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振麗 王喬利
摘要:目的:研究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進行精細化護理的臨床價值。方法:以2018年9月~2021年1月新生兒科的94例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為研究對象,隨機分為一般組和精細組,各47例。一般組采取常規干預,精細組采用精細化護理,對比兩組患兒康復情況。結果:精細組患兒頭圍增長、體質量增長均高于一般組,且精細組心理運動發育指數(PDI)評分、智力發展指數(MDI)評分優于一般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精細組總并發癥發生率顯著低于一般組;精細組住院時間短于一般組,家屬滿意度高于一般組,P<0.05。結論:精細化護理應用于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能有效促進患兒的體格發育及智力發育,且降低并發癥風險、縮短住院時間,也有利于維系良好的護患關系。
關鍵詞:缺氧缺血性腦病;精細化護理;新生兒護理
缺氧缺血性腦病是新生兒常見的一種嚴重疾病,圍生期發生嚴重窒息是主要病因。流行病學調查顯示,1歲以下腦癱殘疾兒童中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占25%左右[1]。缺氧缺血性腦病對新生兒的生長發育以及智力的形成都有較大影響,若未能及時有效處理,可能導致新生兒遺留智力下降、癲癇等后遺癥,加之新生兒尚未形成健全的免疫功能,在救治過程中院內感染的發生風險也相對較高[2]。因此,做好這類新生兒的護理工作已經成為臨床兒科的重點研究內容。本研究通過臨床對照試驗,探討精細化護理對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病情的康復效果,及其對新生兒正常生長發育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2018年9月~2021年1月收治的94例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納入研究對象,隨機分為一般組和精細組,各47例。精細組男25例,女22例;日齡1~8 d,平均(4.37±1.09) d;病情程度:輕度23例,中度14例,重度10例。一般組男23例,女24例;日齡1~7 d,平均(4.10±1.15) d;病情程度:輕度21例,中度15例,重度11例。對比兩組新生兒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濟南市第四人民醫院出生,且符合缺氧缺血性腦病診斷標準[3];家屬充分知情本研究內容及目的,自愿參與。排除標準:合并先心病等先天性疾病者;合并其他腦損傷者。
1.2 護理方法
兩組均采取常規護理,包括無菌操作、遵醫囑定時定量給藥,對家屬做好健康教育,包括缺氧缺血性腦病的相關知識、治療方法,并加強并發癥的預防工作。在此基礎上,精細組增加精細化護理。(1)從兒科抽調經驗豐富的護士6名和1名護士長,組建精細化小組,對小組內成員加強培訓,幫助其快速掌握針對性的護理技能。(2)體征觀察:關注新生兒的心率、呼吸等體征,通過新生兒被動運動情況判定肌張力是否正常,同時注意判斷自然反應和刺激反應以及是否有尖叫、煩躁等,判斷意識狀態是否正常、是否存在驚厥。(3)感染預防:新生兒置于溫箱內,維持溫箱內溫度及濕度恒定且適宜,必要時以熱水袋保證溫度,注意根據無菌操作要求制定合適的家屬探視制度。(4)呼吸道護理:觀察患兒呼吸狀態,可以通過在肩部墊高2~3 cm維持呼吸通暢,通過撫觸背部、彈足等方式改善呼吸狀態,如果發現患兒面色蒼白、無法自主呼吸,則及時給氧。(5)康復護理:幫新生兒趴在床上,頭偏向一側,由家長在所偏向的一側加以引逗,使其抬頭片刻,或從新生兒背部牽拉、抬高手臂,以頭下位旋轉、側滾[4],每次時間控制在20~30 min,每日1次。(6)家屬護理:做好家屬的安撫工作,爭取家屬對探視方案的配合,同時告知缺氧缺血性腦病接受治療后的預期效果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進一步提高家屬配合和救治信心,避免過于焦慮。兩組均護理至出院。
1.3 觀察指標
隨訪至新生兒出生50 d,測量兩組頭圍及體質量,并用心理運動發育指數(PDI)、智力發展指數(MDI)評估患兒發育情況;統計兩組患兒住院時間和家屬滿意度,家屬滿意度采用院內自制滿意度量表,滿分為100分,分數與滿意度呈正相關;在住院及隨訪期間觀察并統計兩組患兒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院內感染、癲癇、智力發育異常等。
1.4 統計學處理
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4.0進行數據處理,頭圍增長、體質量增長、PDI評分、日齡等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性別、并發癥等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卡方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 兩組生長指標變化及MDI、PDI評分對比
