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拜爾·烏曼爾江,寶爾江·阿斯哈爾,阿孜古力·艾爾肯,它依爾江·舉來提*
(1.新疆維吾爾自治區人民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2.新疆烏魯木齊市友誼醫院,新疆 烏魯木齊)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主要因膝關節軟骨損害,造成關節組織出現退化、纖維化或缺損,使患者的軟骨受到影響而出現病變情況[1]。此疾病的病因主要有年齡、炎癥和創傷等。隨著老年人年齡增長,骨質疏松情況更加明顯,關節活動受到疾病的限制而產生劇烈的疼痛感;在患病初期,患者膝關節會出現僵硬情況,走路時腿會出現較重的疼痛感,或在行走后會出現腫脹現象,休息后疼痛感又會減弱,但再次運動后疼痛感又會反復出現[2-3]。隨著病程延長,疾病嚴重影響老年患者的生活質量,對患者的心理也造成較大的負擔,臨床主要治療的方式主要有常規治療和關節置換術治療,但二者的治療效果有明顯的差異[4]。本文主要就關節置換治療老年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的臨床療效做以下分析,現報道如下。
隨機抽取我院2019 年1 月至2020 年1 月收治的140 例老年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患者按照入院順序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均為70 例;在觀察組中,男40 例,女30例。年齡45~90 歲,平均(68.65±3.72)歲,病程2~6 年,平均(4.25±1.02)年;在對照組中,男39 例,女31 例。年齡45~90歲,平均(67.58±3.77)歲,病程1~7 年,平均(4.29±1.10)年。兩組患者相關資料進行對比,具有可比性(P>0.05)。
納入標準:于我院行治療的老年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患者。
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嚴重臟器器官疾病患者;②存在認知障礙或者治療時配合度低的患者。
本次研究經過我院倫理委員會慎重研究決定并予以批準,并對所有患者及患者家屬對本次研究目的、研究方法、研究意義進行充分說明,并使其充分了解后,患者及家屬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參與本次研究,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方式。觀察組進行關節置換治療,術前半小時內,為了防止患者感染,通過靜脈滴注方式注入抗菌藥物。指導患者行平臥或側臥位,選擇全麻+神經阻滯麻醉的方法,麻醉生效后,在病人膝關節的中間位置行一切口,切開組織后從髕骨進入病人膝關節并將病變組織進行切除,根據患者置換關節大小對患者進行截骨,松解軟組織,植入合適的假體,并使用骨水泥進行固定,關節復位后沖洗和閉合切口,均未放置引流裝置,術中使用止血帶。圍手術期使用氨甲環酸止血處理。術后,告知患者按醫囑服用抗菌藥物,減少感染的可能性,對患者患處進行冰敷,若患者的關節恢復情況較好,可在術后當天指導患者進行康復訓練,例如:在臥床期家屬幫助患者進行關節運動和肢體按摩,指導患者進行抬腿、彎腿,促進患者體內血液循環;術后次日,患者病情狀態良好時,及時指導患者進行下床活動,通過站立、行走促進患者關節功能恢復;改善關節屈、伸功能、促進下肢循環及肌肉力量恢復,具體鍛煉時間根據患者的耐受度進行,若患者出現不適情況,及時進行休息。
①對比觀察兩組治療總有效率,顯效:治療效果較好且無并發癥發生;有效:治療有一定效果但伴有輕微并發癥發生;無效:治療無效,患者病情加重。
②對比兩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及總住院時間。
③采用生活質量評分表(QOL)與日常生活能力評分表(ADL),對比兩組治療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質量,QOL 分數越高,生活質量越高;ADL 分數越低,日常活動正常度越高。
④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膝關節HSS 評分,分數越高,恢復情況越好。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19.0 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率(%)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經治療后,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比對照組好(P<0.05),詳見表1。

表1 對比兩組治療總有效率[n(%)]
觀察組疼痛時間少于對照組,觀察組患者下床時間比對對照組早,且總住院時間也少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2。
表2 對比兩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及總住院時間(±s, d)

表2 對比兩組臨床癥狀恢復時間及總住院時間(±s, d)
組別 n 下床活動時間 疼痛持續時間 住院時間觀察組 70 5.47±2.32 2.27±1.85 9.19±2.52對照組 70 7.38±2.56 3.65±2.48 11.65±3.45 t 4.625 3.732 4.818 P 0.000 0.000 0.000
治療前,兩組活動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日常生活活動評分優于對照組(P<0.05),詳見表3。
表3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質量評分(±s, 分)

表3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日常生活活動質量評分(±s, 分)
組別 n QOL ADL治療前 治療后 治療前 治療后觀察組 70 31.55±3.31 49.29±3.98 45.22±5.35 18.23±2.78對照組 70 31.65±3.29 41.30±3.59 45.31±5.29 26.67±3.21 t 0.179 10.911 0.100 16.629 P 0.858 0.000 0.920 0.000
兩組術前HSS 評分無差異(P>0.05),治療后觀察組恢復情況比對照組好(P<0.05),詳見表4。
膝關節骨性關節炎是骨科臨床診治的最常見疾病,骨關節炎不是一種單純的疾病,它的發生可能與其他疾病有所關聯,若患者在患病初期未引起重視,極有可能會因病程延長而影響其他關節軟骨正?;顒?,出現關節腫痛、腫脹癥狀[5-6]。因個體年齡和身體情況不同,部分患者的病癥不明顯,病情延長后會會出現關節變形等癥狀,嚴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質量水平。臨床上治療此疾病的方式主要有常規治療和關節置換治療,但常規治療的方式只能夠對癥狀較輕患者起效,對嚴重者的治療效果不明顯[7]。臨床研究表明,對于老年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治療使用人工關節置換術有較好的效果,使病人受損的關節恢復情況較好。
表4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膝關節Hss 評分(±s, 分)

表4 對比兩組治療前后膝關節Hss 評分(±s, 分)
組別 n 治療前 治療后1 個月治療后3 個月治療后6 個月觀察組 70 25.19±4.29 62.19±4.58 73.26±5.20 86.65±6.11對照組 70 26.08±4.28 55.75±4.52 64.12±5.01 75.58±5.98 t 1.229 8.373 10.590 8.876 P 0.221 0.000 0.000 0.000
根據呂巖[8]研究表明,關節置換治療的主要優點在于通過較小的創口,將人工膝關節置入代替病變部位,能夠最大限度地減輕患者的疼痛感,幫助患者關節功能恢復,此治療方式相比常規治療方式更加有效且具有更高的安全性,此觀點與本文觀點一致。因此我們認為,對患者使用關節置換治療能夠通過選擇合適的假體讓患者的病情得到盡快恢復,代替病變關節,協助患者完成日常生活和工作,具有較好的效果。
本次研究結果表明,觀察組治療的效率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說明實施關節置換治療,使患者治療效果顯著;觀察組癥狀恢復時間及住院時間均少于對照組(P<0.05),實施關節置換治療,減輕了患者因病情疼痛的時間,使患者病情恢復更快,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觀察組治療后日常生活質量明顯優于對照組(P<0.05),實施關節置換治療,明顯改善患者的預后效果;治療后觀察組HSS 評分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實施關節置換治療,患者的關節恢復情況相對較好,增強患者的關節功能。
綜上所述,關節置換治療老年膝關節退行性骨關節炎的臨床效果顯著,明顯減少患者治療中的不安全因素,讓患者的治療安全性得到提高,促進患者病情更快恢復,值得臨床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