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超
(黑龍江省大慶市大同區林源醫院,黑龍江 大慶)
直腸腺瘤是息肉中最嚴重的病變疾病,臨床治療難度較大。早期直腸癌是我國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45歲左右人群是該疾病的主要發病人群,然而隨著我國生活方式的改變,該疾病的發病人群越來越年輕化[1]。腸鏡下切除術是臨床治療直腸腺瘤以及早期直腸癌的常用方法,臨床效果顯著,腸鏡對于直腸直徑較大、廣基底的良性腫瘤的治療難度較大,術中操作復雜,影響了手術效果[2]。近期有學者在研究中指出經肛門內鏡微創手術治療直腸腺瘤以及早期直腸癌的效果明顯,術后并發癥較少。基于此,本次研究針對我院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48 例直腸腺瘤以及早期直腸癌患者進行分組討論,分析直腸腺瘤和早期直腸癌在經肛門內鏡下手術治療的臨床價值,為臨床提高疾病的治療質量提供依據,具體報告如下。
選擇2017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到我院腫瘤科接受直腸腺瘤和早期直腸癌治療的48 例患者作為調研對象,以隨機法分為對照組(24 例)和觀察組(24 例)。本次研究獲得倫理委員會的批準且48 患者以及患者家屬簽字同意。對照組男15 例,女9 例;年齡40~72 歲,平均(52.59±5.25)歲;直腸腺瘤17 例,早期直腸癌7 例。觀察組男14 例,女10 例;年齡41~71 歲,平均(53.29±4.24)歲;直腸腺瘤15 例,早期直腸癌9 例。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無差異(P>0.05),可做比較。
納入標準:(1)符合直腸腺瘤以及早期直腸癌的診斷標準;(2)精神、智力以及交流溝通正常的患者;(3)年齡40~72歲的患者。
排除標準:(1)患有惡質病、心血管疾病或其他腫瘤疾病的患者;(2)預計生存期不超過3 個月的患者;(3)不愿參與研究或中途退出的患者。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患者接受傳統經肛門局部切除術治療,手術流程為:指導患者采取俯臥體位,做好局部消毒和全身麻醉工作,根據術前檢查結果找到病灶部位,然后借助手術器械切除病灶,術后觀察手術情況,確定止血后置入肛管排氣,手術結束。術后給予患者抗感染等對癥支持治療。
1.2.2 觀察組
觀察組患者接受經肛門內鏡下手術治療,操作方法如下:患者全身麻醉后,借助肛門內鏡找到腫瘤的位置,采用超聲刀切除病變部位,術后電凝止血并清洗傷口,置入肛管排氣,最后縫合傷口,手術結束。術后給予患者抗感染等對癥支持治療。
(1)比較兩組患者手術以及住院情況,包括手術時間、住院時間以及術中出血量。
(2)統計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包括尿道損傷、吻合口瘺、大便失禁、直腸狹窄以及粘連性腸梗阻。
觀察組患者的手術時間以及住院時間明顯短于對照組,術中出血量少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手術以及住院情況對比(±s)

表1 兩組患者手術以及住院情況對比(±s)
組別 例數 手術時間(min)術中出血量(mL)住院時間(d)觀察組 24 80.35±31.27 146.73±21.56 5.38±2.14對照組 24 110.28±29.63 184.36±25.34 8.23±1.47 t 3.404 5.541 5.378 P 0.001 0.000 0.000
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6.67%明顯低于對照組45.83%(P<0.05),見表2。
直腸腺瘤是臨床上常見的消化內科疾病,便血、便秘、排便次數增加是該疾病的主要臨床癥狀,若不及時接受治療,可能會引起癌變,給患者的生命健康安全造成極大的威脅[3]。早期直腸癌是我國常見的消化道惡性腫瘤疾病,早期直腸癌患者常常出現便血、便秘、腹瀉、排便次數增多、肛門墜脹等癥狀,若不及時接受治療可能會引發排便梗阻、消瘦、惡病質等并發癥,嚴重時可能會出現腫瘤因子轉移的情況,導致患者因器官功能紊亂或衰竭而死亡,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和生存質量[4]。直腸腺瘤和早期直腸癌的治療方式有手術治療、化療、放療、中醫調理等,其中手術治療是臨床上常見且應用廣泛的治療手段,在改善患者癥狀以及延長患者存活時間具有重要的意義[5]。

表2 兩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情況對比[n(%)]
本文就直腸腺瘤和早期直腸癌在經肛門內鏡下手術治療的臨床價值進行探討和分析,利用傳統經肛門局部切除術對患者治療時,雖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但是手術給患者帶來了較大面積的傷口和疼痛,延長了患者病情痊愈的時間;同時還會給患者帶來一些并發癥和不良反應,影響患者的后續治療[6]。近年來,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不斷提高,促進了微創技術的發展和成熟,并得到了廣泛的應用[7]。作為一種微創手術,經肛門內鏡微創手術具有創傷面積小、手術耗時短、術后并發癥少等優點,其不僅能減小患者的手術傷口,降低患者的疼痛感,同時還可減少不良反應的發生,促使患者早日康復[8]。經肛門內鏡微創手術結合了內鏡、腹腔鏡以及顯微手術的優點,在內鏡下可拓寬操刀醫師的視野,清楚觀察到病灶部位,并且精準切除病灶[9-10]。本文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手術時間、術中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顯著優于對照組,進一步證實了經肛門內鏡微創手術在臨床中的應用價值。在此次研究中,觀察組患者術后并發癥發生率16.67% 明顯低于對照組54.17%(P<0.05),這說明經肛門內鏡微創手術的臨床治療效果顯著。原因可能是在內鏡下操刀醫師能夠清楚觀察并切除病灶部位,減少對周圍組織的損傷,從而降低術后并發癥的發生,有利于患者的預后。
綜上所述,在直腸腺瘤和早期直腸癌患者接受手術治療時,采用經肛門內鏡微創手術方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癥狀,降低術后發生并發癥的概率,值得在臨床治療中推廣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