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麗
(青海省大通縣人民醫院,青海 大通)
作為臨床上一種比較多見的婦科疾病,子宮內膜炎是指子宮內膜的結構出現了炎癥,當一些病原菌進入陰道后,有的沿著宮頸上行,有的沿輸卵管下行,還有的通過淋巴,最終轉移到子宮內膜,引起炎癥病變,對于女性的生殖健康有著巨大的影響[1]。曾有研究者調查,子宮內膜炎患者數量呈增加的趨勢,患者往往伴隨發熱、盆腔區疼痛、白帶及月經量多、痛經等癥狀[2]。隨著人們工作和生活等壓力的增加,加之剖腹產、流產等一些宮內手術的影響,子宮內膜炎發生的概率也在逐漸增長,雖然不會造成生命危害,但是仍然會對患者的生殖功能產生不可忽視的不良影響,甚至會影響患者的正常生育。目前,子宮內膜炎的治療方法多以常規藥物為主,選用藥物的不同,在治療作用和安全性方面也會有一定的差異,因此,就需要選用有效的方法進行治療。隨著醫療水平的進一步發展,研究發現,甲羥孕酮能結合孕激素的受體,抑制雌激素發揮作用,清潔子宮內部環境;抗生素能夠消除炎癥因子,所以,甲羥孕酮與抗生素聯合使用,在子宮內膜炎患者中也取得了較好的作用[3]。本實驗中,對于收治的子宮內膜炎患者應用甲羥孕酮結合抗生素,希望能夠為此疾病患者所選用的治療方法開拓一定的有意義的參考,進一步為臨床上子宮內膜炎治療方法的進一步優化提供思路。甲羥孕酮與抗生素的聯合應用,作用顯著,詳細情況如下。
從我院2017 年9 月至2019 年12 月于此進行治療的子宮內膜炎患者中選擇70 位,將所有的患者任意分成人數相同的兩個組,所有的患者沒有明顯的區別,一般資料詳見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s)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s)
平均病程(月)治療組(n=35) 45~55 48.24±1.57 1~10 4.6±1.7觀察組(n=35) 45~55 47.96±2.02 1~10 4.3±1.5組別 年齡(歲)平均年齡(歲)患病時長(月)
根據《子宮內膜炎的判斷依據和療效評判》對所有的患者進行判診。所有的患者都屬于子宮內膜炎的判診范疇,通過宮腔鏡檢查,發現宮腔略增大,宮腔形態正常,子宮內膜多發出血點,表現出發熱、白帶增多、月經量多等,大多數患者下腹伴有不同程度的疼痛。所有患者之前沒有過子宮內膜炎以及其他因素引起子宮內膜炎的病史,消化功能正常,同時,患者的重要器官的功能也能維持正常,而且精神上沒有問題。
在治療患者時,普通的抗生素是觀察組人員進行治療選用的方法,而甲羥孕酮結合抗生素則是治療組的全部患者用的方法,具體的治療方法如下。
1.3.1 觀察組采用普通的抗生素
首先,所有的患者都根據病情采取一定的物理降溫措施,飲食上應用流質飲食。觀察組的患者采用抗生素進行治療,目前,我們選用的抗生素大多是三代頭孢,例如頭孢噻肟鈉(國藥準字H 45020245,購自廣西科倫制藥有限公司,規格:0.5 g),還有頭孢他啶(國藥準字H20013243,購自廣西科倫制藥有限公司,規格:1.0 g)等其他種類,采用靜脈滴注的方式,每天2 次,1 個療程7 d,一般注射2 個療程。注意要在患者的月經期間進行靜脈滴注治療[4]。
1.3.2 治療組應用甲羥孕酮結合抗生素
患者們在應用與觀察組相同抗生素的同時,再結合甲孕酮(國藥準字 H33020715,購自浙江仙琚制藥股份有限公司,規格:2 mg×100 s),1 次/d,每次10 mg,1 個療程30 d,根據患者自身情況適當增加或減少服藥天數,注意甲孕酮要在月經期間的后半期進行服用,作用較好[5]。
①兩組患者在進行了相應的治療后,子宮內膜炎的癥狀沒有消失,月經仍然無規律,下腹疼痛程度也沒有減輕,陰道出血情況沒有得到遏制,則是無效;②兩組患者子宮內膜炎的癥狀有所好轉,月經也比較有規律,下腹疼痛程度減輕,陰道出血的次數以及出血量都減少,即為有效;③兩組患者子宮內膜炎的癥狀明顯消失或減輕,月經有規律,下腹無疼痛感或疼痛感很輕,陰道不再出血,并且沒有一些其它的不良情況出現,則為顯效;同時,對兩組患者對于此方法的滿意情況做出比較。
將實驗所得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 20.0 進行分析處理,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以率(%)表示,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從表2、表3、表4、表5 的數據可以看出,甲羥孕酮結合抗生素在治療組的子宮內膜炎患者應用,所取得的作用更好,陰道止血和月經恢復規律的情況都比觀察組要好,而且治療后的發熱和腹痛患者數也降為0,患者們對于此方法更加滿意(P<0.05)。

表2 兩組患者應用相應治療方法后的效果[n(%)]

表3 兩組患者的滿意程度[n(%)]

表4 兩組患者月經、陰道出血情況比較[n(%)]

表5 兩組患者腹痛及發熱情況的比較[n(%)]
子宮內膜是子宮內的一層粘膜,子宮不僅能產生月經,還是養育胎兒的場所,是女性的一個重要內生殖器官,根據深淺程度又有功能層和基底層之分。由于女性生理解剖的特點,女性在順產、剖宮產流產等一些宮內手術后,子宮容易受到鏈球菌、葡萄球菌、支原體、衣原體以及其他細菌的感染,進而容易引發子宮內膜炎[6]。除此之外,子宮內膜炎一旦形成,就有可能面臨流產或不孕的危害,尤其對于年輕的子宮內膜炎患者,要選用合理的治療方法盡早消除病癥,避免子宮內膜炎帶來的不良影響;如果不能及時而有效的治療,還容易引起發熱、陰道的不規則出血、月經不規律以及痛經、盆腔炎、子宮肌炎等其他癥狀。發生此疾病,患者的心理和生理都會遭受巨大傷害,而且,研究表明,慢性的子宮內膜炎常常會造成流產,女性的生殖健康、生活質量也因此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響[7]。
目前,臨床上對于子宮內膜炎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兩種,一種是口服西藥抗生素,雖然抗生素見效快,但是并不能從根本上治療患者;同時,大量的抗生素,會使細菌生成抗藥性,從而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并進一步導致子宮內膜炎的復發。另一種方法是口服中藥,選用中藥進行治療,不良反應少,可以避免產生耐藥性,但是見效慢,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患者常常由于不能堅持服藥而無法達到理想的效果。在醫療技術不斷進步的今天,應用甲羥孕酮結合抗生素進行治療的觀點也在不斷深入,甲羥孕酮結合抗生素開始被許多人關注,抗生素能夠在較短時間內發揮作用,甲羥孕酮能夠與孕激素的受體結合,抑制雌激素的作用,起到藥物性清潔子宮的目的,這兩種藥物聯用,能夠有效治療子宮內膜炎,縮短治療周期,促進患者的康復。因此,甲羥孕酮結合抗生素已經成為治療子宮內膜炎的常用方法。
綜上所述,甲羥孕酮結合抗生素應用于子宮內膜炎的患者中,在縮短治療時間以及減少陰道出血、恢復月經正常等方面具有好的作用,患者的滿意程度高,出現的不良反應少,所以很適合于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