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偉
(江蘇省宿遷市鐘吾醫院,江蘇 宿遷)
在醫院消化內科中最常采用的檢查方式為胃腸鏡檢查,該檢查方式被用于診治胃腸道疾病,保證患者實際病情狀況和診斷結果相符[1]。據有關研究人員指出,該檢查方式具有極強的侵入性,同時對于操作者技術要求方面較為嚴格,所以大部分接受檢查的患者均會存在不同程度的風險,導致患者正常檢查受到影響,嚴重情況下還將發生不必要的危險事件[2]。所以,將有效的護理措施干預方式加入整個胃腸鏡檢查過程當中是非常重要的,可顯著控制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讓檢查能夠順利完成。臨床護理內模式較多,其中護理效果較為突出的模式之一是PDCA 循環護理模式,該護理模式主要以四個環節構成,分別包括:Plan(計劃)、Do(行動)、Check(檢查)以及Action(處理)[3-4]。本研究對于醫院臨床消化內科接受胃腸鏡檢查患者25 例予以研究,探究分析實行PDCA 模式后護理風險控制效果,現報道如下。
本研究在患者處于完全之情狀態下并簽署相關協議后自愿參與,隨后在將近一年的時間內(2017 年3 月至2019 年3 月)到院接受胃腸鏡檢查患者25 例予以研究,隨后根據實施護理模式不同將25 例患者分為兩組,12 例參照組與13 例研究組。其中將傳統護理干預模式運用于12 例參照組患者中,男8 例,女4 例,年齡25~60 歲,平均(47.66±5.43)歲,5 例胃鏡檢查,7 例腸鏡檢查。將PDCA 護理模式運用在13 例研究組患者中,男6 例,女7 例,年齡26~58 歲,平均(47.21±5.18)歲,5 例胃鏡檢查,8 例腸鏡檢查。對以上25 例患者相關基線資料加以比對,結果顯示組間數據并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參照組:給予常規的護理干預,而研究組給予PDCA 循環模式,具體如下。
1.2.1 計劃(Plant)
由本院自理較深的專科護士長、科室主任以及護理人員成立護理小組,該小組所有成員嚴格按照相關規章制度分別對崗位職責、人員培訓、消毒隔離、科室護理管理以及儀器器械管理等一系列環節的護理風險進行評估,從而總結實施管理時出現的問題和管理目標的確定,同時針對難題給予有效的應對計劃和措施。
1.2.2 行動(Do)
該小組成員共同積極參與到各項操作技能的演練以及培訓當中,同時定期開展理論培訓方面的學習;提前備好環境方面的管理措施,在醫院當前的基礎條件之上針對科室所處的環境進行適當的整改,嚴格遵循分區管理制度,同時依照設計通道以及設計流向分流各個人員物品,避免發生交叉感染事件;增強其他危險物品、設備以及藥品的管理力度,保證布局的合理;創建完善的醫療風險防范制度,同時給予受檢患者安全護理,將相應的制度積極落實到實處,并按照標準流程統一規范化并執行;提前預防胃腸鏡感染,增強小組成員對于醫院感染控制方面的制度學習能力,嚴格要求并加以實施,根據不同級別的院感職責加以制定,同時進行量化考核,并根據整體考核結果給予相應的獎懲。
1.2.3 檢查(Check)
小組護理人員聯合片區的護士長聯合根據實際狀況聯合制定一套專門的評價體系,同時在不定時的時間段來進行專項評估或者是全程考評,一層一層仔細監控,互相彌補。當進行技能考核與理論學習以后,需在第一時間對人員進行考評,每半年進行一次綜合測評,時刻叮囑并監督護理人員有無嚴格遵循科室制定的規章制度,統一進行評估做好記錄。
1.2.4 處理(Action)
每月定期開展一次質量分析大會,隨后根據檢查的結果進行分析并加以總結。對于實施護理干預過程中出現的一系列問題以及危險因素進行仔細的分析,同時制定具有針對性的應用措施。
分別對兩組患者經護理干預后護理工作指標以及風險事件發生概率加以比對,其中護理工作指標評分主要包括:急救藥品、理論知識、消毒隔離、操作水平、護理安全、儀器器械和崗位管理幾方面進行評分,總分為100 分,分值越高則表示管理情況越好;風險事件主要還包括:資料錯誤、墜床以及交叉感染。
應用SPSS 24.0 軟件進行計算,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如表1 所示,通過實施不同護理干預模式后與研究組患者風險事件總發生概率相對比,參照組顯著偏高,兩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1 比較兩組患者護理后風險事件發生概率[n(%)]
如表2 所示,通過實施不同護理干預模式后與研究組患者工作指標評分相對比,參照組顯著偏低,兩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工作指標評分變化情況(±s, 分)

表2 對比兩組患者護理后工作指標評分變化情況(±s, 分)
組別 急救藥品 理論知識 消毒隔離 操作水平 護理安全 儀器器械 崗位管理參照組(n=12) 86.86±2.77 81.34±1.85 80.80±2.14 80.63±2.65 81.83±2.41 83.23±0.85 89.72±3.46研究組(n=13) 97.13±2.19 98.94±0.48 97.70±2.05 97.74±1.86 98.34±1.29 99.09±0.83 98.56±1.18 t 8.722 33.167 17.448 18.809 21.599 44.384 8.231 P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0.000
在醫院消化內科中最長采用的胃腸檢查方式為胃腸鏡檢查,該檢查方式不僅能準確診治患者疾病,同時操作簡便可在極短時間內對患者完成檢查,同時判斷出病變程度以及病變位置,便于后期的治療[5-6]。據相關研究人員指出,在對患者進行胃腸鏡檢查過程中部分患者出現不同程度的護理風險,對整個檢查結果造成影響,同時威脅到患者個人身體健康,所以必須采取有效的護理措施,從而避免風險事件的發生[7]。
眾多護理模式中效果最為顯著的要屬PDCA 循環模式,該護理模式主要以四個環節構成,分別包括:Plan(計劃)、Do(行動)、Check(檢查)以及Action(處理)。通過判定患者檢查具體狀況以及護理風險,制定專門的應用措施,不斷完善制度。隨機根據護理過程中出現的問題進行分析以及總結,隨后由專業小組通過討論、查找資料針對出現的問題給予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進行處理,從而降低風險事件發生概率[8]。本研究結果指出,通過實施不同護理干預模式后與研究組患者風險事件總發生概率相對比,參照組顯著偏高,兩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該護理模式經過定期開展各項培訓以及考核,拓展護理人員知識面的同時,同時個人的業務水平、法律意識、彌補護理管理不足以及服務理念等,增強小組人員的專業知識水平以及操作技能等。本研究結果指出,通過實施不同護理干預模式后與研究組患者工作指標評分相對比,參照組顯著偏低,兩組間數據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總而言之,針對消化內科中實施胃腸鏡檢查患者,給予有效的PDCA 循環模式護理干預,不僅能顯著降低患者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概率,同時還能改善整體護理效果,保證護理質量以及患者的醫療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