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洪麗
在幼兒的一日活動中,區域活動是一項重要的學習環節,也是幼兒有效的一種學習活動形式,隨著近年來區域活動在幼兒園如火如荼的開展起來,如何建設好區域,如何讓幼兒在區域中更好的學習是我們幼兒教師將面臨的一個新的課題。教師在組織區域的過程中存在材料應用不合理、教師不放手、缺少經驗、空間過于局限等問題,而幼兒在區域活動的過程中有沒有提高,活動的效果如何,這都需要教師在組織區域活動時、通過有效地投放材料,有針對性地指導,來提高區域活動的質量,這里我從兩個方面來談一談如何有效地開展區域活動。
一、材料的投放
投放材料在區域中,是要給幼兒提供想象與創造的操作平臺,讓幼兒在操作的過程中得到學習與成長,幼兒在自己發現問題并且自己去解決問題的時候各方面都會得到提升,因此,弄清材料與孩子的關系,如何引起孩子的興趣,抓住幼兒的興趣玩下去是關鍵。
1.投放材料要考慮幼兒的年齡特點以及本班幼兒的愛好與興趣點
在材料投放時,首先要仔細考慮投放的材料是否符合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太過簡單,幼兒提不起興趣,玩兩下就會了,也就扔一邊了。太難了,幼兒兩眼一抹黑,根本不會玩也操作不了,更沒興趣了。就像人在地上摘樹上的蘋果,當他跳起來都夠不到時,他會放棄的,而執著的想盡方法摘他夠不到的蘋果的孩子實在是少之又少。因此,材料的投放必須要考慮的就是我們班的幼兒會不會玩,能不能玩,最重要的是能不能玩好,從玩的過程中既有學習又有能力的提升。
2.投放材料要有目的性地針對各個區域
材料投放時要有針對性,針對不同的區域,結合該區域的重點與幼兒活動時需要的材料進行投放,要具有可操作性,這種可操作性不是多難多復雜就好,而是孩子就一種材料有多種玩法,操作性強就可以,比如,在小班的娃娃餐廳里投放湯圓這種材料(就是小朋友用超輕粘土搓出來的各種顏色的小球),講解時告訴幼兒,湯圓是要煮熟、蒸熟才可以吃的食物。小朋友當廚師的時候,就會把湯圓放進鍋里煮,還有模在樣的用勺子攪動,煮熟了才盛在另一個小盤子里端到桌子上吃,還有的小朋友在盛的時候,會把湯圓分顏色盛在不同的盤子里。這樣的操作中,比較大小、多少、顏色分類等能力都有所鍛煉。在中班小朋友益智區里投放的“紙杯疊疊樂”,就是紙杯和撲克,看哪個壘的高。有的小朋友是一個一個壘起來的,有的小朋友是兩個兩個壘起來的,還有的是像城堡一樣遞減狀壘起來的,有的是杯口向上的,有的是杯口向下的,五花八門,玩的是不亦樂乎,動手能力和想象能力都得到了很大的發揮。
3.材料數量上的控制,豐富且夠用就好
材料在投放時并不是盲目地大量地投放,數量的控制可根據區域大小或是受歡迎程度而定。因為幼兒的注意力具有不穩定性,過多過雜地投放,孩子會花了眼,容易分心,一會玩玩這個,一會玩玩那個,扔得滿地都是無法收拾。即使你一再的強調,要玩一樣收拾好了再玩一下樣,也無法控制局面。所在,在材料投放時,材料不單一,結合區域大小能進幾個幼兒來定數量,豐富且夠用就可以。
4.材料要有層次性
不同的幼兒發展各不相同,同一種學具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玩法,可根據幼兒能力的不同提供難易程度不同的材料,讓幼兒都有滿足感,都有興趣玩下去。比如:有一個5以內的按物取數,我就提供了兩種不同的材料,一種是數字后面帶有陰影的,困難一點的幼兒就可以根據陰影來取物體,然后數出來。好一點的幼兒就可以根據數字再結合圖形點數著擺出來。一種是直接提供數字卡片,讓幼兒隨機抽取卡片,然后在盒子上插花,是幾就插幾朵花這就是給優秀一點的幼兒準備的。孩子個體差異不同,我們就要讓不同的幼兒都有學習的機會。都能在玩的時候學會點知識,提升些能力,再獲得一些滿足感,提高些自信心,以及我能行的自信能力。
5.美化材料
投放的材料要制作精美細致,除了材料本身具有耐用性、美觀性,還要把外包裝弄的顏色鮮艷些,很多區域中的材料都是放在廢舊的紙盒中盛放的,那么每個盒子就都要精心地進行糊制,再填上一些圖案,使材料整體上又結實又漂亮。
二、區域活動的指導
1.通過材料指導
(1)給幼兒講清規則,講好玩法,讓幼兒看到實物去操作那么幼兒在區域活動中,就不會很盲目,不會不知該做什么,而是有目的去游戲。也可以創設情境吸引幼兒去使用材料游戲。
(2)與生活相關的材料讓幼兒自主游戲,比如娃娃餐廳里有很多的角色,小朋友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挑選自己喜歡的那項工作去做。如:洗菜,切菜,炒菜,可以一個人完成,也可以分工合作完成,這時,我們教師只是一個旁觀者,仔細觀察就好。慢慢地他們就可以有序地進行游戲了。這樣有助于幼兒角色意識的確立,也有助于交往能力的培養。
2.通過伙伴指導
(1)幼兒間的以強帶弱
幼兒之間的學習會隨時隨地發生,以強帶弱是區域活動中一種自然的學習狀態。這種學習在各個區域都會存在,在益智區會比較明顯一些。我們也經常會有這樣的安排,既讓幼兒有溝通有學習,也解放了老師,這時,我們就可以觀察,觀察幼兒間的互動,觀察哪種學具還有要在改進的地方,等等。
(2)同伴間的學習與模仿
小孩子的模仿力是極強的,一個孩子這樣做,別的孩子也會跟著這樣做。如果一個小孩子是有生活經驗的,他玩的得心應手,你看別的孩子在觀察一會后,也會有模有樣地去學習他。只是不出危險我們就不會制止他們。讓他們開心游戲就好。
(3)妥善解決沖突與矛盾
在共同游戲時,幼兒各有各的想法,當彼此發生爭執時,要想游戲進行下去,他們雙方必須做出讓步,并且協商解決爭執。我們在一邊觀察,注意不要讓沖突升級就可以了,他們會想出辦法來解決的。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學會協商,退讓,輪流,守規則等交往能力,也能培養出良好的同伴關系。但老師一定要及時看在一邊,如果他們自己實在解決不了,爭吵不止,影響了正常的游戲,我們也可以介入,讓不守規則的幼兒出區域,讓他們知道無論做什么都是有規則的。
3.教師的介入指導
實在有困難的幼兒,教師盡量以平行介入的方式引導幼兒活動。這也是利用了幼兒極強的模仿能力,我們在活動中充當一個小小的角色,讓幼兒在觀察中學會模仿,不給孩子壓力與距離感,簡單而又自然地進行了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