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家驪
(甘肅省定西市安定區畜牧獸醫局杏園畜牧獸醫站 743019)
供給種公羊的飼料要求富含蛋白質、 維生素以及微量元素,尤其是維生素A 和D 的含量必須充足,這樣才能培育出體質健壯、膘情上等、性欲旺盛和精液質量高的種公羊,為提高種羊繁育能力, 做好充足的準備工作。 建議提供給公羊的最佳飼草為:苜蓿、花生秸、木豆、銀合歡、胡蘿卜、南瓜等,精飼料為:豆粕、玉米、米糠和骨粉等。 在實際生產中一般將飼草和精飼料進行合理搭配飼喂,能夠提高種公羊的精液數量和質量,進而高效完成配種任務,如果配種任務較大時,可以適當補充動物蛋白,例如將雞蛋和牛奶添加在精飼料中飼喂種公羊, 能夠顯著提高精液中的精子密度[1]。
種公羊之間容易發生爭斗現象,必須進行單圈飼養,沒有條件的應該采取拴養方式, 不僅避免種公羊之間產生互相損傷情況,還可以防止發生亂倫現象,致使品種退化和縮短種公羊的使用壽命。 同時為了提高種公羊的體質,需要增加種公羊的活動量,在圈舍外面設置活動場所,沒有配種任務時,趕出圈舍進行適當活動,能夠減少皮膚類疾病的困擾[2]。
種公羊在配種時間以外,不要和母羊放在一起,以免影響正常配種和生產安排,降低種羊受精率和繁殖能力。 在配種時建議每天采精1~3 次,在每次采精后要讓種公羊進行安靜休息,有利于種公羊恢復體力,生產更多精液,為下次采集精液做準備。根據當地疾病流行情況,定期進行檢疫和預防接種,防止傳染性疾病的發生,注意認真觀察日常精神狀態,一旦發現異常情況立即采取有效措施進行防治,控制疾病發生,尤其是防治發生內外寄生蟲疾病。
為了給配種和懷孕期儲備營養,要求在配種前對母羊抓膘復壯。 在飼料營養供給方面需要維持機體新陳代謝為基礎,對于體況瘦弱的母羊需要提高飼養營養或增加飼喂量, 促使母羊盡快恢復膘情,能夠適時發情和配種。 飼草類可以采用花生秸和玉米秸來飼喂,有條件的可以提供青綠飼料或進行放牧飼養,同時及時補充0.3kg 左右的精飼料[3]。
在日常管理中需要認真觀察母羊神態, 當發現母羊神情不安、不停鳴叫和搖尾、從陰門流出透明黏液、然后黏液逐漸變粘稠,這種癥狀是母羊開始發情的典型表現,一般整個發情期持續1~2d,所以必須進行及時配種,縮短母羊空懷期和提高受精率。給母羊進行配種后20d 不再有發情表現,說明母羊已經懷孕了,因為母羊發情周期通常為18~21d。
母羊懷孕的前3 個月屬于胚胎分化階段、胎兒發育緩慢,不需要增加太多的營養物質,保持與空懷期基本相同即可。 在懷孕后2 個月胎兒發育速度加快,胎兒體重和體積都增加較多。 大約80%的體重在這2 個月內生長。 所以需要充足的飼料營養,并且保持各種營養物質之間配比平衡, 尤其需要足量的維生素A 和D。 每天應飼喂0.7kg 左右的精飼料和3~5g 骨粉。 在母羊分娩前1 周補充飼喂青綠多汁飼草, 防止發生便秘現象而影響正常分娩。 在整個懷孕期間,需要精心護理母羊,日常活動以“慢、穩”為主,避免滑倒、爭斗、驚嚇引起流產現象。 同時嚴禁將霉變和冰凍飼料飼喂母羊,否則極易引起流產發生。
母羊整個懷孕期為5 個月。在母羊懷孕2 個月后,乳房開始發育,顏色紅潤。 在臨近分娩前行動遲緩,腹部下垂明顯,神情不安、陰部流出黏液,當母羊臥地不起開始努責時,需要做好接生準備。 根據經驗證明:陰部流出白色黏液說明羔羊是活的,如果流出紅白帶黏液說明胎兒已經死亡。 胎衣沒有提前破裂說明母羊能夠順利分娩,如果胎水提前流出說明母羊難產。
母羊分娩后1~2 個月為哺乳期, 在此期間供給羔羊生長發育的重要營養物質是母乳, 尤其在前半個月母乳是羔羊獲取營養物質的唯一來源, 所以必須提供母羊充足的營養物質來保證母羊分泌更多的母乳, 從而滿足羔羊生長發育的需要和提高羔羊成活率[3]。
建議母羊分娩后1~3d 內,飼喂青綠多汁飼草和少量的精飼料,隨著羔羊日齡的增長不斷增加母羊的飼喂量,在羔羊斷奶前再逐漸減少精飼料和多汁飼草的飼喂量,避免發生乳房炎癥狀。在羔羊出生后15~20d,需要補充飼喂羔羊一些營養全價、容易消化的飼料,并飼喂一些青綠飼料,在生長到2 月齡時開始斷奶。在羔羊斷奶前,飼喂母羊時應逐漸減少多汁飼料和精料喂量,防止發生乳房疾病,繼而提高母羊的繁殖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