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孟君
(桂林市人民醫院,廣西 桂林)
心肌梗死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颊咴诨疾『螅啾憩F為胸骨后的持續性、劇烈疼痛感,且在經過休息后,或使用硝酸酯類藥物的治療后,患者的這種疼痛感無明顯緩解,心肌梗死患者的心電圖特點是呈現出進行性變化、同時可伴隨血清心肌酶的活性增高[1-2]。本研究就老年心肌梗死恢復期患者的臨床治療中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措施的應用效果進行分析,現報告如下。
選取我院于2019 年12 月至2020 年12 月收治的115例老年心肌梗死患者進行分析,隨機分為兩組。其中對照組59 例,采用的常規護理干預。觀察組56 例,采用綜合護理干預。觀察組中,女性25 例,男性31 例,年齡為35~78 歲,平均(62.58±10.67)歲;對照組中,女性24 例,男性35 例,年齡為35~78 歲,平均(62.62±10.71)歲?;颊呒{入標準為:①未患精神病,能進行良好溝通及交流者;②符合老年心肌梗死相關診斷標準;③簽署知情同意書?;颊吲懦龢藴蕿椋孩偬幱诓溉槠诘忍厥鈺r期者;②肝、腎臟器功能衰竭者。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P>0.05),有可比性。
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包括用藥指導,叮囑患者按照醫囑用藥,為患者進行運動護理,指導患者進行鍛煉,嚴密監測患者的病情發展狀況及生命體征,若發現異常及時告知醫師進行處理。
觀察組則應用綜合護理干預方式。具體護理措施如下:①為患者開展叫康教育。在收治患者入院后,許多患者難免會出現不同程度的復性情緒,加上其對疾病了解的缺乏,這種未知的恐懼感會加重,護理人員應對患者的思想加以指導,在開展治療前首先開展健康宣教。可采用易于患者接受的方式,包括發放宣傳教育手冊、病房里播放宣傳片、口頭宣教等方式。使患者對疾病有一定的了解,同時能正確看待自己的病情。與此同時,護理人員還應當告知患者住院的相關注意事項及可能出現的并發癥,提升患者的自我防范意識,促進患者臨床治療配合度的提升。②心理護理。許多患者可能存在著一些不良情緒,包括焦慮情緒、抑郁情緒等,患者可能出現較大的心理壓力,而造成恢復期的恢復效果受到較大的影響,到時病情反復。因而,護理人員應加強與患者溝通,了解患者的內心想法,再根據患者的病歷資料、與平時談話了解患者的基本情況,制定合理的心理護理措施,消除患者的負性情緒。在開展護理工作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注意言語,保持耐心、細致。③基礎護理。在開展護理的過程中,護理人員應當嚴密監測患者的心率、血壓、體溫等變化情況,以了解患者的病情發展情況。同時應當注意病房環境的護理,保持病房的干凈、清潔,注意定期清掃、消毒,避免細菌滋生,減少感染發生風險。同時應當囑咐患者按時休息、定時吃藥,使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謹遵醫囑用藥。尤其是老年患者,一些記憶力較差的,用藥情況較差,容易遺忘或多次用藥,對臨床治療影響較大。因此護理人員一定要監督患者的用藥情況,指導患者正確用藥。④飲食護理。護理人員應當為患者制定合適的飲食方案,叮囑患者禁止食用高脂食物、含高膽固醇類的食物以及煙酒、腌臘制品等刺激性較強的食物。可鼓勵患者多食用維生素含量豐富的食物,多食用果蔬,飲食應當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則。
對比兩組患者臨床治療效果。以臨床癥狀消失,患者的心功能較治療前有2 級及以上的改善為顯效;以臨床癥狀基本消失,患者的心功能較治療前有1 級及以上的改善為有效;以患者心功能無明顯變化,癥狀未明顯改善為無效。治療總有效率=(顯效+ 有效)/ 總例數×100%[3]。對比兩組不良情緒評分,采用SDS 及SAS 焦慮抑郁量表評分,以分值越高代表其負面情緒越輕。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總滿意度=(滿意+較滿意)/總例數×100%[4]。對比兩組患者生活質量評分。
兩組對比數據用SPSS 18.0 軟件分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0.05 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臨床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臨床有效率[n(%)]
觀察組的不良情緒評分明顯比對照組低(P<0.05),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不良情緒評分(±s)

表2 對比兩組不良情緒評分(±s)
組別 例數 SAS SDS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觀察組 56 30.65±2.37 13.34±7.86 27.89±1.23 11.13±1.59對照組 59 30.57±2.38 21.27±5.18 27.91±1.14 19.24±3.21 t 0.181 6.420 0.091 17.025 P 0.857 0.000 0.928 0.000
觀察組患者的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護理滿意度[n(%)]
觀察組的生活質量評分明顯比對照組高(P<0.05),見表4。
表4 對比兩組生活質量評分(±s)

表4 對比兩組生活質量評分(±s)
組別 例數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56 57.69±9.71 87.41±12.59對照組 59 57.71±9.65 72.85±10.57 t 0.011 6.669 P 0.991 0.000
心肌梗死是臨床上的多發病,指的是患者的冠狀動脈發生急性梗塞,心肌長期缺乏血液供應而發生壞死,到時患者的心肌受損、心臟功能受損的疾病[5]。該疾病的發生可對患者的生命造成較大的威脅[6]。心肌梗死的發病率、死亡率較高,且隨著人們生活方式、飲食結構等方面的改變,該疾病的發病率呈現出逐年上增的趨勢,老年人群為該疾病的好發人群。由于老年患者的本身機體免疫力較年輕人就較差,且加上其對心肌梗死缺乏了解,心理狀態較年輕人更為脆弱,因而在患病后更易出現不良情緒,臨床治療效果也直接受到這些因素的影響[7]。因此,在開展治療的同時,給予患者有效的護理措施干預也十分必要。綜合護理措施是一種新興的護理方式,主要是通過給予患者基礎護理的同時,給予患者飲食護理、心理護理、健康教育、用藥指導等護理方式,給予患者更加綜合、全面的護理[8]。心理疏導及健康教育的實施能使患者對自己的病情有正確的認知,正視自身的病情,減輕患者的負性情緒,使患者的臨床治療配合度提升。飲食護理、用藥護理等護理措施的開展,能促進患者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謹遵醫囑用藥,保障了患者的用藥安全性。綜合護理措施的應用在老年心肌梗死患者恢復期的治療中發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治療有效率比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負面情緒評分比對照低(P<0.05)、護理滿意度比對照組高(P<0.05);觀察組生活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高(P<0.05)。
綜上所述,將綜合護理措施應用于老年心肌梗死恢復期中,能有效促進患者生活質量的提升,改善患者的癥狀,值得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