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曉賢
我們的區域游戲不僅開設多種區域,而且每一個區域的內容多、材料多,但每次區域游戲的分享交流時間是有限的,存在泛泛而談、多數幼兒被動參與、重結果輕過程等現象,那么區域游戲分享交流環節該如何開展,使其發揮應有的作用呢?
基于以上思考,我們在實踐中探索支架式策略在區域分享交流環節中的運用,即從幼兒的“最近發展區”出發,為幼兒分享交流的經驗搭建“腳手架”,從而最大限度地幫助、支持、引導幼兒不斷完善自我建構,并以此為基礎實現區域分享交流的價值最大化。
一、創設“三類”平臺,滿足幼兒不同分享交流需要
有意義的區域分享交流應該是幼兒有充分的自主權選擇自己想要分享交流、體驗、發現、共同解決問題的對象,使幼兒以更高的熱情投入到下一次區域游戲中。預約這種方式為幼兒提供了自主表達需要的平臺,讓區域游戲分享交流民主化、生活化、開放化、精細化。
(一)創設“聽我說預約臺”,滿足個體交流需要
這個平臺是提供給幼兒根據自己需要向自己想要分享的同伴或老師事先預約分享交流的時間和內容。他們可以向同伴展示自己區域游戲的成果、分享在區域中自己智慧,如自己的創新型玩法、成功感來源分享等;也可以是自己在區域中遇到的困難,認為可以在老師或指定同伴建議下可以得到解決,如借鑒或詢問同伴之間的爭執處理、材料的拓展性玩法、商討實驗操作無法成功的原因等。區域游戲結束后如果幼兒想要分享,幼兒可以把“預約誰、預約什么時候、打算分享什么內容”簡單地呈現在預約牌中,然后將預約牌掛在班級指定的位置,這樣被預約分享交流的人也愿意來傾聽,就按照預約的時間取下預約牌,雙方就可以進行區域分享交流了。
(二)創設“手牽手預約臺”,滿足小組分享需要
幼兒有時接連幾天會和固定的同伴在同一個區域反復操作同一樣內容,在不斷地操作中積累經驗,提高能力。同時,幼兒存在個體差異,有時不同小組的操作,探究與發現有所不同。
這個平臺是提供給幼兒根據自己需要想要分享交流的區域小組,可以是當天或前一天玩該區域的小組,如可以借鑒小組游戲的經驗、交流不同小組發現的多種玩法等;也可以是當天和自己一起玩這個區域的小組成員,如總結今日游戲情況、商討明日游戲計劃等。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幼兒記憶力持續時間有限,所以我們引導小組經過商討后請其中一名幼兒把當天的游戲情況進行記錄,“和誰一起玩、玩了什么、玩的方法、遇到的困難、我們的收獲”。這樣的方式可以為下一組幼兒來玩該區域時提供借鑒,也可以幫助小組成員共同梳理今日游戲過程,為下一次游戲做準備,同時還培養幼兒自主學習的能力,促進區域游戲的有效開展。
(三)創設“力量大預約臺”,滿足集體分享需要
幼兒根據自己的判斷,認為自己遇到的困難通過尋求個人或小組無法解決的,在游戲中獲得的游戲成果可以值得分享給大家的,可以預約進行在集體面前進行分享,但集體分享的時間段需要和老師進行預約,和老師確定時間后在預約牌上進行預約。
集體分享中獲得的滿足感是在個體分享和小組交流中無法取代的,同時對于遇到的問題所獲得的解決策略也是最多的。對于分享者遇到的困難其余幼兒不一定能及時商討出解決辦法,在區域活動結束后愿意進行集體分享的小朋友,如果是尋求解決困難的途徑,可以先把自己的問題在集體面前說出來,然后留給其余幼兒充分思考時間,然后再在預約的時間聽取集體的建議。
二、運用“三種”方式,滿足不同幼兒分享交流需要
分享環節可以在幼兒園一日生活中任意時間就幼兒區域游戲活動中的發現、問題、經驗進行分享交流,分享環節可以在區域活動開始、中間、結束、集體活動等任何需要的時候開展的。我們應該根據每個孩子的特性在孩子允許孩子在需要的時候進行區域分享交流,以推進幼兒區域游戲的進展。
(一)隨時關注,及時支持
有的幼兒在區域中遇到一點困難就希望立刻能得到解決,如果沒有立馬解決他就會就此停止區域游戲或者會出現不滿的情緒影響他人游戲,對于這一類的幼兒在他游戲遇到瓶頸時教師應該時刻關注幼兒的游戲情況,提供及時的支持并積極引導。
軒軒在今天的區域活動中選擇了科探區,他搬來了“氣球噴泉”的實驗材料,他先拿出記錄表和筆進行猜測,然后把拿了兩個氣球分別套在兩個礦泉水瓶上,他先吹了底部沒有洞的那個礦泉水瓶,發現怎么也吹不起來,然后他又換了底部有洞的那個礦泉水瓶開始吹,吹得臉都紅了也吹不起來,于是他把兩個礦泉水瓶都重重扔在桌子上,嘟著嘴巴坐在座位上,這時老師看到了就走過去問:“軒軒,你遇到什么困難了?需要幫忙嗎?”軒軒大聲地說:“哼,這兩個氣球怎么吹都吹不起來,不玩了!”說完,就把手互相抱在胸前,嘴巴嘟著。老師說:“我愿意來幫助你,你是怎么吹得可以吹給我看一下嗎?”軒軒一臉不情愿,在老師的再三引導下他再次來到了科探區重新吹了氣球,吹得時候老師發現他嘴巴沒有把礦泉水瓶口完全包住,老師和軒軒一起找到了原因,軒軒在正確吹的方法指導下把有洞的礦泉水瓶里的氣球吹大了,這才又重新露出了笑容,繼續后面的游戲。