精細組患兒生長指標變化優于一般組,且MDI評分和PDI評分高于一般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
精細組總并發癥發生率低于一般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住院時間、家屬滿意度對比
精細組住院時間短于一般組,家屬滿意度評分高于一般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討論
缺氧缺血性腦病起病急,且病情進展迅速,會對新生兒的中樞神經功能產生不可逆損傷,且致殘、死亡風險較高。既往臨床研究表明,若處理不及時,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即使能夠存活,但極易出現腦積水、癲癇等嚴重后遺癥[5]。目前臨床針對缺氧缺血性腦病已形成相對健全的治療方案,但也有大量研究證實,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在科學救治的同時,加強有效護理干預對新生兒并發癥發生風險、預后質量改善等有直接影響。
常規護理屬于一種常規性的干預方法,雖然對所有疾病具有適用性,但針對如缺氧缺血性腦病等有較高護理要求的特殊疾病,常規護理的局限性顯而易見。精細化護理是現代護理干預的重要內容,核心在于根據疾病的不同類型和患者的實際情況,制定更注重細節、更有針對性的護理方案。將精細化護理應用于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能確保治療方案更好的落實,并根據新生兒實際情況,在異常發生的第一時間及時采取處理措施。本研究通過對94例患兒進行研究,發現接受對應護理干預后,精細組患兒的頭圍增長、體質量增長、PDI評分、MDI評分均高于一般組,優勢明顯,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與張勝男[6]的研究結論基本一致。
新生兒的免疫功能尚不完善,院內感染是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的嚴重并發癥。本研究并發癥隨訪結果顯示,精細組總并發癥發生率為4.26%(2/47),顯著低于一般組,其中院內感染發生例數低于一般組,且精細組住院時間也短于一般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陳文玲[7]對84例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的研究中也證實,精細化護理在降低院內感染方面具有優勢。另外,精細化護理通過對新生兒細致關注并根據病情及時采取護理措施的行為,也會讓新生兒家屬感受到被重視,提高家屬滿意度和配合度,為患兒康復創造更有利條件。因此本研究結果顯示,精細組家屬滿意度更高,與郝芳芳的結論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臨床兒科加強精細化護理,有利于促進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的智力發育和生長發育,還有利于控制癲癇、智力下降等后遺癥的發生,降低院內感染可能,讓新生兒家屬感受到來自醫護人員的關心和關懷,促進良好護患關系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姚娜.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智力和運動功能及預后的影響評價[J].母嬰世界,2018(1):164.
[2]蔡穎莉.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實施早期護理干預對患兒運動功能及智力水平的改善效果[J].中外醫學研究,2018,16(30):120-122.
[3]中國醫師協會新生兒科醫師分會.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磁共振診斷與損傷類型的分類建議[J].中國當代兒科雜志,2017,19(12):1225-1233.
[4]拾靜,吳宏偉.家庭康復訓練應用于缺氧缺血性腦病患兒對心理運動、智力發育及腦功能的影響[J].徐州醫科大學學報,2018,38(7):475-478.
[5]姚晶晶,王燕,胡少文.早期護理干預對新生兒缺氧缺血性腦病預后的影響[J].母嬰世界,2019(15):120.
[6]張勝男.精細化護理干預在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價值[J].河南醫學研究,2019,28(24):4571-4573.
[7]陳文玲.精細化護理干預在缺氧缺血性腦病新生兒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2020,36(25):138-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