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英
(內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醫院,內蒙古 赤峰)
老年急性腸胃炎是老年患者中最常遇到的急性腸胃疾病,不良的飲食習慣、生冷食物、暴飲暴食、變質食物引起的細菌感染都是造成急性腸胃炎的因素。急性腸胃炎臨床癥狀主要是惡心嘔吐、腹瀉、發燒等,部分患者還會出現血壓下降、四肢乏力等癥狀[1]。老年患者發生急性腸胃炎多在夏季,因老年患者身體機能下降并伴有并發癥高血壓、冠心病等,因此老年患者的治療難度較高,需要優質、全面的護理來提高患者治療療效,報道如下。
在2018 年3 月至2019 年8 月在我院收治的80 例老年急性腸胃炎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并按照入院時間分為對照組(40例)觀察組(40 例)。其中對照組中,男性23 例,女性17 例;年齡58~76 歲,平均(67.1±2.6)歲;發病時間至就診時間3~20.5 h,平均發病時間至就診時間(6.5±2.3)h。觀察組中,男性25 例,女性15 例;年齡59~79 歲,平均(69.1±2.8)歲;發病時間至就診時間3.5~21.5 h,平均發病時間至就診時間(6.7±2.1)h。對比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患者均在飲食后的4~7 h 后發病;②所有患者均自愿參加本次研究;③患者均通過檢查確診為急性腸胃炎。
排除標準:①無精神障礙者;②無中途轉院或死亡者;③無嚴重并發癥患者
對照組采用的基礎護理干預,主要對于患者治療時藥物用量、生命體征觀察、健康護理等基礎護理方案進行護理。
觀察組采用的臨床護理路徑是在基礎護理干預的基礎上更加貼合患者自身的情況進行具體護理:①入院時護理。在入院時對患者的心理狀態進行評估分析,通過心理疏導來緩解患者的緊張不安、恐懼焦慮等負面情緒,耐心地與患者進行交流,解決患者心中的疑慮,再詳細為患者介紹急性腸胃炎的癥狀和引起急性腸胃炎發生的因素,并對治療方案和后續護理注意事項進行詳細解釋。有助于消除患者和家屬的負面情緒,使患者積極面對治療,提高治療效果[2]。②病房環境護理:保持病房干凈衛生,隨時進行通風換氣,保證病房的恒溫度,避免老年患者因室內室外溫差刺進胃腸道。保持病房的安靜舒適,使老年患者能夠更好的休息,有助于患者的盡快恢復[3]。③治療時的護理。時刻監測患者的生命體征指標,有些老年患者伴有高血壓、冠心病等,需要護理人員及時了解并報告給醫師。部分老年患者還伴有呼吸道疾病,應及時予以呼吸支持,幫助患者排痰。④用藥護理。護理人員應指導患者藥物用量和使用情況,如出現藥物不良反應,及時通知醫師進行處理[4]。⑤飲食護理。改變患者的飲食習慣,禁止患者使用高脂肪食物,應多食用清淡的流質食物,鼓勵患者多吃瓜果蔬菜,并對患者的餐具進行消毒。⑥運動護理。根據老年患者自身身體狀況來制定運動計劃,提高患者自身抵抗力,恢復患者身體機能,并鼓勵身體較弱的老年患者進行一定量的運動[5]。
根據兩組患者的治療后的效果進行評價分析,評估指標分文顯著、有效、無效,按照患者的血白細胞計數改變作為評估項目。
對比兩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一般滿意、不滿意三個標準。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的焦慮評分,分為痊愈、顯著、有效、無效,分數越低說明患者焦慮情況越輕。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22.0 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的總療效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n(%)]
觀察組患者護理干預后滿意度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患者的滿意度[n(%)]
兩組患者在護理前焦慮情況比較(P>0.05),無統計學意義,護理后的兩組患者焦慮情況均有改善,且觀察組患者焦慮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有統計學意義,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評分(±s, 分)

表3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焦慮評分(±s, 分)
組別 例數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 40 53.1±6.1 45.8±5.3觀察組 40 51.2±6.2 24.6±5.1 t 0.582 18.229 P 0.562 0.000
急性腸胃炎多發于身體素質較差的老年群體中,高發期在春季和夏季,其病具有發病急、速度快的特點,由于部分老年患者不注重飲食衛生、體制弱等因素,導致老年患者突發急性腸胃炎率增多,而現階段臨床治療主要通過抗菌治療和消除病灶,但老年患者通常會忽視臨床護理,所以疾病的治療效果不盡人意[6]。急性腸胃炎發病急,患者往往會出現緊張不安、恐懼焦慮的心情,因此對于老年患者的心理護理也值得重視。患者治療時藥物用量、生命體征觀察、健康護理等基礎護理方案進行臨床護理干預,但忽視患者的心理輔導,使患者恢復效果不佳,不利于提高護理滿意度。臨床護理路徑在基礎護理干預的基礎上做出全面科學的護理方案,按照老年患者自身情況設計,保證患者能夠享受更好的護理服務。該護理模式能夠有效緩解患者的消極情緒,利于患者后續恢復,與此同時,護理人員與患者積極溝通,幫助患者解決內心疑慮,利于患者配合護理干預工作,并按照醫囑進行服藥治療,提高患者依從性,有助于提升護理質量和治療效果。臨床護理路徑首先通過對患者在入院時進行心理護理,保證患者能夠全面配合護理人員工作,同時保持患者病房環境的干凈舒適,隨時通風,有助于患者呼吸道疾病的緩解。鼓勵患者多鍛煉,改變患者的飲食習慣,提高患者自身免疫力,盡可能滿足患者的需求,促進疾病的康復。護理人員還需時刻關注患者的生命體征和各項指標,保證醫師第一時間了解患者情況,為患者設計符合自身情況的治療方案。通過監測患者的各項指標,在突發并發癥時做到不慌不亂,及時告知醫師,并做好急救措施,能夠有效保護患者的生命健康[7]。
臨床護理路徑在提高患者的治療效果上有著明顯效果,其總有效率高于基礎護理干預(P<0.05),說明患者在經過臨床護理路徑后治療效果顯著提高,保證老年患者能夠盡快恢復健康。患者在進行不同的護理干預后,觀察組總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患者在接受臨床護理路徑后,對其護理有著明顯改觀,有效促進醫患關系的改善,減少醫療糾紛。通過焦慮評分分析后,觀察組患者在護理后的焦慮程度低于對照組(P<0.05)說明臨床護理路徑中的心理護理對于患者的消極情緒有著重要作用,使患者積極面對治療,促進治療效果的提高[8]。
綜上所述,臨床護理路徑對于老年患者的急性腸胃炎有著顯著臨床護理效果,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療效果、護理滿意度和減緩消極情緒的發生,值得廣泛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