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明喆
朗讀,是把文字轉化為有聲語言的一種創造性活動,是一種出聲的閱讀方式,它是小學生完成閱讀教學任務的一項最常用、最重要的基本功,也是學生最基本的能力之一。《小學語文新課標》指出:“小學各年級的閱讀都要重視朗讀,要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有所感悟,培養語感,受到感情的熏陶。”朗讀是心與心的接觸,情與情的融合;是提高教學效果,提升學生語文素養的增長點。因此學習語文,以“讀”為本,“讀”占螯頭,朗讀對于學好語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課堂教學,是學生朗讀能力訓練的主渠道
課堂是教學的主陣地,是實施素質教育主渠道。對于學生而言,課堂教學是其在學校最基本的構成部分,它的質量直接影響學生當前及以后的多方面發展和成長。在課堂教學中,要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創新精神和各種能力。因此,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也離不開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
1.面向全體學生,保證“讀”的時間
在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要保證學生充分讀的時間。不能以講代讀,以分析講解代替學生的理解感悟。充斥于語文課堂的“講問教學”擠掉了學生讀書的時間,一節課40分鐘,學生朗讀的時間卻不到5分鐘,朗讀練習往往是來去匆匆,如雁掠過,且又“雁過無痕”。朗讀成了教學中的一個過渡環節而已。所以教師要給予學生充裕的朗讀時間,放棄“權威”真正把學生看作學習的主人。首先講課之前給學生留出充足的時間進行朗讀,克服那種只是浮光掠影的讀一二遍的現象。其次,在講解過程中,教師要根據文章的句段有計劃地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用不同的方式來讀。對于學生來講,只有讀才能讀出韻味,才能讀出問題,學生在書中“泡”久了,必然會積淀出濃厚的文化底蘊。朗讀訓練不只注重少數尖子學生,不是幾個讀的好的同學的舞臺,而要面向全體,調動全體學生投入,讓所有的學生都能張開嘴,大聲地進行朗讀,要“情滿課堂”。
2.加強方法指導,掌握“讀”的技巧
朗讀是語言的綜合運用。朗讀文章不僅需要準確、規范的語音,還需要運用一定的語調和語氣升降來表情達意。為了讀的正確,教師在課前要有計劃地指導學生進行預習的訓練,在預習過程中讓學生讀通讀順課文,遇到不認識不理解的字詞及時查字典詞,讓學生逐步養成課前預習的習慣,這有利于學生在課堂上的學習。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指導有技巧“讀”。教師注意訓練學生目視雙行,慢讀起步,矯正枯讀、唱讀與頓讀。控制音量,把握力度,注意音速、停頓、節奏,讀出不同的語氣語調。讀出對話中不同人物在不同場合的不同口吻;讀出喜、怒、哀、樂、悔……的不同情感;把握好敘述性語言、描繪性語言、抒情性語言、說明性語言的不同基調;讀出陳述句、祈使句、疑問句、感嘆句、反問句等不同句式的不同語氣;讀好記敘文、說明文、童話、寓言、詩歌等不同題材的不同風格。我們還要注意訓練學生讀的正確性,“不可誤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培養良好的讀書習慣,抬頭挺胸,平視書本,口到、眼到、心到,讀書時邊讀邊圈,、點、批、注、記、寫讀書筆記。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學生掌握了方法,有了朗讀的技巧,朗讀能力不斷提高。
3.采取多種形式,? 激發“讀”的興趣
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培養學生朗讀的能力,更能激發學生朗讀的興趣。教師范讀是基礎,是前提,有這樣的前提,才能結合具體的課文開展多種形式的朗讀。通過老師的范讀把學生引入作品境界當中,以便于學生克服朗讀的困難,達到訓練目的,或者通過范讀帶領學生達到朗讀要求,完成學習任務。有些時候也可由朗讀水平較高的學生來范讀,同樣起到示范的作用。對于朗朗上口的精彩片段,氣勢雄偉的課文內容適合于齊讀,集體讀,能夠督促學生準確讀出原文,尊重原文,不丟字,不加字,不倒讀,不回讀。在朗朗書聲中,促使學生專注于文章,達到準確讀出文章的目的。情感豐富,描寫細膩的心理活動的句段或景色優美的篇章段落,可以指名讀,這樣讀的及時,讀得精彩,讀得恰到好處,“激昴處還于激昴,委婉處還于委婉”這也是葉圣陶老先生所推崇的“美讀”。自由讀朗讀訓練適用含義深刻,需細細品味的的語句,對于新課文的初讀階段和學完課文的品讀階段也可適用,這有助于理解整體內容把握精要內容。在大量的讀書活動中,讓學生自行感悟,形成語感,有利于感受語言文字所描繪的情景,有利于體會語言文字所表達的情感,有利于領悟語言文字所蘊含的豐富的思想,有利于吸收和積累規范優秀的語言文字,有利于掌握和正確運用語言文字。靈活多樣的朗讀形式,調動教師和學生的積極性,提高課堂的有效性,展現語文獨有的魅力,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二、活動參與,是學生朗讀能力訓練的催化劑
孩子的天性都是天真活潑、好玩好動的。根據小學生的身心特點,讓朗讀訓練“活”起來,讓學生“動”起來,讓學生在寬松自由的環境中徹底地放松,激活他們潛在的細胞,讓他們自己去發現語文學習的驚喜,去體驗朗讀的快樂。
三、常規管理? 是學生朗讀能力訓練的強保障
教學常規是對學校教學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落實教學常規是學校教學工作正常開展的有力保證。學校加強教學常規工作的管理,在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訓練過程中,也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
1.開展晨讀日評比活動
2.創設良好的語言環境
3.積極開展教科研活動
4.建立科學的評價體系
學生朗讀水平的檢測存在著較大的隨意性,這不可避免地會影響朗讀教學的開展。恰當,科學的評價是為此,本階段我們繼續建立學校朗讀水平測試站及等級評價制度。
朗讀是語文教學的基本方法,也是語文教學的起點。朗讀是閱讀教學的重要環節,也是語言積累的重要途徑。語文教學的實質就是言語能力的培養,而言語能力的核心是語感,語感左右著語文教學的實質和效率,而朗讀是培養和提高學生語感能力的重要途徑。《語文課程標準》提出:要加強學生朗讀訓練的指導,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學習語文以“讀”為本 ,“讀”占螯頭,朗讀對于學好語文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