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慧
摘要:小學生是人生階段中最為天真爛漫的時期,想笑就笑、想哭就哭、表情是豐富多彩的,可能前一秒在笑下一秒鐘又會哭,這就是孩子的天性,也是他們最為真實的一面。小學生在學習生涯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與煩惱,這也就需要老師和家長應該對孩子多一點關心,注意他們情緒變化的含義,對于情緒的管理也是一項心理健康指標的一個衡量標準,因而為了學生更加的積極向上的快樂成長,就應該幫助學生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關鍵詞:情緒墻;情緒管理;心理健康
大量的研究證明,兒童的情緒、情感對其人格的健全發展有重要的影響作用,小學三年級作為兒童情緒情感變化的轉折期,培養他們積極、健康的情緒情感具有重要意義。這學期我們班在前兩年的基礎上,從班級的情緒板發展為樓道的情緒墻,把關注自己和他人的情緒作為培養目標。
“老師,你快去情緒墻貼上你的情緒卡。”
“老師,今天情緒墻上我的情緒是開高興哦”
“老師,今天我在情緒墻上關注了隔壁班的小薛同學。”
“老師,今天情緒墻上小毛同學的情緒是害怕,也不知道他怎么了”
“老師,今天我很難過,我們家養了幾年的烏龜死了,我要把悲傷貼到情緒墻上。”
“老師,今天情緒墻上小麥同學又掛了失落。”
每天早上跨上教室樓面的走廊,就能看見孩子們圍著情緒墻駐足觀看。從最初的大部分孩子需要提醒去貼情緒卡,到現在能自己主動貼情緒卡,并且開始關注周圍同學的情緒,其間的變化,無不顯示著通過一個學期的有意識的行為培養,孩子們漸漸養成了關注自己和他人情緒的習慣。
在以往的班級管理中,我們很容易忽視了我們的教育教學對象——學生的情緒管理,對他們在學習和生活中表現出來的不正常的情緒缺乏相應的管理和疏導,也因此導致大量的情緒問題得不到及時有效地解決,從而給我們的班級管理帶來隱患。為此提出了讓學生關注自己和他人的情緒,幫助學生認識各種情緒,并區分積極情緒和消極情緒;培養學生合理表達情緒的意識;培養學生自我調節情緒的意識,幫助學生學會保持快樂的情緒,同時也希望學生學會反轉情緒。
在班級管理中,情緒問題的出現,來源于多方面。只要了解了這些情緒問題出現的原因,我們才能對癥下藥,搞好班級的情緒管理。在教育和管理的實踐中,學生和班級的情緒問題主要來源于以下一些方面:
一、學習壓力對學生情緒的影響
在現實的教育中,雖然我們一再強調進行素質教育,減輕學生的負擔,但是學生依然面臨著強大的學習壓力,這些壓力來自課程本身,來自父母、社會、老師,當然更重要的是來自整個教育制度及升學的壓力。比如,班級的小馬同學,每天都悶悶不樂,總是心事重重的樣子,了解下來才知道是課外作業太多。再比如班上的小鄧同學,遇到不開心或者困難時,不會將自己的注意力轉移到其他與此無關的事情上去,做一些平時喜歡的事,而是一味地死鉆牛角尖,使不良情緒愈演愈烈,甚至發泄到他人的身上。
二、不良環境對學生情緒的影響
班級環境包括班級的硬環境和班級的軟環境。所謂班級的硬環境,指班級教室的布置、班級的衛生情況等;軟環境則指班級的內部管理,包括學生與學生之間的關系,教師與學生的關系,班干部與普通學生的關系,班級中小團體與整個班集體之間的關系等等。教室里垃圾橫飛、桌椅擺放歪歪扭扭、墻壁上到處亂貼亂畫、衛生工具橫七豎八,會使學生和授課教師的心境和情緒受到影響。學生之間人際關系緊張,今天這兩個學生之間有沖突,明天那個人又和班干部鬧矛盾;試想在這樣的環境中,學生的情緒不可能好的起來。
三、思想修養水平對學生情緒的影響