(二)內容積累,集中交流
有的幼兒他在游戲遇到困難時會先把自己的困難記錄下來,之后繼續進行游戲,如果游戲無法繼續他也會主動換一個材料重新開始新的游戲。當然此類幼兒在遇到游戲成功的驚喜時刻他也不會急著去分享交流,而是先用自己的方式進行記錄,等游戲結束后一起分享交流。
登登是今天餐廳的服務員,苗苗是餐廳的廚師,今天天氣特別熱,孩子們來到小廚房都喜歡點冰淇淋吃,現在進來餐廳吃飯的有欣妍、彤彤、鼎鼎,小餐廳有六個冰淇淋,上一批“顧客”吃好后還外帶了三個冰淇淋,這下小餐廳里只剩下三個冰淇淋了,現在進來的這三位顧客都要點冰淇淋,其中彤彤說她想吃兩個,登登說:“現在的冰淇淋只能滿足每人一個,其余都賣光了?!庇谑峭f:“你們這么大一家餐廳就只有六個冰淇淋這也太少了吧!”登登說:“實在不好意思,我們明天多做一點,你明天再來吃?!边@一批客人吃好后登登拿出了紙和筆,把這個問題記錄在了紙上。
(三)互相學習,突破自我
有的幼兒在遇到困難的時候不急于求助,而是先觀察,善于通過觀察習得同伴處理問題的經驗,在同伴的游戲中尋得自己解決問題的辦法,從而突破難題,更好地進行游戲。
區域活動開始了小馳選擇了表演區,和他一起玩表演區的還有鼎鼎、昕昕、豆豆、甜甜,小馳拿起了話筒準備開唱,他說:“我先來唱《春雨沙沙》,你們先給我配樂,然后我們交換?!贝蠹叶急硎就?,于是另外三個小朋友去樂器區找了沙錘,可是,找來找去只有三個沙錘,還少一個怎么辦呢?于是小馳說:“沒事,豆豆和甜甜一起用一個可以嗎?”于是他們兩就公用一個沙錘來進行演奏。第二天的區域游戲,滿滿和他的四個小伙伴一起玩表演區,也遇到了沙錘不夠的情況,于是滿滿去“資源站”找了一個礦泉水瓶和綠豆,在礦泉水瓶里加了一些綠豆,這樣,自制沙錘就完成了。滿滿在自制沙錘時小馳一直看著,于是第二天小馳從家里拿來了三個礦泉水瓶,里面分別裝著細沙、紅豆和小碎石,把自制的沙錘放到了樂器區。
三、采用“三現”方法,滿足不同區域幼兒分享交流需要
每個區域的特點不同,有些區域活動有顯性的作品成果,而有些區域只能通過幼兒口述來回顧游戲情景。由于幼兒的年齡特點,單一的口訴分享不能長時間地吸引幼兒的注意力,幼兒也無法細致地描述游戲過程。所以我們要根據每個區的特點鼓勵幼兒靈活選用分享交流的方法。
(一)作品呈現,交流過程
美工區游戲的幼兒在活動結束后通常會有作品,幼兒能看著自己的作品分享自己的創作思路和創作中遇到的困難及解決方法。當然幼兒在分享自己美工區的作品時也可以請老師給自己進行拍照記錄,最后通過觀看照片來進行分享,這取決于該幼兒他想要分享交流的具體內容。如果是想分享自己在創作過程中的片段可以用連續拍照記錄的方式,通過看照片來分享;如果分享者主要是想展示自己最后的作品結果,那么通過直接觀看作品會更加直觀。
(二)視頻記錄,情景再現
對于班級中的角色區、表演區等來說,幼兒在這些區域中表現出的亮點是即興的、多變的,在集中分享交流時,幼兒很難完整、清晰地交流這些行為或現象,影響分享效果。對于這些區域,用情景再現的方式表現幼兒區域活動情況,借用手機、錄像等工具,有針對性,有目的地進行記錄,在評價時再現游戲情景,能幫助幼兒觀察、了解、發現活動中的閃光點,幫助幼兒獲得新的經驗。
(三)實地參觀,生動講解
區域活動結束后我們通常會聽到老師說:“請建構區的小朋友把散落的材料進行整理,搭好的作品請保留?!币话阃瓿傻淖髌酚變簳谂赃叿乓粔K已完成的牌子,牌子上畫著搭建者及作品名稱;在半成品作品旁放一塊正在搭建的牌子。因為搭建的物體都是立體的,照片和視頻拍攝都不能全方位展示作品,所以通過邊實地參觀邊聽搭建者講解搭建過程,這樣能更好地與同伴進行分享,也能更好地聽取同伴的改進建議。
幼兒是分享的主角,重視區域活動中的交流分享,對促進因人施教有積極意義。區域活動分享交流對于解決問題、整合經驗、延伸活動、提高游戲水平有重要的意義。為了提高區域活動分享的有效性,教師應創設寬松、愉悅的環境,讓幼兒在交流分享中交流體驗、分享發現,收獲智慧,并有效引導幼兒積極參與區域活動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