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燕琴
一、緒論
區域性作為地理科學的兩大特性之一,研究區域空間位置、地理自然和人文環境特征、地理聯系與差異以及地理發展的區域地理學在地理分支學科中占有重要地位,區域地理在七八年級地理教學中都占有重要比重。而地理讀圖能力作為地理核心素養之一,貫穿地理基礎教育,是學生學習地理的重要思想和方法,也是指導后續地理研究和地理實踐活動的基本思想和方法。
區域地理是初中地理課程的主要教學內容,基于前期的經緯網、氣候分布、地形等知識的學習,后期的區域地理教學能完整學習到一個區域內的位置、地形地勢、氣候、水文、植被等完整知識對一個地區形成相應的區域認知。地圖作為地理的第二語言,可以形象地表現出區域海拔高度、地勢特點、周圍環境等地理信息,將復雜的空間簡單化,并直觀的在圖中呈現出來,使學生得以更直觀、形象地記憶知識要點,從而掌握地理知識。并且初中階段讀圖能力的培養能為高中地理學習奠定良好的學習基礎,因此基于初中區域地理的讀圖能力培養在教學中是很必要的,對提高學生成績、改善課堂教學效率、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思辨能力等都尤為重要。
二、區域地理教學讀圖能力培養案例分析
地理讀圖教學的目標是讓學生能夠正確識別地圖,從地圖中獲取有效信息,同時能夠通過讀圖分析解決實際生活中的地理問題,最終提升地理素養和地理思維。
以臺灣省一節中的臺灣地圖為案例,首先需要引導學生形成看圖,從圖中獲取信息的觀念。其次通過問題引導學生層層遞進的分析地圖挖掘,獲取顯性信息再從顯性信息中思辨隱含信息。最后通過填圖繪圖或繪制思維導圖等活動強化讀圖記憶,并能用這樣的學習方法以知識遷移應用于新的地圖學習。
教師問“日常學習一個區域,是從什么渠道學習該區域的地理環境特征呢?像試卷大題每題都有什么?”學生思索后回答“地圖,從地圖中了解地理信息。”教師“地圖是地理學習的重要地理學習工具,那你能從這個臺灣地圖中獲取到哪些地理信息呢?經緯位置有什么特點”,學生回答“東經120°到東經122°北緯22°到北緯26°”。教師“中間有哪一條特殊緯線,能反映出什么氣候特點”,學生“有北回歸線穿過,北回歸線以南為熱帶,北回歸線以北為亞熱帶。”以此為例通過問答的形式設計層層遞進的問題鏈,引導學生細化讀圖步驟,獲取顯性地理信息和隱形地理信息。最后通過地圖冊臺灣島填圖完成該區域的讀圖學習,總結讀圖學習的步驟與規律,試著用該讀圖方法去學習遇到的新地理區域。
三、教學中讀圖能力存在問題與解決措施
地圖是地理學的基本語言,是地理學科有別于其他學科最顯著的特征,地理圖表不經是地理教材、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更是地理教學的重要工具。地圖與地理學的關系非常密切,是地理教學過程中最常用、最直觀的工具,很大一部分的地理知識都必須要依靠地理圖表才能完整、正確地表述清楚,地理圖象在教學中幫助學生建立空間概念、變抽象為具體這些方面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讀圖是中學地理教的重難點,也是很多學生難以攻克的關卡。
不足之處從學生方面看,初中生年齡較小,未經系統空間思維訓練且沒有養成良好的地理學習習慣,因此地圖基礎薄弱空間想象能力較弱。且知識面比較窄,對于圖中出現的一些信息無從下手,出現對地圖信息提取不全、不能有效的進行圖文轉化的現象。從教師方面分析,部分教師對學校教學設施利用不充分,缺乏有效的讀圖教學策略或讀圖教學讀圖方法訓練欠缺、不注重讀圖思維訓練。以填鴨式知識灌輸為主、照本宣科式單一教學等的傳統教學模式束縛,會使學生學習興趣低迷,課堂教學效率低下。
針對出現的問題現提出以下策略:①加強學生思維訓練,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鼓勵學生大膽思考,從經濟、科技、社會、生態等方面進行分析,培養學生的思辨能力。思辨的過程既是對圖中信息的分析,也能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學習結構思維,更好的理解區域地理中的地理整體性和分異性。②用問題牽引學生思維,設計問題鏈引導學生讀圖。問題式教學路徑不僅適用于綜合思維素養的達成,也適用于其他素養的達成。初中地理采用這樣的教學方式,可以有效緩解初中與高中地理之間的思維臺階,促進初高中地理銜接。同時通過問題細化,有針對性和梯度性地設計一定的讀圖順序、層次和認知階梯,由淺入深、由易到難、環環相扣地引導學生讀圖觀察思考,給學生的讀圖過程細化,是獲得閱讀一類地圖的基本教學思路與方法。循序漸進的讀圖也能達到分解地理圖像中多種地理要素,降低事物較多、綜合性較強、信息量較大的讀圖難度,引導學生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單一到綜合循序漸進讀圖,最終整體呈現,形成綜合的認知的效果。③教師提升讀圖培養意識,在日常教學中潛移默化的引導。按照技能的形成規律有計劃的訓練,用圖導學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讀圖習慣,形成讀圖觀念、歸納讀圖規律養成讀圖習慣、鍛煉讀圖方法是提升讀圖能力的關鍵。從讀圖觀念出發,幫助學生歸納各種地理圖示的規律,不僅僅能過減小學生的讀圖難度,還能讓學生能夠充分的利用這些規律找出讀圖關鍵,促進學生地理思維的養成。④利用多媒體,拓展知識構建開闊的思維。對于學生知識面窄的問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充分利用多媒體教學穿插科普視頻等資料彌補知識信息不足問題。此外教師可向學生推薦《舌尖上的中國》《風味人間》《航拍中國》等能展示世界和中國地理的優秀紀錄片,或向學生推薦《博物》《中國地理》等優秀雜志閱讀,使學生在觀看的同時收獲開闊的世界觀,豐富自己的知識儲備。
四、結論與不足
地理圖像有各種類型,地理讀圖分析也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地理教師在根據學生層次等需求制定多樣化的教學手段,充分調動學生的思考分析能力,提高學生的地理學習興趣和讀圖能力,拓展學生的視野和思維發展。同時也要明白地理讀圖能力是一個長期內化的發展過程,重要的是經驗積累和讀圖過程構建,提高學生的過程參與度接受效果的緩慢發展,最終得到地理素養培養和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