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順娣
摘要:加強數學課程標準學習,領會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為此,我把生活中的鮮活的事例引入到數學教學中,用生活的實際問題,教會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我認真做好備課的工作,把時下最實際的生活事例,或者是廣州市內最實際的生活事例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提煉教材,整理教材,對教材進行重組,將最抽象的數學原理通過實際生活實例具體化,真正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通過一系列的重組教學,我發現自己轉變了數學的教學思想,提高了專業水平,還可能使自己成為課改舵手,領航著教育健康、持久發展。
關鍵詞:研讀新課程標準? ? 教學方法? 掌握知識
新理念就是新的挑戰,就要我們一線的教師去接受、去嘗試。那么,教師在教學中怎樣貫徹小學數學新課程呢?
首先是學習,加強數學課程標準學習,領會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實現“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人人都能獲得必需的數學,不同的人在數學上得到不同的發展”。
一、新《課標》與原《課標》相比較,在很多方面都有所不同
比如:基本理念有所變化,可以概括為“三句”變“兩句”,“6條”變“5條”,理念中還新增加了一些提法。課程總目標亦從四個方面改為了三個方面,變得更加具體、準確?!半p基”變“四基”并把“四基”與數學素養的培養進行整合,即:掌握數學基礎知識、訓練數學基本技能、領悟數學基本思想、積累數學活動基本經驗。教學要求有了明顯的提高。
二、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
基本理念要求:“要重視直觀,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因此,我在平時教學中注意創設學生感興趣的現實情境,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理解數學知識,學生對數學就會充滿好奇、充滿興趣,學生就能夠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處處有生活。
例如,六年級下冊《負數》這一章,書本上呈現了哈爾濱、北京、上海、武漢、長沙、??诘臉酥拘郧榫皥D和溫度,我首先向學生介紹了各個城市的旅游亮點,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然后讓學生挑選春天旅游最舒適的城市,最冷的城市。這樣,其實就把生活與數學結合在一起,把正數大于負數的思想轉化成了學生的思想,接著憑借溫度計讓學生知道正數和負數的的位置,加深了小學生對正數和負數的認識,懂得數學來源于生活。
三、在動手實踐、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標準》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學生在學習知識中只有經過自己的探索,才能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才能真正理解知識、獲取知識。 數學是注重應用的一門學科,所有的數學知識都是為日常生活服務的,所以,在新課程標準下,小學數學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將數學知識和日常生活相結合的能力,讓學生感受到學習數學的用處,從實際生活運用中體會數學學習的樂趣。對此,教師可以把生活中的鮮活的事例引入到數學教學中,用生活的實際問題,教會學生運用數學知識、數學思想解決實際問題。教師要認真做好備課的工作,把時下最實際的生活事例,或者是當地最實際的生活事例和教學內容結合起來,提煉教材,整理教材,對教材進行重組,將最抽象的數學原理通過實際生活實例具體化,真正培養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現代社會需要人才,但更需要的是能與人合作、具有團隊協作能力的人才。所以,新課標改革要求教師在教學中為學生提供合作機會,培養學生與人合作的能力。對于小學生來說,小學數學教師更應該注重對他們這方面能力的培養,如可以把學生分成各種各樣的小組,進行討論、辯論、陳述,完成教師所出的數學趣味題等。與人合作不是不要學生獨立思考,相反,沒有獨立思考就不可能完成好他所承擔的任務。所以,小學數學教師要為學生創造合作機會,這是所有教師應該認真貫徹的事情。
教材是課程資源,教師按自己的方法方式使用教材,教師也是課程資源,所以教師要怎樣發掘課程資源,怎樣用好資源,是新課改的關鍵。在新課程中,教師不應按教材上的內容照本宣科,應根據學生的知識經驗水平、認知發展水平,靈活地使用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符合學生特點的方式方法,引導學生自我發現問題、自我解決問題。如“圓的認識”,在學生的生活經歷中已經有了圓意識,在此讓學生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關系,了解數學的價值。再如比一比、數一數等,學生在學習前都有了初步的生活認知,只是沒有系統地歸納起來,通過數學學習,學生學會了歸類分派,抽象出概念,進一步形成了數學知識。農村學校,特別是農村小學教師更應把握好教材,因地制宜開展教學。教師要針對學生學習信息閉塞、環境差、知識面窄、起點低等現象,從學生的掌握的生活知識出發,利用竹枝、黃豆、青菜等身邊事物物進行加減、分類、數數、解決問題的教學,培養學生運用數學的能力。
《數學課程標準》是教學、評價和考試命題的依據。因此,作為一個數學教師,我們必須反復學習,研讀新《課標》,準確把握,并在教學中實施。做到教學有課標,心中有學生。為了適應時代發展的需要及新課標的改革要求,為了讓學生形成終身學習的愿望和能力,使他們具備真才實學,就必須變革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研究出能夠滿足時代發展需求的新問題和新方式,這樣才能促使學生更好地掌握數學知識,學會用數學思想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問題。2021年9月,國家實行了雙減的政策后,對于教師研究教材,把握教材方向,實現減負增效的要求就更高了,信息技術手段、理論和實踐必須結合起來。總之,面對新課程改革的挑戰,在今后的教學中我必須多動腦筋,多想辦法,密切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系,不斷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學生的學習水平,使自己成為課改舵手,領航著教育的健康、持久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