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道君
抽象性、邏輯性是化學這一學科的主要特點,同時化學還是一門與人們日常生活融為一體的實踐性學科。在初中這一重要階段,大部分學生都尚未形成較為全面的學習思維,若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不知革新、轉化,一味使用傳統(tǒng)應試教學法,就會打消學生學習化學知識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影響學生學習效果以及學習態(tài)度,這和化學學科素養(yǎng)的核心內容背道而馳,于學生今后發(fā)展也有著較大的負面影響。故此,在開展初中階段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以“雙減”政策為基礎,弱化學生課后課業(yè)負擔,通過課上趣味性教學激發(fā)學生對化學課堂的興趣,讓學生在充滿趣味與探索性的化學海洋中吸收知識,以此提高學生思維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強化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推動學生全面成長。
一、初中階段化學課堂教學中的不足之處
綜合分析當下初中階段化學課堂現(xiàn)狀可以發(fā)現(xiàn),教學方式缺乏創(chuàng)新性、學生無法深入探究化學知識、化學教學與當下教育理念以及教育需求不符是影響化學教學質量和效率的根本原因。下文內容對以上問題進行詳細分析。
首先,教學方式缺乏創(chuàng)新性。雖然新課標已經(jīng)在我國教學工作中推行多時,但仍有一些教師未拋棄原有的教學理念以及方式,填鴨式教學依然存在于課堂教學之中。這種應試教學法已不能適應當下教學狀況,一味的知識灌輸只會適得其反,減低學生學習興趣與自主性,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無法運用自身掌握的相關知識深入了解課堂所講內容,進而便會影響學生學習效果。教師教學方式缺乏新意、課程內容枯燥乏味過于單一,就無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最終影響教學質量和效果。
其次,學生欠缺深入探究問題的能力。化學課程是以我國初中階段為基礎的課程內容,這一階段的學生在小學中從未接觸過化學知識,在剛剛接觸這一門新課程時,便會因為自身知識體系不足、無法深入理解知識內容,喪失學習化學學科的自信心。缺乏整體、統(tǒng)一完善的化學知識體系,學生便無法對化學教材以及課堂中的知識進行深入探析,進而便會影響對相關知識點的理解與掌握。在這種背景之下,學生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狀態(tài),久而久之便會失去自主思考與探究知識的能力,思維能力與創(chuàng)新能力也會在這一過程中逐漸消退。
最后,化學教學與當下教育理念以及教學需求不相符。在我國教育新課標中明確提出,課堂教學應以強化學生知識技能、強調過程與方法、培養(yǎng)學生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為目標,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在“雙減”政策中也明確提出,應在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的同時,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地位,確保學生全面性成長。但就實際教學情況而言,大部分教師預設的教學目標都與新課標以及“雙減”政策背道而馳,這也降低了課堂教學最終效果。
二、雙減背景下創(chuàng)新初中化學教學的主要方式
(一)革新化學課堂教學觀念
素質教育是開展現(xiàn)代教育教學工作的核心內容,初中階段化學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應主動革新教育理念,針對教學過程中的實際問題以及相關內容開展課堂教學設計工作,為學生創(chuàng)設內容豐富的教學課程。教師在開展教學工作的過程中,應轉化自身教學態(tài)度,積極適應雙減政策提出的各項教育要求,樹立與當下教育時代相符的教學理念,和學生一同發(fā)展、一同進步,用全新的教育理念提高教學的最終效果和質量。其次,教師也應摒棄傳統(tǒng)應試教學中注重成績的思維,站在綜合角度看待學生的進步和發(fā)展,挖掘學生自身閃光點,通過合理有效的教學方式,推動學生成長[1]。最后,教師也應革新自身思想價值觀以及教育觀念,站在客觀的角度分析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以及每個學生身上的潛能,給予學生激勵和肯定,幫助學生克服學習中的各種難題,確保學生身心共同發(fā)展。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還可以借助生生評價、自評以及教師評價等多種方式,讓學生學會正確看待自身,發(fā)現(xiàn)自身優(yōu)勢以及不足,為后續(xù)學習成長提供精準的信息支持。
在新課改背景下,教師應結合學生實際情況,運用科學先進的教學方式,全面提升教學活動推行進度,幫助學生提高學習成績。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應清楚學生在課堂中的地位,通過正向引導幫助學生順利進入到課堂環(huán)境之中,以此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效果。首先,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初中階段學生對化學這門課程的好奇心,設計趣味性教學環(huán)節(jié),并結合學生實際學習情況擬定可行性教學策略,以此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其次,教師應時刻遵循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深入挖掘每個學生的特點,了解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通過分層教學,推動教學進度的順利前行。
(二)革新化學教學方式 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在開展初中階段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通過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培養(yǎng)學生問題探究以及思維能力,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掌握所學知識,并提高學生知識運用能力。在開展初中階段化學課程活動時,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中的實際內容,挑選恰當可行的教學方案,達成預設的教學目標。
(三)營造良好學習氛圍? 培養(yǎng)學生探究、思考能力
良好的學習氛圍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的關鍵因素。毫無樂趣的課堂氛圍會使得學生對學科知識的探究能力大打折扣,故此教師在開展教學過程中,可以利用自身引導作用,引導、調動學生學習熱情,通過趣味體位、巧設問題等多種方式為課堂增加趣味,避免出現(xiàn)單一枯燥的課程內容,利用多元化的教學課件以及趣味性的實驗展示,將理論與實際相融合,讓學生了解生活與化學知識之間的關聯(lián)性,以此激發(fā)學生對課堂的興趣,提高學生對化學知識的探索欲。在課堂上,教師應時刻注意自己和學生之間的位置,通過塑造平等的教師形象,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打消師生之間隔閡。
初中階段的學生已經(jīng)具備了一定的思維、探究能力,但相對而言并不全面。教師在開展初中階段化學教學時,可以通過化學教學活動,幫助學生提高思維、探究能力,推動學生全面發(fā)展。首先,結合學生實際生活,挑選恰當?shù)慕虒W引導線,通過正確的指引讓學生挖掘化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融合點,以此幫助學生更快更好的掌握知識內容。
結語:在雙減背景之下,教師若想全面對化學課堂進行創(chuàng)新,就應從自身觀念入手,正視師生關系,轉變教學理念,積極開發(fā)新的教學方式,通過趣味性的教學方案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借助多媒體等教學工具豐富課堂內容,為學生創(chuàng)設有利于學習的課堂氛圍,以此提高化學教學的質量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