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江波,劉泓梅
(甘肅省小隴山林業實驗局職工醫院,甘肅 天水)
踝關節骨折屬于臨床常見的骨科病癥之一,其形成因素主要是由于交通事故或跌落以及運動扭傷等原因造成[1]。臨床治療中可通過手術治療和手法保守治療的方式進行治療,手法保守治療主要是采用復位和石膏固定的方式進行治療,手術治療的方式則是通過內固定、清除骨碎片等方式進行治療[2],兩種方式都能夠作用于踝關節骨折治療,但由于其爭議性,在治療過程中需要根據患者情況進行選擇,做到最佳治療效果。現通過選取78 例踝關節骨折患者進行研究,為探究手術治療與手法保守治療在踝關節骨折治療中的臨床療效,有以下報告。
選取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的78 例踝關節骨折患者進行研究,通過采用隨機數表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39 例,對照組男性21 例,女性18 例,年齡28~59歲,平均(35.54±4.73)歲,觀察組男性27 例,女性12 例,年齡26~66 歲,平均(40.15±4.53)歲。兩組患者性別及年齡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數據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用手法保留方式進行治療,采用手法復位法:治療者需緊握患者踝部,并進行連續性牽引,朝患者受傷方向相反的方法采用復位治療,根據踝關節受損情況,可采用不同的復位方式,例如內翻和外翻等,復位情況保證患者踝關節下脛腓聯合分離達到復位、踝關節側面皮質或外踝實現解剖復位、使后踝移位在1 mm 內[3]。完成復位的措施后,需要對患者的復位情況進行透視檢查[4],在保證正確復位的情況下對患者采用石膏固定的方式進行固定,持續6~8 周。
觀察組患者采用手術方式進行治療,采用開放復位內固定術:確定骨折位置實施硬膜外麻醉,對出血部位采用止血帶止血,同時暴露患者骨折部位,對受損骨組織周圍碎片進行清理[5],同時,已經暴露的外踝前端可采用復位處理,并使用固定措施進行固定,內踝骨折需要將關節囊切開,取出碎骨和軟組織,將其進行復位,根據后踝- 外踝- 下脛腓-內踝順序進行[6]。外踝骨折使用鋼板或克氏針加張力帶固定,并使用螺絲釘對后踝進行固定。內踝骨折的固定需根據骨片大小選用克氏針和螺絲釘,下脛腓分離、踝關節背屈患者可采用皮質骨螺釘2 枚打入脛骨腓骨,以保證固定效果[7]。完成后清除患者血跡并縫合,于6~8 周后觀察恢復情況。
所有患者在接受相關治療后需要進行抗生素治療,防止感染情況出現。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整體治療優良率,分優、良、差三項,優:治療后踝關節功能恢復,相關檢查無骨畸形情況,患者無疼痛感,無關節炎等并發癥產生;良:關節功能復位情況良好,有輕微疼痛感,相關檢查踝穴內側間隙稍寬,有輕微紅腫現象;差,關節功能復位情況較差,相關檢查中踝穴有明顯不對稱情況,疼痛感明顯,有明顯的紅腫情況。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的住院時間和治療費用。
觀察對比兩組患者并發癥的發生率。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 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患者的計量資料(±s)與計數資料(%)分別應用t、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整體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整體優良率對比[n(%)]
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及費用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費用對比(±s)

表2 兩組患者住院時間及費用對比(±s)
組別 住院時間(d) 住院費用(元)觀察組(n=39) 8.28±2.16 11879.62±1824.68對照組(n=39) 6.68±1.75 4254.82±682.41 t 3.594 24.443 P 0.001 0.000
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并發癥發生率[n(%)]
踝關節作為人體重要的基本活動關節,對其有效的治療是保證患者恢復后姿勢及正常步態的重要保證,如果治療不當可能引起功能性障礙,造成關節的不穩定性,同時還可能出現活動受限、創傷性關節炎等相關并發癥,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工作產生影響[8]。為改善踝關節患者的治療有效性,最重要的內容則是保證踝關節解剖結構、踝穴的穩定和韌帶張力。手術治療和手法保守治療是目前常用的兩種治療方式,手法保守治療的難點在于踝穴的復位是否精準,而位移性骨折則普遍需要進行手術加強內固定[9],前者對醫師的技術要求較高,僅需通過復位及固定方式即可出院,時間短、費用較少,后者需要進行精確的內固定處理,會增加住院時間和費用,但其整體療效能夠得到有效提高[10]。因此,患者在接受治療時,可根據自身條件進行擇優選擇。
本文通過選取78 例踝關節骨折患者進行研究得出結果:觀察組患者的優良率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住院時間以及住院費用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情況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數據對比差異明顯,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能夠獲得更高的有效性,但就整體治療時間、費用以及并發癥而言,手法保守治療的方式更具優勢。
綜上所述,通過對踝關節骨折患者采用手術治療的方式能夠取得更有效的治療效果,但在恢復時間和住院費用上明顯多于手法保守治療,同時并發癥的發生率上也有明顯的增加,因此對踝關節骨折需根據患者的需求和實際情況,采用更加符合患者情況的方式進行治療,避免糾紛情況出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