學生自身的思想修養也與其情緒有著一定的聯系。思想修養水平高的學生能夠更有效地調節自己的情緒。相反,有些學生缺乏文明內涵和思想修養,一遇到沖突就破口大罵,暴跳如雷;一遇到困難就垂頭喪氣,精神不振,消極情緒不能及時得到自我調整。這樣的情緒不僅僅影響的是學生自己,同時也會影響到整個班集體的情緒。
班級情緒墻的設置直觀地反映了每個學生當日對自我情緒的認知,也讓我這個班主任能及時掌握他們的情緒狀態。接下來要做的就是如何幫助他們做好情緒管理,讓他們學會去掌握自我,調制和調節情緒,對生活中矛盾和事件引起的反應能適可而止地排解,能以樂觀的態度、幽默的情趣及時地緩解緊張的心理狀態。最理想的狀態是學生可以正確的面對自己的心態,然后及時調整,把負面的情緒轉化為積極正面的情緒。
誠然,孩子大多是活潑好動的,對于自己的情緒也沒有好的把控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孩子在各方面的認知、情緒表達、情緒宣泄等方面也會有更為重要的影響,因此日常生活中家長與老師,應該善于發現、善于觀察、了解孩子的情緒波動,而進行適當的調適,幫助他們度過心理的“坎”,重拾快樂與自信。在生活中孩子的情緒是很直觀的,喜怒哀樂從臉上可以很直觀地得出信息,一旦發覺到孩子的異樣,應該及時地關心與交流,我們老師應該用溫和的方式去溝通,像朋友一般讓孩子產生信賴,在慢慢讓他說出自己的心事,不要去粗暴地指責和謾罵,孩子產生了抗拒的心理是很難愿意敞開心扉的交流。
孩子在成長階段,對事物充滿著好奇,但是遇到挫折也會產生恐懼與更害怕的心理,在日常的生活中,看到學生突然大哭或者異常沉默,就要留心了,先不要急著批評他,而是要與孩子做進一步的交流,相信一切的行為背后都有不同的情緒在驅動。在平時的工作中,我發現當孩子出現這類表現時,不可強求他們馬上就不再憤怒或停止哭泣,可以讓他們冷靜一下,先緩解一下情緒,慢慢引導他們說出心中的委屈或不快,讓他們不再壓抑著情緒而能充分的發泄出來。平時在學習中,有些孩子對學習沒興趣也是比較常見的現象,這時候我們就需要了解根本的原因來幫助他們解決問題,是因為家長給的壓力大,還是之前的基礎弱,或是有太多的作業負擔等等。然后再慢慢溝通,幫助學生改變觀念,哪怕一天進步一點點,長此以往也能改變他們每天的情緒。
實踐證明,有效的情緒管理可以減小學生的學習壓力,提高學生學習效率。隨著家庭、社會、教師、升學等壓力的出現,因過分的焦慮、壓抑、挫折感引起的思維障礙和情緒不適往往導致緊張學習的學生注意力分散、考試頻頻失誤,抵制和攻擊行為增加,給學校、班級和學生的發展造成不必要的麻煩。學習壓力既然是不爭的事實,那么,通過有效的班級情緒管理,我們可以提高學生認知和調控情緒的能力,以便使學生以更理想的情緒狀態投入學習。有效的情緒管理可以增強互相合作精神,提高班級凝聚力。在學校管理中,班級之間的競爭,年級之間的競爭是客觀存在的。一個內部矛盾重重的班級,不僅學生的成績、班級日常評價無法與其他班級競爭,而且也損害了班級本身的形象。加強對班級學生的情緒管理,讓學生在互相幫助、互相鼓勵的良好環境中共同進步和發展,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而且能夠提高班級的凝聚力,增強班級的競爭力。有效的情緒管理激發學生自信,提高學生的思想修養。對學生個體的情緒正確的引導和對整個班級的良好環境的創設,可以讓學生從失敗和挫折的陰影中盡快地走出來,正確的、積極的評價自我,客觀公正地看待他人,勇敢坦然地面對困難,控制自己,熱情滿腔的努力進取。這樣,學生就能夠在不斷地進取中從各方面加強自身的修養,提高自身的素質。
綜上所述,加強對學生的情緒管理,使學生情緒朝良性方面發展,無論是對學生個體而言還是對這個班集體而言,都將起著積極的促進作用。關注學生的心理健康,促進學生健康成長是每個班主任義不容辭的義務,也是我們必須不斷努力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