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二虎,高美妮,張 哲
(韓城市動物衛生監督所,陜西 韓城 715401)
布病是牛、羊和人類共患的一種傳染病。從畜間來說,屬于二類動物疫病。近年來,由于牛羊養殖向規模化方向發展,單個場群飼養量不斷增加,加之牛羊尤其是奶畜調運流通頻繁,許多地區人間、畜間布病案例急劇增加,嚴重影響到畜牧業的安全生產,對公共衛生安全構成了較大威脅。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各級黨委和政府堅持問題導向,畜牧獸醫、衛生計生等有關部門強化頂層設計,加強工作力度,密切合作,認真落實監測、檢疫、消毒、撲殺和無害化處理等綜合防治措施,大力推廣布病防治的方法、經驗,布病防控工作得到了進一步加強。
人間布病疫情多由畜間布病疫情引起,畜間布病疫情發生主要是因為條件保障不到位、人力財力匱乏而造成檢測凈化工作難以全覆蓋,獸醫人員自身防護設施簡陋、調運監管措施乏力、防控宣傳培訓不足、聯防聯控機制未有效建立。因此,人間和畜間布病防治任務依然艱巨,防控工作面臨著嚴峻挑戰。本文通過剖析一起由農戶報告的羊布病案例及檢測處置過程,研究探討了布病防控思路與措施,以便固化畜間布病處置方案,利于相關人員依法依規開展布病防控工作。
2020年7月20日,韓城市一養羊戶發生兩只母羊不明原因流產現象,隨后畜主向轄區獸醫站反映,并索要布病疫苗。
基于韓城市羊只布病流行情況,并依照布病防治相關法規要求,市動物疫病防控中心與轄區獸醫站進行了初步研判,決定對該戶羊群采取措施檢測后再進行免疫治療。8月10日上午,轄區獸醫站人員對該戶33只羊(11只羔羊除外)全部采血,經實驗室初步篩查,血樣有15份陽性。8月11日,韓城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及轄區獸醫工作人員立即到該戶進行流行病學調查,并下發《禁止移動通知書》。同時,建議畜主夫婦立即到市疾控中心進行人間布病檢測。
該場存欄44只羊,品種為山羊和綿羊,均為肉羊,采取放牧和圈養相結合的飼養方式,畜主從2019年2月開始養羊(以前從未養過羊)。羊只來源有兩種途徑,一是本地購入肉用山羊。2019年2月從韓城市板橋鎮購買6只山羊,免疫情況不清,隨后產羔8只,現存欄14只。二是外地購入肉用綿羊。2020年2月從山西省稷山縣購買24只綿羊(其中大羊21只、羔羊3只),隨后產羔6只,現存欄30只。
據畜主陳述,2019年2月從板橋鎮購買的6只山羊至今沒注射過任何疫苗。2020年2月從山西購買的綿羊,購買前不清楚疫苗使用情況。所有羊只購買后沒有接種過疫苗。
2020年8月14日,畜主化驗單結果顯示,他本人已經感染布病,抗體水平1∶800+++。
現場查看,15只布病陽性羊外觀都很健康,膘情良好,體格健壯,均為母畜(關注4#、14#)。4#羊未流產,2019年從板橋鎮購入,是該批次購入羊只的唯一陽性。12#、14#流產母羊,均為2020年初從山西稷山購入,實驗室檢測14#為陽性(還有13只為陽性也從稷山購入),12#為陰性(已重復檢測1次)。
由于布病羊只對人感染力較強,不建議進行解剖檢查。
8月11日,化驗室對送檢的33份血清樣品進行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其中15份陽性。8月12日,對15份血樣進行CELISA定性,全部為陽性(2018版布病實驗室診斷規定,CELISA實驗或試管凝集試驗可作為最終定性)。
