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洪金
(云南文山州廣南縣中醫醫院,云南 文山)
隨醫學的不斷進步,CT 掃描成為檢測居民病癥的重要方式之一,而經濟的發展,我國勞務人員產生的意外事故也越來越多,在使用CT 檢測的人數也相對較多,由此難以避免產生診斷誤差[1]。而多排螺旋CT 的應用則能夠大大減少診斷誤差的可能性,能夠通過對患者短時間內形成多層掃描,為臨床醫師提供準確的影像學資料,便于病癥的診斷和治療方案及手術的確定[2]。現通過對創傷所致腹部臟器損傷患者采用全腹部64 排128 層螺旋CT 增強掃描,為探究其效果,有以下報告。
選取我院2018 年9 月至2020 年3 月所收治的30 例創傷所致腹部臟器損傷患者進行研究,通過全腹部64 排128層螺旋CT 增強掃描,所有患者中男性21 例,女性9 例,年齡27~51 歲,平均(41.37±3.16)歲。所有患者均由不同因素引起腹部創傷,含跌落、擠壓、交通事故、刺傷等因素[3]。所有患者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符合外傷診斷的相關標準。②無其他惡性腫瘤以及治療禁忌證;③患者于知情條件下自愿參與,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排除標準:①結合其他惡性腫瘤者;②交流障礙、意識不清者。
所有患者均采用全腹部64 排128 層螺旋CT(MSCT)增強掃描,患者在進入掃描儀時采用仰臥位[4],螺旋CT 的掃描參數設定為:掃描范圍:肺下部作為掃描最上端、恥骨聯合部位作為掃描最下段,同時螺旋CT 的掃描速度約為0.33 s/周,掃描層厚0.625 mm,掃描間距為1∶1,設定電壓120 kV,電流設定為320 mA,同時在進行掃描前注射非離子型對比劑,劑量為90 mL,掃描中根據患者的情況對其做上下10 mL 的浮動處理,注射時不宜過快,保持3.5 mL/s,動脈期掃描圖像可于25 s 后得到,靜脈期圖像于50 s 后得到,CT 所得掃描結果均由專業的CT 診斷醫師進行診斷,通過CT 診斷結果和術后結果形成對比[5]。
觀察通過64 排128 層螺旋CT 掃描的結果以及腹部臟器損傷的特異性和靈敏性。
靈敏度及特異性計算:靈敏度=真陽性人數/(真陽性人數+ 假陰性人數)×100%;特異性= 真陰性人數/(真陰性人數+假陽性人數)×100%。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 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患者的計量資料(±s)與計數資料(%)分別應用t、χ2檢驗,以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30 例創傷所致腹部臟器損傷患者經過64 排128層螺旋CT 增強掃描的陽性人數和陰性人數,陽性人數共11例,陰性人數共19 例,實質性臟器損傷的假陽性人數為4 例,假陰性人數為2 例;空腔臟器損傷的假陽性人數為3 例,假陰性人數為1 例。掃描陽性結果為:空腔臟器損傷患者7 例,實質臟器損傷患者12 例,腹部積液患者8 例,空腔臟器合并實質臟器損傷患者10 例。
通過診斷結果與術后的治療結果對比觀察,CT 診斷中的實質性臟器損傷的假陽性為4 例,假陰性人數為2 例,空腔臟器損傷的假陽性人數為4 例,假陰性人數為2 例;通過CT 診斷實質性臟器損傷的靈敏度為87.50%,特異性為71.43%;空腔臟器損傷的靈敏度為71.43%,特異性為82.61%,通過對比兩組診斷數據,實質臟器損傷的特異性和空腔臟器特異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實質性臟器的靈敏度明顯高于空腔臟器靈敏度(P<0.05),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表2、表3。

表1 CT 診斷實質性臟器損傷結果與治療結果對比(n)

表2 CT 診斷空腔臟器損傷結果與治療結果對比(n)

表3 CT 診斷靈敏度和特異性對比(%)
在進行CT 診斷的過程中,實質性臟器損傷和空腔臟器合并實質臟器損傷可能夠在實質臟器均可見邊界,同時在包膜的影響下可見整體邊界情況呈條形。同時受增強CT 作用,病變位置可能產生縮小趨勢,密度也可能會產生一定的降低情況[6]。另外在空腔臟器損傷的情況下,患者的損傷情況多屬于腸道或系膜損傷,同時損傷現象還可能包含了腸壁損傷和腸系膜或腹腔積氣,而CT 診斷中,對于系膜的判斷較為準確,能夠看見明顯的系膜血管中斷或串珠狀,除系膜判斷外,CT 診斷有較少情況產生腸壁、系膜血腫或局部積液現象。腹腔積液現象主要包含腹腔內和腹膜后積液或積血,需通過病理診斷進行確認[7]。
多層螺旋CT 的應用,其優勢在于通過多層螺旋掃描,對于患者病灶部位的辨識度更高,同時通過短時間內對其掃描,較常規CT 對比,患者機體運動所產生的偽影現象也會有效降低。在臨床的應用中,螺旋CT 主要用于診斷血流動力學不穩定的患者,能夠有效監測患者的血液情況[8]。而對于腹部臟器損傷患者的診斷在于能夠精確量化腹腔積液或積血的程度,同時能夠為醫師提供相應的損傷資料,對于患者后期治療方案的確定有極高的科學依據[9]。
腹部創傷通常情況下對于肝臟的損傷有較高的概率,而在肝臟治療后可能產生出血性休克或產生腹膜炎。通常情況下肝組織會在CT 中呈低密度陰影產生,而血腫情況則表現為高密度,活動性出血則需要增強型掃描才可確認,而肝臟患者通常無法有效控制自主運動,在掃描過程中的偽影較多,從而引起誤診;脾臟損傷是印象漏診的因素之一,通常情況下結合臨床判斷即可確診,但若產生延遲性破裂,則極易產生漏診現象;腎臟損傷的診斷需要注意患者的呼吸情況可能導致腎臟表面產生弧形高密度陰影,該情況下以導致產生腎包膜下血腫的誤診;腎上腺損傷需要做好與腎上腺腫瘤的區別;胰腺損傷較少見,通常情況下CT 檢測與急性胰腺炎相似,但CT 檢測多表現為胰腺腫脹且邊界模糊,內部有低密度斑點狀陰影,需要結合實驗室指標進行檢查。
本文通過選取30 例創傷所致腹部臟器損傷患者進行研究得出結果:CT 診斷中的實質性臟器損傷的靈敏度為87.50%,特異性為71.43%;空腔臟器損傷的靈敏度為71.43%,特異性為82.61%,兩組對比實質臟器損傷的特異性和空腔臟器特異性無統計學意義(P>0.05),質性臟器的靈敏度明顯高于空腔臟器靈敏度(P<0.05),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通過采用全腹部64 排128 層螺旋CT 增強掃描,均能夠在實質性臟器損傷和空腔臟器損傷中起到較高的診斷作用,而在實質性臟器損傷的靈敏度上,對比空腔臟器損傷的靈敏度有更明顯的使用效果。由此為提高空腔損傷診斷的準確性,需要綜合其他數據進行確診。
綜上所述,采用全腹部64 排128 層螺旋CT 增強掃描診斷創傷所致腹部臟器損傷患者進行掃描,能夠得到良好的數據指標,但由于空腔臟器損傷的靈敏度診斷實用性較低,因此在進行空腔臟器損傷的診斷時,需要結合其他指標才能夠保證診斷結果的準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