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玲
(云南省文山州硯山縣人民醫院,云南 硯山)
尿毒癥又叫腎衰竭后期或慢性腎功能不全,隨經濟的快速發展和飲食結構的不斷變化,尿毒癥在我國的發病率逐年上升,病癥在全年齡均有發生,于老年人群中發病率較高。通常情況下,尿毒癥會產生諸多的并發癥,并發癥是導致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1]。為改善患者的病癥,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需要對患者采用血液透析。作為目前治療尿毒癥常用的方式,對患者的病癥治療具有重要作用,由于血液透析會產生一定的治療時間,其過程中的護理內容決定了患者治療的預后效果[2]。由此可見護理內容對尿毒癥血液透析患者的重要性?,F通過選取76 例需要進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癥患者進行研究,為探究血液透析誘導期護理的應用效果有以下報告。
選取我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 月收治的76 例需要進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癥患者進行研究,采用隨機數表分組,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兩組各38 例,對照組男性21 例,女性17 例,年齡38~72 歲,平均(53.17±6.33)歲,觀察組男性24例,女性14 例,年齡40~76 歲,平均(57.34±6.72)歲。對比患者各項一般資料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護理干預模式進行護理,包括心理護理、健康教育以及飲食護理:①心理護理:由于患者可能多為老年人,需要對患者進行靜脈置管進行血液透析,患者普遍對治療手法不了解,存在一定的緊張感,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當前所存在的精神問題進行疏導,多以鼓勵的方式促使患者接受治療[3]。同時需要讓患者了解血液透析對自身病癥的治療效果,可采用案例展示的方式進行心情疏導,使患者樹立自信,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②健康教育:為保證患者對疾病以及疾病治療有一定的知識基礎,需要對患者講解血液透析的過程,以便患者在接受血液透析的過程中積極配合醫師的行動,從而提高血液透析的有效性。另外還需要讓患者了解誘導期護理的重要意義,為加強患者的預后效果,需要保證患者在血液透析期間積極配合護理人員完成誘導期護理[4]。③飲食護理:患者在完成血液透析后可能存在厭食情況,因此在血液透析后飲食的過程中需要以低鹽低脂飲食為主,可采用半流質的高營養食物為主,綜合提高患者的身體營養素質,同時需要避免鉀類食物的攝取,同時對患者每日飲水量進行嚴格的管控[5]。
觀察組患者在對照組的基礎上采用血液透析針對化護理模式進行護理,增加以下內容:①血液透析前評估,在血液透析前,患者可能因情緒或其他因素導致心臟功能不穩定,因此在進行首次血液透析時,血流量的控制不應過大,待患者心臟功能穩定的情況下逐漸增加血流量。對老年患者而言,血液透析的次數不可太頻繁,需根據患者整體精神狀況進行間隔時間的調整,同時需要嚴格控制血液透析時間,通常保證在2 h 左右即可[6]。②透析過程護理:在進行血液透析的過程中密切觀察患者的生命體征變化情況,在出現血流量異常的情況需要及時通知相關醫師進行調整,由于尿毒癥的患者血管容易產生破裂,在靜脈置管的過程中盡量保證一次性成功,并根據患者的情況對患者選取合適的位置進行靜脈置管[7]。透析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患者的精神狀況,可通過詢問的方式確認患者是否存在惡心、嘔吐等一系列負面反應,透析過程不適者需要給予一定的舒緩處理,防止產生并發癥?;颊咴谘和肝龅倪^程可能產生一定的痛苦,需要護理人員基于鼓勵,幫助患者緩解痛苦,提高患者信心[8]。③血液透析評估:護理人員需要對患者透析后的各項生命體征進行評估,觀察患者各項數值是否存在較大變化,以預防并發癥產生[9]。
通過采用自擬滿意程度調查表對患者進行發放,患者根據自身血液透析前后的整體護理質量進行評定,分十分滿意、滿意和不滿意三項,并由調查表發放人員進行收集統計。
觀察兩組患者病癥的發生情況,包含心率失常、低血壓、失衡綜合征。
應用統計學軟件SPSS 18.0 對資料進行分析處理,患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表示,采用t和χ2檢驗,P<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兩組患者對相應的血液透析護理滿意度的調查情況,觀察組患者對護理的整體滿意度明顯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患者的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滿意程度調查對比[n(%)]
觀察兩組患者血液透析中和血液透析后產生的并發癥,觀察組患者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患者的數據對比具有統計學意義,詳情見表2。
目前對尿毒癥患者的治療方式主要有血液透析和腎移植兩種方式,相比較而言,血液透析的經濟負擔小,操作方便,且并發癥發生率較少,更容易被患者接受。腎移植同時作為一種有效的治療方式,在無法取得合適的腎源情況下,血液透析成為了治療的唯一方式,由于血液透析會在過程中產生諸多并發癥促使患者死亡,需要對患者進行優質的護理內容,抑制并發癥的產生,由此可見加強患者的生命體征監控以及各項透析護理內容尤為重要。

表2 兩組患者各項并發癥發病率對比[n(%)]
本文通過選取76 例需要進行血液透析的尿毒癥患者進行研究得出結果:觀察組患者對治療的整體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患者(P<0.05);同時觀察組患者在并發癥的發生率上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兩組患者的數據有統計學意義。由此可見在常規護理模式上采用針對化護理模式,可顯著提高患者的整體滿意度,患者能夠在血液透析的過程中獲得良好的護理服務。同時能夠降低并發癥的發生率,改善了患者的預后效果,減少了糾紛情況的出現。
綜上所述,通過對尿毒癥患者采用誘導期針對化護理方式進行護理,可有效提高患者的整體滿意度,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同時可降低并發癥的發生,對患者有良好的預后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