4#山羊為2019年2月從板橋鎮購入,截至2020年8月已飼養18個月,期間未接種布病疫苗,布病虎紅平板凝集試驗初篩和CELISA定性均為陽性。《布魯氏菌病防治技術規范》規定,對成年動物監測時,豬、羊在5月齡以上,牛在8月齡以上,懷孕動物則在第1胎產后半個月至1個月間進行;對S2、M5、S19疫苗免疫接種過的動物,在接種后18個月(豬接種后6個月)進行。依據“對免疫接種情況不清的,18個月后監測,虎紅平板凝集試驗陽性并CELISA試驗陽性”,判定4#羊為布病陽性確診羊只。
14#綿羊為2020年2月從稷山縣購入,7月份有流產癥狀,雖布病檢測初篩和定性均為陽性,但免疫情況不清。
其余13只陽性羊只均為2020年2月從稷山縣購入,無法排除免疫情況,以致無法確診(24只外購羊,共14只檢測陽性,陽性率58.3%,此種情況應判斷有免疫背景,否則不會出現高數值)。
鑒于畜主本人檢測抗體1∶800+++,判斷該戶養殖場有陽性羊只。
8月14日下午,韓城市動物衛生監督所和轄區獸醫工作人員對確診的4#、14#陽性羊只進行了撲殺無害化處理。
隨后要求該養殖戶對健康和疑似羊分圈飼養,要求全群禁止出售,飼養至2021年8月底再進行釆血監測,如果仍為陽性,確診為布病,必須對陽性羊只全部進行無害化處理。
要求養殖戶按照布病消毒規范對圈舍做好全面消毒工作。一是徹底清除圈舍地面、墻面和飼喂槽等,打掃干凈。二是圈舍地面敷設10 cm厚麥秸稈,焚燒。須有人在旁照看,以防火災,隨后清理灰渣。三是配備好消毒液,對墻體、飼喂槽、地面等徹底噴淋,達到自行下流程度,連續3 d,每天1次。四是用清水清洗飼喂槽,隨后羊只進圈舍飼養。五是清掃消毒時注意個人防護,戴好口罩、腳套、手套等,身體無創傷。一定要嚴格消毒,避免消毒失敗。
建議畜主本人馬上住院治療。
布病是當前人畜共患病的首要疾病,一定要以目標和問題為導向,只有聚焦發力、同向加力,才能徹底降低布病人間和畜間陽性基數。
一是補足條件保障短板。要加快縣市級獸醫實驗室建設,改善布病檢測處置硬件條件,確保建筑物獨立,并滿足面積要求,保障獸醫人員安全。
二是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目前各地獸醫系統人員缺失嚴重,要針對縣市級動物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動物衛生監督所)和鎮辦獸醫站,實行每年每站招聘1名相關專業本科及以上工作人員,連續4~5年,切實充實人才隊伍。
三是強化獸醫人員安全防護。必須把獸醫人員工作時人身安全防護放在首位。防護不到位,不允許開展工作。要加大財政資金支持力度,提高獸醫人員防護標準。建立“保障布病一線撲殺、檢測人員補助正常發放”機制,調動工作人員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針對布病疫苗的必要性、安全性、有效性,組織專家和基層實踐人員再研究、再探索。
四是加強布病常態化防控。建立“發動鎮村、常態檢測、陽性撲殺、監管調運”的布病常態化防控機制。每年對肉牛、肉羊開展一次抽樣監測和凈化;每年對奶牛、奶羊開展兩次全群監測和凈化。在常態化檢測的基礎上,逐年擴大布病疫苗禁止免疫區,規避“免不清、檢不了、事干不完”的現實矛盾。
五是加強調運監管。目前韓城市布病牛羊多由外地疫源地調入,對于從外地調入牛羊,養殖戶必須進行布病檢測后方可落地隔離飼養。要發動鎮村干部,建立違規調運舉報和獎勵機制。同時加大執法辦案力度,依法嚴厲打擊違規販運牲畜商販戶。
六是強化布病防范技術培訓。制定下發《布病防控告知書》,讓韓城市所有牛羊養殖場(戶)簽字背書,夯實布病防疫主體責任。逐級開展獸醫工作者包括村級防疫員、養殖場(戶)布病防控知識培訓,提升個人防護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