養殖場糞便生產的沼液與庫房屋頂收集的雨水通過管道收集于軟體水窖中,變廢為寶,實現了‘豬—肥—果’的種養結合農業產業循環模式,為有機蘋果的生產提供了優質肥源。”天水林聯蘋果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介紹。
建成“豬—肥—果”循環農業產業鏈條,生產綠色有機產品,對保護秦州區城鄉生態環境、推動現代農牧業產業化發展、促進循環經濟體系建設均具有十分積極的示范作用。
據了解,為促進生豬產業綠色發展,秦州區按照“五化”標準,強化規模養殖場良種、養殖、設施、糞污等處理,大力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綜合利用推進項目,積極推廣“果畜一體”“蔬畜一體”等循環發展模式,創新自我消納、基地對接、集中收處等糞污利用模式,全區糞污設施配套率達93%以上,畜禽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率達73.6%。
按照“扶優、扶強、扶大”的原則,秦州區充分發揮政府部門作用,鼓勵大型生豬生產企業整合市場資源,延伸生產鏈條,在增強企業自身內生動力的同時,充分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采取寄養、托養、聯養等形式,促成唐人神集團在全區推廣“3+”模式,將生豬產業發展與精準扶貧脫貧有機結合,提高貧困戶收入,擴大生豬飼養量,做大做強生豬產業。目前,秦州區引進上市企業唐人神集團3 600頭核心原種豬場、5 400頭父母代豬繁育場均已建設完成,預計年可提供4萬頭純種原種豬、15萬頭優良商品豬。
生豬養殖是關系到國計民生的大產業,我國幾千年來一直在講“豬糧安天下”,豬肉安全與糧食安全一樣,始終是一個關系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安定的根本問題,發展生豬生產,對于保障人民群眾生活、穩定物價、保持經濟平穩運行和社會大局穩定具有重要意義。
秦州區充分發揮政府作用,堅定不移地貫徹綠色發展理念,圍繞生態循環、良種繁育和全產業鏈建設,嚴把“畜禽良種化、養殖設施化、生產規范化、防疫制度化、糞污無害化”五化關口,加大養殖環節監管力度,為生豬產業發展提供安全保障,產地檢疫證明和免疫耳標的回收率、無害化處理率及上市肉品的持證率均達到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