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薛光
(新疆塔城額敏縣畜牧獸醫站 834600)
目前,我國主要存在兩種羊群養殖模式,分別是羊舍飼養殖模式和放牧養殖模式。相對來講,自由放養模式具備成本低廉、較低的技術勞動水平要求等優勢,盡管如此,依然存在很多不利因素,如:生態平衡遭到迫害,動植物的生存受到威脅。出于環保角度考慮,羊舍飼養自然而然成為當下最流行的方式。
人工投料是羊喂養方式的一種,在舍飼養模式下普遍存在。“懶惰”是最大的人性弱點,飼養者在羊的飼養過程中往往會產生投機取巧、借機偷工減料等行為。飼料的成本雖然得到了大大減少,但是劣質廉價的飼料卻為羊群帶來了諸多疫病病癥,不僅會嚴重影響到羊群的質量,還會帶來大量羊群死亡現象。
飼養者最容易出現的問題,是缺乏對羊圈合理性規劃以及對選址要求的降低。舍飼養殖的密度值相對較大,加之羊圈不具備良好的通風性,水源條件缺乏有效的開拓以及低采光效果等客觀因素,一系列弊病帶來大量病菌的滋生問題。
“一步到位”會為人帶來良好的體驗效果,猶如就醫時所講究的“藥到病除”。飼料,是羊群進食的主要物質,飼料不同于天然牧草類,其需要有科學的配比度。一旦飼料配比嚴重失衡,會產生營養價值低、營養缺乏的弊病,長此以往,羊群機體免疫力大幅度下降,為羊群患病率的提高帶來“契機”。
羊群的管理還要擁有合理的歸置,可以依據羊群的日齡、品種進行劃分,可以按照羊群的的個體差異進行管理。總而言之,開展條理清晰的管理工作,可為飼養者提供便捷條件。但是,大部分飼養者往往缺乏此方面的管理意識,進而導致疫病在羊群中四處流竄。
飼養者對羊群飼養的過程中,需要注意對羊群的科學性喂養,簡單來講就是注重飼料的配比度,針對不同的養殖方式,采取相對應的喂養方式。在飼料選用中,以優質的飼料作為首要的挑選前提,畢竟,飼料是影響羊群素質的直接因素。不同的羊只之間存在不同的個體性差異,為了解決個體性差異所帶來的弊端,需要飼養者在不同種類的飼料中進行科學合理的配比度調配,使得羊群收獲足夠的營養成分[1]。
在羊舍飼養殖模式中,隨著日積月累飼養工作的開展,不可避免地會出現很多衛生環境方面的困擾,因此,對羊飼養圈周圍的環境優化需要采取相應的應對措施,最常見的羊疫病防治措施包括消毒、滅菌、驅蟲等。專業的飼養者不僅能及時發現當地疫病的發病規律,在此基礎之上制定有效的解決措施,還能結合羊圈的特點,制定合理可行的防疫消毒制度。飼養者在進行疫病防治的過程中,從自身出發,積極切換視角,合理改變思考問題的思維,有效切換自身的格局,爭取從主觀意識上加強實施對疫病的防治性工作。
一旦發現了感染疫病的羊只存在,首先及時進行羊只隔離,然后采取相對應的措施進行隔離期觀察和治療工作,而對于那些無法通過任何渠道獲得良好救治的羊只,唯有通過土地深埋以及焚燒等方式進行嚴格處理。
在飼養管理的過程中,要注重“自繁自育”。所謂的“自繁自育”,飼養者以優良的羊只品種構建一個優良的羊群,以自然的方式進行自行式繁育,一方面,羊的生產品質及品種優良性可以得到保障,另一方面,杜絕帶病動物進入到健康的羊群中,這在某種程度上極大地提升了羊群的抗病能力。在借助羊群自繁自育先天優勢基礎上,飼養者還要做好工作的善后處理事項,比如,繁殖系譜記錄工作的嚴格執行,嚴格杜絕在羊群中出現近親交配的現象。羊作為草食性家畜,飼養者應該注意到飼料的豐富性,尤其那些正處于發育階段的羔羊,妊娠母羊以及泌乳母羊,要尤為注意,除此之外,還要有短期的補飼作為補充。飼料的多樣化能夠為羊群的營養攝入量帶來更好的效果,如蛋白質、礦物質和微量元素。不僅能夠有效地促進羊的生長發育,與此同時,也可以提高羊群的繁殖能力。
飼養場地選擇中,交通和安全問題備受關注,就羊群而言,選址的過程還要考慮到通風和采光等多種內部影響因素,與此同時,結合羊群的生活規律,做到場址與羊群的高度融合,從高角度上為羊群營造合適的生長環境[2]。
在羊群生長過程中,不可避免的會滋生出多種多樣的外界寄生蟲。威脅到羊群的健康生長,主要表現在體內寄生蟲的感染以及體表寄生蟲的感染,驅蟲制度的建立對羊群起著尤為關鍵的作用。定期的驅蟲處理不僅可以減少羊群的感染次數和感染的嚴重程度,還能有效防止疾病的進一步發展和蔓延。
羊疫病防控工作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其需要飼養者自身具備主觀能動性,還需要在管理工作中做到細心,除此之外,勤勞更是合格飼養者應該具備的重要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