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盛
(鎮原縣武溝鄉農業農村綜合服務中心,甘肅 鎮原 744500)
隨著我國畜牧業的不斷發展,奶牛養殖在畜牧產業結構調整中占據的市場份額越來越大,但受市場流通環境的影響,不同地區的奶牛在引進過程中存在著一定的隨意性,致使奶牛各種流行性疾病迅速蔓延,不僅對奶牛產業有序發展構成威脅,而且影響到人們的身體健康。因此,有必要對奶牛疾病的綜合防治措施展開分析。
奶牛感染布魯氏菌病后會引發子宮內膜炎、睪丸炎等各種炎癥。如果懷孕母牛感染此病,則流產概率增加;如果配種奶牛感染此病,則很難受孕。針對奶牛布魯氏菌病的病原診斷,可采集母牛陰道分泌物、公牛精液等進行細菌培養,篩選出疑似布魯氏菌菌落,再用柯氏染色、鏡檢等方法作出診斷[1]。此外,也可通過血清學檢查進行診斷。一是血清凝集試驗。感染布魯氏菌病1周后,奶牛血液中會出現大量凝集素,通過試驗便能對布病進行診斷。二是補體結合試驗。奶牛感染1~2周后體內會出現補結抗體,通過該試驗能進行診斷。
一是提高業務人員的技能水平。為了實現對布魯氏菌病的有效防治,一定要做好專業技能培訓工作,特別是針對基層獸醫工作人員。此外,對養殖戶也要做好培訓工作,切實提高養殖人員對疫病的綜合防治能力。
二是重視衛生檢疫。主張自繁自養,如果要引進,一定要從無布病風險區域引進,并且對于新購買的奶牛要做好前期檢疫以及不少于2個月的隔離觀察。在布魯氏菌病檢疫過程中,只有保證全群經過2次檢疫且均為陰性,才能混群合養和配種。對表現健康的奶牛要堅持每年1次檢疫。對1年以上檢疫均無陽性表現且能夠正常分娩的奶牛,可基本判定為無病牛群。對患布魯氏菌病的奶牛所產牛犢,要第一時間隔離,堅持用母牛初乳飼喂5~10 d,而后喂食巴氏滅菌乳[2]。養至第5個月和第9個月時要分別開展1次免疫檢查,2次都為陰性才能判定為健康牛犢。
三是做好消毒工作。對于已經被污染的場所以及養殖用具等物品,一定要進行無害化處理,一般可選擇消毒、深埋或者焚毀的方式。如果該養殖場處在疫區,所有飼料、畜產品、工具等都要經過至少2個月的放置或消毒才能重新使用。如果患病奶牛經濟價值不大,應當立即淘汰,進行撲殺。
四是切斷傳播途徑。杜絕從防疫、檢疫工作存在問題的地區引入奶牛,切斷主要傳染源,做好產地檢疫、屠宰檢疫以及市場流通等各個環節的檢疫工作,降低布魯氏菌病的發生概率。同時,各地方部門要注重協同合作,將免疫、檢疫、病牛淘汰等工作落實到位。對奶牛定期開展血清檢測,將疑似布魯氏菌病奶牛送往權威部門進行診斷檢測,如果確定為陽性,要做好撲殺與無害化處理工作。此外,構建完善的奶牛檔案登記制度,詳細記錄奶牛檢疫、免疫信息,為健康奶牛佩戴健康證耳標。
一是病原分離鑒定。收集患病奶牛排泄物樣品進行檢驗,通過集菌處理后抹片,用抗酸染色法進行鏡檢,做好病原分離鑒定。二是皮內變態反應試驗。主流試驗方法為牛型結核分枝桿菌PPD皮內變態反應試驗,在20日齡牛犢身上效果最佳[3]。注射前要先標記好奶牛左側頸部重傷1/3處皮膚厚度,將提純結核菌素注射皮內,觀察3 d再判定。如果是陽性,局部會出現腫脹或者皮膚厚度增加[4]。三是點眼檢查。對奶牛單眼進行2次點眼,劑量為每次3~5滴,在點眼后的3 h、9 h、24 h分別做1次觀察。如果是陽性,結膜會發生水腫、充血等表現,同時帶有一定的膿性分泌物。
一是做好檢疫與預防工作。加強奶牛調運防疫管理工作,禁止從疫區調運奶牛。在奶牛運送至目的地后,調運人員要向當地有關部門申請報檢,調運奶牛通過結核病檢測且進行為期30 d以上的隔離飼養后,才能夠混群共養。
二是加強監測,做好奶牛登記管理工作。對奶牛結核病的綜合防治已有相關規定,成年奶牛凈化群需要在每年度的春季與秋季分別進行1次牛型結核分枝桿菌PPD皮內變態反應試驗,出生20日齡的牛犢要展開首次監測,詳細做好監測記錄。如果檢測出陽性則無條件撲殺,疑似病例奶牛則要42 d后復檢,如果復檢結果為陽性則撲殺,如果依舊是疑似反應則繼續隔離42 d后進行復檢,第三次出現疑似反應則按照陽性奶牛處理。需要注意的是,每一頭奶牛都要建立詳細的檔案,將養殖戶姓名、奶牛品種、年齡、照片、來源地、免疫過程等信息記錄在案,并及時對檔案更新。
三是全面消毒凈化牛場。為鞏固奶牛結核病的綜合防治效果,要對牛場進行全面消毒,消滅傳染源。一般每周進行1次日常消毒,每月進行1次無死角消毒,消毒劑可采用二氯異氰尿酸鈉溶液、10%漂白粉溶液、0.1%新潔爾滅以及0.3%過氧乙酸等,對牛欄、牛舍、飼料槽、排糞溝等進行沖刷,在牛場內部不能養殖禽類,且飼養區要與養殖人員生活區完全隔開,對外來人員和車輛嚴格管理,不能隨意進出,在養殖場大門和牛舍門口設置消毒區,進入人員和車輛必須先消毒。此外,對奶牛排泄物要做好無害化處理。
四是加強飼養管理。奶牛養殖要盡量選擇自繁自養模式,該模式是預防結核病的最佳手段。同時,做好對奶牛的飼養管理工作,選擇新鮮草料,結合奶牛生長和產奶階段的不同表現,為其提供充足的氨基酸、蛋白質與維生素,定期開展基礎免疫,強化奶牛的抗病能力。
奶牛養殖過程中要高度重視布魯氏菌病與結核病的傳播,做好必要的檢測、診斷與綜合防治工作。只有做好定期檢疫工作,確保養殖環境的干凈衛生,切斷奶牛疫病傳染源,才能保證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