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丙超,王淑靜
(河北省承德縣中醫院,河北 承德)
人體支氣管、肺組織因炎癥造成支氣管壁受損,進而使支氣管擴張變形,臨床中將這種現象稱為支氣管擴張癥,屬于呼吸系統眾多疾病類型中比較常見的一種[1]。易感人群調查發現,兒童與青壯年較老年群體更易受到支氣管擴張癥的侵害[2]。發病原因調查發現,空氣質量變差、青壯年抽煙習慣等是造成支氣管擴張癥高發病率的重要因素,目前該疾病的發病率已經快要與肺結核比肩,對患者的健康形成嚴重危害[3]。咳嗽、咳嗽伴有濃痰、咳嗽伴有咯血是支氣管擴張癥患者最普遍的癥狀,且有反復發作的特點,不僅造成患者身體上的痛苦,還會影響到患者的正常生活[4]。西醫臨床在治療支氣管擴張癥時,主要目的在于抗感染,抗生素使用較多,病菌耐藥性強而患者耐受性差,治療效果并不理想且容易出現不良反應。根據支氣管擴張癥的臨床表現,中醫判斷該疾病屬于咳嗽、肺痿等范疇[5]。因此,筆者提出使用瀉白散合清燥救肺湯加味治療,并就此目的選取了82 例支氣管擴張癥患者進行了對比分析,結果顯示瀉白散合清燥救肺湯療效好,無副作用,報告如下。
從2019 年2 月到2020 年2 月在我院接受治療的支氣管擴張癥患者中選取82 例患者,其中使用左氧氟沙星治療的41 例患者作為本研究的參照組,另外使用瀉白散合清燥救肺湯加味治療的41 例患者作為本研究的觀察組。參照組:男性25 例,女性16 例;年齡22~66 歲,平均(38.94±5.11)歲;患病時間2~18 年,平均(11.45±2.45)年。研究組:男性24例,女性17 例;年齡23~65 歲,平均(39.01±4.42)歲;患病時間1.5~17.5 年,平均(11.71±2.33)年。本研究中設置的兩組中患者的各項資料比較差異甚微(P>0.05)。
參照組:左氧氟沙星片[國藥準字H20000655,第一三共制藥(北京)有限公司]。本組41 例患者除了常規使用抗生素藥物進行抗感染外,均口服左氧氟沙星片,0.2 g/次,1 天2 次。
觀察組:瀉白散合清燥救肺湯。本組41 例患者主要服用中藥湯劑治療,瀉白散合清燥救肺湯的構成主要是6 g 甘草、10 g北杏仁、10 g 桑葉、10 g 桑白皮、10 g 地骨皮、15 g 麥冬、15 g 枇杷葉、15 g 胡麻仁、15 g 薏苡仁、30 g 太子參、30 g 魚腥草、30 g瓜蔞皮。在本藥方的基礎上,結合每位患者的主要癥狀,進行藥方的調整:①主肝火旺盛,可以增加15 g 羚羊骨;②主陰虛肺熱,可以增加10 g 知母、20 g 百合;③咯血比較嚴重,可以增加30 g 側柏葉、30 g 仙鶴草;④主肺熱壅盛,可以增加15 g 黃苓、30 g 海蛤殼。藥劑熬制方式:將藥方中所有藥材配齊后放入容器,加水浸泡30 min,大火煮開后使用小火慢熬,最后獲取400 mL 左右的湯藥。藥劑服用方式:溫服,早晚各1 次。
治療后檢測兩組患者的白細胞、淋巴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指標。對比兩組療效,治療效果判斷: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在治療后完全消失,影像檢查顯示病灶炎癥消失,則判斷為顯效;患者主要的臨床表現在治療后獲得改善,影像檢查顯示病灶炎癥基本消失,則判斷為有效;患者的臨床表現在治療后沒有獲得改善或者有加重的跡象,影響顯示病灶炎癥也同樣如此,則判斷為無效。
使用SPSS 19.0 統計軟件對本次研究中的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用均數± 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百分比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其中觀察組的白細胞、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等對比參照組,組間差異明顯,觀察組小于對照組(P<0.05),見表1。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白細胞、淋巴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指標(±s, ×109/L)

表1 比較兩組患者的白細胞、淋巴細胞及中性粒細胞指標(±s, ×109/L)
組別 例數 白細胞指標 淋巴細胞指標 中性粒細胞指標參照組 41 10.98±1.13 2.98±0.75 9.60±1.37觀察組 41 7.59±1.23 2.17±0.74 7.83±1.26 χ2 12.996 4.923 6.089 P 0.000 0.000 0.000
參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0.49%,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56%,顯然,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更好(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患者不良反應記錄中,主要有惡心嘔吐、疲勞乏力等,其中參照組中有5 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20%,觀察組中則未見不良反應發生,發生率為0%,組間差異較大(P<0.05)。
受到空氣質量變差、不良抽煙習慣等因素的影響,這幾年患呼吸系統疾病的患者數量飛速上漲,其中支氣管擴張癥已經成為呼吸系統疾病中僅次于肺結核的疾病類型,嚴重危害了眾多兒童與青壯年的身心健康[6]。支氣管擴張癥患者主要病灶位于肺部及支氣管,受呼吸道感染引發炎癥,進而對附近組織、黏膜等造成損傷,直接表現為患者咳嗽不止,或伴有濃痰,或伴有咯血[7]。西醫中針對支氣管擴張癥的常規療法主要是應用抗生素藥物,其目的在于抗感染,但是長時間的使用下病毒的耐藥性增強,治療效果差[8]。因此,西醫臨床中使用喹諾酮類藥物用于殺菌也比較常見,比如左氧氟沙星,但是根據以往的臨床應用經驗,這類藥物使用中常伴有不良反應,仍然有可能增加患者不適感[9]。中醫學中,根據支氣管擴張癥的咳嗽伴濃痰或伴咯血等癥狀特點,判斷該疾病的發作與肝火旺盛、身形消瘦等有關,主陰虛痰熱[10]。而中藥方劑瀉白散合清燥救肺湯以及對癥增加的藥材均對改善陰虛痰熱有積極作用,例如魚腥草、薏苡仁作用于支氣管擴張癥可清熱解毒,也可止咳化痰,而仙鶴草可作用于涼血止血,主要針對咯血癥狀,海蛤殼具有清熱平息火氣的作用。因此在瀉白散合清燥救肺湯的基礎藥方上,對應患者主癥加味治療,既能治標(陰虛)亦能治本(痰熱)。
本次研究結果,治療后檢查兩組患者的細胞指標,其中觀察組的白細胞、淋巴細胞、中性粒細胞等對比參照組,組間差異明顯,觀察組小于對照組(P<0.05)。判斷兩組患者的治療效果,其中參照組的總有效率為80.49%,觀察組的總有效率為97.56%,顯然,觀察組的治療效果更好(P<0.05)。患者不良反應記錄中,主要有惡心嘔吐、疲勞乏力等,其中參照組中有5 例患者出現不良反應,發生率為12.20%,觀察組中則未見不良反應發生,發生率為0%,組間差異較大(P<0.05)。
總而言之,臨床應用瀉白散合清燥救肺湯于支氣管擴張癥治療中,對改善患者炎癥和相關癥候有明顯的效果,且用藥后很少有患者出現不良反應,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療的舒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