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潔
時光荏苒!時至今日,已是我任高中物理教師第二十個年頭了。從河北省到天津市,從甲種本、乙種本到新教材,從初出學校的青澀教師到游刃有余的骨干教師,特別是新課改后的種種經驗與收獲,讓我感觸頗深。
一、跟進新課改,積極投身新課改的研究,更利于師生共同學習、提高,積極發揮新課改后物理教師的“學習知識”、“奉獻祖國”引路人作用
自2007年至2020年,我多次參加新課改主題培訓,在聆聽人教社主編及各位專家講座后,對新課改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新、老教材的變化具體體現在必修、選修內容的清晰劃分上,例題、習題謹實整合上,核心素養目標下旁批精細編著上。新教材把“核心素養”貫穿于始終,讓“物理觀念”、“科學思維”、“科學探究”、“科學態度與責任”深度融合,形成了明顯的教學新趨勢。
例如:我在新、舊教材比對后發現,新教材已經把舊教材中“圖象”變更為“圖像”。抱著嚴謹教學的態度,就此問題與教材編寫組探求、確認。最終得到結論,為了避免各個學科之間用法的不一致而給學生造成的困擾,經過多方專家進行過反復論證的基礎上,依托《現代漢語詞典》中的詞條信息而變更為“圖像”。
在“萬有引力與宇宙航行”章節,“引力常量測得者”由舊教材的“卡文迪許”改為了新教材的“卡文迪什”。就此問題同樣向教材編寫組確認“卡文迪什”和“卡文迪許”是同一個人,并遵循最新的譯名標準,以《大百科全書》(第二版)的譯名為準而變更。
再如:在學習質點概念時,地球圍繞太陽運動的動畫、跳水冠軍全紅嬋的奪冠視頻;在學習參考系概念時,我國自主研發的北斗導航系統的介紹資料……通過大量的視頻、動畫、實際生活中發生在我們身邊的事,讓同學們更加認識到物理的重要性,生活中物理無處不在,培養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打消畏難情緒。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為祖國自豪的意識。
二、時刻牢記職業操守,堅持不懈地鉆研物理教學理論和專業知識,積極發揮新課改后物理教師的“創新思維”引路人作用
新課改以來,物理教學工作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面對教學多樣化、“核心素養”被反復強調的新格局下,為了適應現代教學模式,我積極向市、區教研室及外省的專家們請教面授教學技巧,自行總結出一套教、學契合的課堂面授方法。教學工作也從機械地“滿堂灌”向“自主探究、高效課堂”轉變,讓學生從題海中脫離出來,利用最少的時間掌握最多的技能與方法,把“大概念”教學、“七線”教學設計融入其中,并實踐于物理課堂教學中,收效顯著。
例如:在學習速度、加速度概念時,速度是位置變化的快慢即位置的變化率,加速度是速度變化的快慢即速度的變化率。通過類比來讓“變化率”概念的學習簡單明了。后期,在學習動量的變化率、磁通量的變化率時,更加易懂,便于掌握。大概念教學能讓學生的學習效率提高,增強學習能力,提高物理學科核心素養。
三、了解學生、融洽對話,避免疏離與代溝,成為一名懂學生的好老師,積極發揮新課改后物理教師的“錘煉品格”引路人作用
教學工作需要一顆積極上進的恒心,更要有一顆“童心”。“核心素養”下的物理教學,讓同學們感受到物理與現代生活的聯系,從而提高大家的學習興趣,擴寬學習思路,因材施教。
尊重學生,不但要尊重他的人格,還要正視他們在學習中的薄弱環節,允許同學們在獲得知識方面有一個循序漸進的學習過程。這就要求在教學過程中了解學生,并付出耐心、恒心。
例如,我在學校創辦《科技之光——從生活走向物理,從物理走向社會》物理小報。此刊物是在選課走班的大形勢下創作的。與提高同學們學習物理興趣目的不謀而合、鞏固所學知識、鏈接高考、聯系生活,讓物理融入到學生的高中生活中去。同學們對物理學習興趣大增,提高了悟物窮理的興趣。
再如:有幾位同學的時間觀念較差,紀律散漫,上課遲到,我就及時找他們來談話,在談話的過程中我特別注意自己的引導方式方法,以免引起他們的逆反心理,不是直截了當的指出他們的不是,而是給他們講一些關于時間觀念、紀律的故事,給他們講珍惜時間、遵守紀律的重要性,從而引導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錯誤并能改正過來。通過個別談話,這幾位同學很快就認識到了錯誤,可是改正需要一個反復的過程,每一次提醒的時間間隔在延長就是進步,就需要鼓勵他們。經過堅持不懈的努力,他們都轉變了過來,再也不遲到,再也不搗蛋,對待人也文明禮貌了,學習物理知識也積極主動了。因此,我們只要深入學生的生活,充分了解學生,堅持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允許反復,鼓勵為主,持之以恒的教育原則,將會收到較好的效果。教育與教學相結合,相輔相成,事半功倍。
通過近二十年的物理教學經驗,我個人體會到高中階段的部分學生基礎不牢固、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耗費了很多“無用功”、極容易反復。這就要求高中物理教師具有較高的業務水平和職業素養,才能面對各種學生群體,讓學生的物理學習“獲得感”滿滿,學習興趣陡增,成績不斷提高。
作為一名高中物理教師,我始終銘記“為人師表”的含義。教育教學工作是在日常點點滴滴中發生的,需要我們時刻懷著一顆熱愛教育、關愛學生的丹心。教育教學工作不僅要求我們有更專業的職業素養,更要保持熱情、具有努力進取、百折不撓精神,只有這樣才能真正達到為國家育樹成材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