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立霞
(山東省聊城市莘縣中醫醫院,山東 聊城)
近年來,隨著空氣環境以及生活習慣的變化,出現慢性阻塞性肺炎的患者數量呈現逐年上升的表現,此類疾病通常被稱為慢阻肺,是屬于慢性呼吸道疾病,一旦患病對于患者生活、工作以及學習影響極大。老年患者原本身體各項機能出現下降表現,甚至可能伴隨多種其他疾病,因此一旦出現慢阻肺病癥更加嚴重,目前治療此類疾病的方式多數是使用藥物,但是為了保障治療效果以及生活質量,需要增添護理干預[1-2]。
經我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后,特別選取2017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于我院內科接受治療的76 例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作為本次研究的主要對象,將其均分為兩組,每組38 例,對照組中23 例男性,15 例女性,年齡56~89 周歲,平均(70.26±3.09)周歲,病程2~15 年,平均(6.48±2.15)年;觀察組中21 例男性,17 例女性,年齡55~90 周歲,平均(70.61±3.15)周歲,病程3~16 年,平均(6.52±2.12)年,兩組患者各項一般資料比較有可比性,P>0.05。其中應當排除以下存在:(1)伴隨惡性腫瘤患者;(2)嚴重精神疾病難以有效溝通患者。
兩組患者均使用常規藥物進行治療,根據病癥進行對癥治療,首先進行止咳平喘、抗感染以及擴張支氣管等治療,藥物選用氨苯堿、賽托溴銨、地塞米松以及布地奈德等藥物,根據患者不同表現,選擇不同藥物。對照組患者病況觀察即可。觀察組患者則使用護理干預,具體如下。
(1)心理護理:由于慢性阻塞性肺炎疾病特點,其病程極為漫長,對于患者的影響極大,因此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患者可能出現不安、抑郁或者焦慮等負面情緒,因此護理人員必須要進行護理干預,增加同患者的交流溝通,了解患者的內心訴求后,進行有效的疏解與指導,增加患者對醫護人員的信任與認同。
(2)健康教育護理:在患者入院后便當進行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疾病相關知識的講解,增加患者以及家屬對于疾病的認知,在講解過程中應當根據患者的受教育程度,使用通俗易懂的方式進行講解,減少過于專業的名詞的使用,告知患者吸煙、酗酒以及熬夜等不良習慣對于病癥的影響,將不良習慣進行糾正,保障健康生活。
(3)飲食護理:首先需要對患者身體情況以及營養狀態進行評估,然后根據不同患者表現以及個人喜好、禁忌,制定不同的食譜,保障長時間病癥折磨以及治療需要的營養供給,增加新鮮水果蔬菜使用,保障大便的正常排泄,減少便秘帶來的心肺負荷,并且需要嚴禁糖分的攝入,減少腹部中CO2的形成。
(4)環境護理:在入院后便應當帶領患者以及家屬了解醫院環境,增加熟悉度以及信任感,并且患者病房需要保持干凈、整潔,嚴禁在病房之中大聲喧嘩,影響患者正常休養,在院內需要進行定時通風,保障溫度、濕度的適宜,避免患者受寒,需要做好保暖工作。
(5)呼吸護理:護理人員應當指導患者正確的呼吸方式,需要緩慢且悠長,避免過短過急,指導其正確收縮口唇進行呼吸,增加氣道外口阻力,以此改善血液循環情況。
(6)運動護理:等待患者病癥進入穩定之后需要逐步進行運動康復,以此增加身體抵抗力以及心肺功能,首先應當選擇一些輕松的活動,例如:太極、散步或者自行車等,并且在整個活動過程中應由緩到急,循序漸進的進行。
(1)護理人員需要使用FACT-G 量表(美國轉歸研究與教育中心下發功能評價系統中的共性模塊-生命質量量表)對于患者軀體、社會、心理以及物質等多個方面進行測定[3-4]。
(2)并且在治療護理后需要進行FEV1以及FEV1/FVC等肺功能指標,以此觀察患者肺部功能的恢復情況。
(3)最后使用自擬評分表,詢問患者或者家屬護理過程之中的滿意情況,總滿意率=(滿意+一般滿意)/總例數×100%[5-6]。
通過不同方式進行護理干預后,觀察組患者在生活質量各項評分中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參數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s, 分)

表1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生活質量(±s, 分)
組別 例數 軀體 社會 心理 物質對照組 38 46.59±6.35 54.02±7.31 42.09±2.51 51.29±4.79觀察組 38 54.71±8.09 64.81±9.01 50.02±3.93 60.02±5.91 t 4.867 5.733 10.483 7.074 P 0.000 0.000 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在FEV1以及FEV1/FVC 等肺功能指標中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參數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肺功能指標(±s)

表2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后肺功能指標(±s)
組別 例數 FEV1(L) FEV1/FVC(%)對照組 38 1.37±0.33 56.84±5.79觀察組 38 1.51±0.27 60.51±6.31 t 2.024 2.642 P 0.047 0.010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遠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參數詳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滿意度[n(%)]
老年慢阻肺是老年患者在呼吸過程中出現氣流受限表現,致使的一系列病癥,此類疾病在病程是呈現逐漸發展進行的,一旦患病具有病程漫長、病情復雜的特點,并且還可能誘發多種嚴重并發癥,增加致殘率以及致死率[7-8]。
目前臨床治療老年慢阻肺的方式主要是止咳平喘、抗感染以及擴張支氣管,但是由于疾病特點需要長時間進行治療,且見效較慢,因此患者可能出現多種負面情緒,對于后續治療與恢復是極為不利的,因此增添實施護理干預是很有必要的。本次研究的護理從心理、健康教育、飲食、環境、呼吸以及運動等多個方面進行,目前的護理以非傳統的護理,涉及多個方面,需要護理人員站在患者角度,注入人文關懷,充分尊重患者個人需求以及需要,從整體上提升患者的生活質量,保障患者預后能力[9-10]。并且通過本次研究可以觀察到進行護理干預的患者在生活質量各項評分中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患者在FEV1以及FEV1/FVC 等肺功能指標中均優于對照組患者,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還能夠進一步保障肺部功能;護理滿意度的增加還保障和諧醫患關系建立。
綜上所述,實施護理干預對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炎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極佳,在保障肺功能的同時,能夠增加患者的滿意度,值得廣泛應用于臨床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