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新蕊
(山西省忻州市人民醫院,山西 忻州)
糖尿病最顯著的特征是高血糖,采用聯合國(1980 年)的說法,將超過60 歲的糖尿病患者稱為老年糖尿病患者。老年糖尿病按發病時間來劃分,可將其分為老年期起病者和青壯年起病延至老年者。結合糖尿病的發病特點,近幾年針對糖尿病的防治也逐漸引起重視,并不斷采取定期定時測量血糖水平的方式來預防和診治,血糖標準采用WHO(1999年)糖尿病診斷標準[1-2]。糖尿病一般采用藥物治療和護理干預的方式來調節,本次研究主要探究優質護理干預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以達到控制血糖、提高患者生活質量的目的。
經過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抽取我院患者進行研究調查,并將360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隨機分為兩組,研究組(180例)和參照組(180 例),研究時間為2018 年5 月至2019 年5月。其中參照組中男102 例,女78 例,年齡50~70 歲,平均(61.25±4.31)歲;研究組男100 例,女80 例,年齡50~70 歲,平均(62.04±4.29)歲。
參照組實行常規護理,給予患者常規用藥指導和護理干預,平衡患者的飲食調理,控制血糖數值變化,實時測量血糖結果,檢驗護理效果。
研究組應用優質護理干預,具體護理措施包括:①組建優質護理小組,細致觀察病情變化。選取優質護理理念強、護理經驗豐富、專業技能強的護理人員參與優質護理。選擇能力出眾、領導力強的護理人員作為護理小組長,合理分配組內成員的護理工作,一名護理人員護理4 例患者。護理人員必須嚴格整理分析患者的病歷資料和病情變化,制定適合每位患者的護理方案,嚴格按照護理方案實行,并實時監測患者的血糖變化,在空腹和餐后兩小時后分別測量血糖,嚴格控制血糖水平范圍[3-4]。②心理干預。大多數老年糖尿病患者缺乏對糖尿病的認識和了解,且長期忍受糖尿病的困擾,由此造成患者極大的心理壓力和負擔。老年糖尿病患者在接受治療和護理時,會出現各種復雜多變的情緒(不安焦慮、緊張恐懼、哀傷、煩躁等),這不僅會加重病情,還會影響后期治療和護理效果。護理人員根據此類情況制定護理計劃,保持和患者的溝通交流頻率,舒緩其煩躁易怒、不安焦急等情緒,及時滿足患者生理和心理需求。健康宣教:詳細講解糖尿病的發病機制和治療方法,灌輸降低和控制血糖水平的方法,提高老年糖尿病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③運動指導。控制運動強度,制定詳細周密的運動計劃,增強身體素質,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質量。④飲食護理。通過飲食控制能有效控制高糖、高脂食物的攝入,減輕胰島的負擔。少食多餐,保證食物種類多樣化,多吃新鮮水果和綠色蔬菜,適當選取優質蛋白食物,多吃高纖維食物。⑤個體化優質護理[5-6]。依據每位患者的實際情況進行護理,為其提供全方位、多元化、多層次、高質量的護理服務,將基礎護理和專業護理相互融合,指導用藥的同時講解藥物不良反應,做好異常情況發生準備。為患者洗頭、泡腳,促進末梢血液循環。
觀察比較兩組護理滿意度,依據護理效果將其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評測等級,總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總例數×100%。血糖水平測量時間包括空腹血糖水平和餐后兩小時血糖水平變化。護理質量評分包括健康用藥指導、護患溝通交流、血糖監測、用藥方式方法講解,每項分值25 分。
兩組對比數據用SPSS 18.0 軟件分析、處理,用t檢驗計量資料(±s),用χ2檢驗計數資料(%),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與參照組對比,空腹血糖和餐后兩小時血糖測量變化低的一組均是研究組,血糖結果對比相當明顯,P<0.05,其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具體對比結果見表1。
表1 血糖水平變化(±s, mmol/L)

表1 血糖水平變化(±s, mmol/L)
組別 例數 空腹血糖水平 餐后兩小時血糖水平入院前 干預后 入院前 干預后研究組 180 10.31±3.98 6.48±2.03 13.74±3.20 9.02±2.01參照組 180 10.27±4.02 8.41±3.30 13.81±3.76 10.82±3.15 t 0.094 6.683 0.190 6.462 P 0.924 0.000 0.849 0.000
依據兩組數據的對比結果可知,對比數據形成明顯差異,P<0.05,有統計學意義,對比結果如下表2。
表2 護理質量評分(±s, 分)

表2 護理質量評分(±s, 分)
組別 例數 護患溝通交流 用藥方式方法講解 健康用藥指導 血糖監測研究組 180 23.02±0.63 23.15±0.47 22.53±0.58 22.96±0.52參照組 180 18.35±1.03 17.56±1.14 18.05±1.08 17.98±1.07 t 51.892 60.821 40.030 56.161 P 0.000 0.000 0.000 0.000
研究組與參照組均有180 例老年糖尿病患者,研究組非常滿意122 例,滿意56 例,不滿意2 例,總滿意度98.89%,參照組非常滿意110 例,滿意42 例,不滿意28 例,總滿意度84.44%。χ2=13.638,P=0.000。
糖尿病屬于慢性疾病,常因胰島素功能障礙、環境因素、遺傳因素、基礎代謝率、人體組織改變引起,嚴重影響糖尿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和身心健康。隨著糖尿病病情的發展,糖尿病患者會出現一系列并發癥(泌尿系統感染、眼病、腎病、心血管疾病等),甚至產生高滲性非酮癥性糖尿病昏迷,嚴重威脅患者的生命安全[7-8]。糖尿病主要的臨床癥狀表現為視力模糊、疲累乏力、陽痿、外陰瘙癢等,也會出現因胰島素藥物等用量過大引起的低血糖癥狀。臨床上將糖尿病的治療和護理合并,以加快患者的康復時間和效率,積極控制血糖水平,改善患者臨床癥狀。臨床上將優質護理作為糖尿病患者的首選護理模式,優質護理干預強調“以患者為中心”的服務理念,全心全意全面的為患者服務,提升患者對疾病的認知度和護理質量,有效控制血糖水平,積極促進病情轉歸。本次研究將優質護理干預和常規護理模式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進行對比,依據對比結果可知,兩組血糖變化指數對比,空腹血糖和餐后兩小時血糖測量水平變化低的一組均是研究組,血糖水平結果對比相當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和參照組護理質量對比,對比結果顯示研究組的護理質量(健康用藥指導、護患溝通交流、血糖監測、用藥方式方法講解)評分均高于參照組,兩組評分數據形成鮮明對比,P<0.05,有統計學意義;研究組非常滿意和滿意的概率顯著高于參照組,對比數據差異明顯,P<0.05,有統計學意義。
綜上所述,實行優質護理干預能夠改善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和護理質量,逐步增強優質護理效果,縮短病程,積極促進病情轉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