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靖杰
(四川省中江縣永太鎮畜牧獸醫站 618110)
微生態制劑目前已經廣泛應用于臨床,不僅用于治療人的疾病,在獸醫臨床還多用于動物的保健和疾病的輔助治療。隨著養殖行業逐漸進入無抗時代,微生態在養殖生產過程中的應用也越來越廣泛[1]。下面我就獸用微生態制劑臨床應用及使用注意事項為話題和大家作一下交流。
微生態制劑屬于飼料添加劑的一種,主要成分由益生菌和益生元組成。益生菌為對動物的生長起到有益作用的微生物,最常見的有乳酸菌類、芽孢菌類、酵母菌類等,如糞腸球菌、植物乳桿菌、乳酸腸球菌、枯草芽孢桿菌、地衣芽孢桿菌、丁酸梭菌、釀酒酵母等。益生元為促進機體益生菌生長的物質,具有只刺激有益菌生長,無法被有害菌利用的特性,臨床使用最多的為果寡糖、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大豆低聚糖以及菊粉等。微生態制劑獸醫臨床有固體制劑和液體制劑兩種,主要通過拌料的方式長期使用,在治療時也可選擇飲水集中使用,但對于家禽這種小規格動物來講,需要考慮水線的堵塞問題。
對于獸用微生態制劑來講,目前應用最多的是胃腸道的日常保健、疾病預防、促生長以及疾病的輔助治療方面。
牛羊等反芻動物的瘤胃是重要消化器官,里面含有大量的有益微生物,而對于家禽以及單胃動物來講,有益微生物則主要集中在腸道。動物將微生態制劑口服后,里面的有益菌一方面增加了總菌的數量,使有益菌群的優勢更明顯,另一方面其自身的繁殖能與有害菌以及胃腸道中原本存在的條件致病菌進行空間和營養的競爭,抑制其繁殖和代謝,從而起到良好的保健作用[2]。
長期使用微生態制劑的動物,益生菌可定植在其腸道黏膜表面,并通過代謝分泌出抗菌肽等用于抵抗致病菌的物質,從而起到疾病預防的作用。另外,益生菌還能刺激腸道黏膜發生黏膜免疫,對經口感染的病原菌能起到免疫殺滅作用。臨床經驗表明,每月使用微生態制劑不低于10d的動物群,腸道疾病發生率比不使用微生態制劑的要低80%以上。
益生菌在自我繁殖和代謝過程中可分泌纖維素酶、半纖維素酶、淀粉酶、蛋白酶、脂酶、肽酶等,纖維素酶和半纖維素酶可以將秸稈、飼草等的纖維素轉化為小分子碳水化合物被機體吸收,非常適合反芻動物的使用。淀粉酶、蛋白酶、脂酶、肽酶等可以幫助能量類飼料、餅粕類飼料、油脂以及多肽的分解,使飼料消化的更加充分,最終以小分子形式吸收,從而起到促生長作用[3]。
很多疾病,尤其是腸道疾病在治療過程中,抗生素除了殺滅致病菌外,對有益菌也造成了很大的傷害,而在疾病康復期,腸道微生物菌群迫切需要重新建立,受損的腸黏膜也需要盡快修復,否則將會對后期生產性能造成影響。建議在疾病癥狀改善后,飼料中添加微生態制劑連用3~5d,不但能夠鞏固療效,且對后期生產性能的恢復有巨大幫助,起到疾病輔助治療的作用。
微生態制劑中的益生菌大部分都是活菌,雖然有些抗生素對有益菌不具有殺滅作用,但由于臨床大部分養殖朋友無法判斷到底哪種菌對哪種抗生素敏感,故建議二者不要配合使用。但是對于注射、涂抹等方式使用的抗生素則影響不大,因藥物注射后直接進入了肌肉和血液,涂抹則在皮膚表面或少許透皮進入血液,對于口服使用的益生菌不存在相互作用。
對于家禽類小規格動物來講,其水線一般較細,飲水乳頭也都較小,微生態制劑使用后很容易出現水線堵塞情況。目前堵水線的原因行業內各有說法,有的認為是益生菌體沉淀后造成飲水乳頭堵塞,有的認為是飼料添加劑成分復雜,飲水過程中有不溶性物質析出。無論是哪種原因,堵塞后若及時發現,第一時間得到處理一般影響不大,有的雞場發現得晚,尤其是炎熱夏季時,雞很容易出現渴死、中暑等情況。
動物在短時間內將益生菌采食完畢起到的效果要比長時間采食更好,也就是我們臨床建議的集中給藥。如果飲水使用,建議在1~3h內飲用完畢,如果為拌料給藥,建議用少量飼料拌勻后先進行飼喂,采食完畢后再飼喂剩余飼料。必要時可適當控水控料,讓動物產生饑渴的感覺,這樣飼喂時藥物就能在最短的時間內被采食完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