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頂?張瀚文
當前世界正深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新冠疫情還在繼續蔓延,中美經貿競爭和博弈遠未結束,人工智能和量子技術等新一輪科技革命風起云涌,中國等新興經濟體的崛起挑戰了傳統發達經濟體的地位,WTO多邊貿易體制正遭遇挑戰、亟待改革,數字經濟和數字貿易等新業態快速發展,國際經貿秩序和規則正在加快重塑和演變。
在國際經貿秩序變化過程中,貿易協定的新發展和新條款帶來的新規則是重要的組成部分。近年來,《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的生效,《美墨加協定》(USMCA)的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署,以及《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的達成,不僅推動了區域經濟的一體化,重塑了國際經貿秩序,同時其蘊含的新條款正在逐步推動形成國際經貿新規則。
作為新一輪最早生效的高標準區域貿易協定,CPTPP在國際經貿規則上代表了新一代貿易協定的最高標準,其部分條款對于USMCA、RCEP以及CAI等都起到了借鑒作用。CPTPP的率先簽署和實施,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亞太經貿合作的格局,帶動了亞太區域產業價值鏈的重組,成為國際經貿秩序和格局變動的“橋頭堡”與“風向標”。
當前貿易協定層面的國際經貿秩序和規則正處在變化和形成之中,其演變和發展的動力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是WTO的多邊貿易體制改革。2017年以來,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不斷要求對WTO進行實質性改革,并提出了多種改革的方案。發達經濟體與發展中經濟體關于改革的主要訴求存在一定差別。發達經濟體主要關注現有WTO規則內容對美歐日等發達經濟體企業的競爭力構成的威脅、WTO運行機制以及數字經濟和服務貿易等國際貿易新形態新模式。發展中經濟體主要關注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的主渠道地位、危機處理、貿易規則的公平以及成員發展模式的獨立性。二者不同的訴求,體現了新一輪國際經貿秩序和規則“求同存異”的發展趨勢以及“兩極分化”的發展瓶頸。
二是WTO體制下的諸邊貿易談判。在世貿組織成員利益多元化、議題復雜化的當前形勢下,多邊取得談判成果絕非易事,參與諸邊談判能跟隨貿易自由化大潮,更好地參與全球經濟,同時還有利于解決以往貿易談判過程中發展中經濟體話語權弱、談判處于劣勢的不足,增加貿易談判的有效性。
三是區域貿易協定的發展。國際貿易形勢的不斷變遷,使得區域貿易協定成為各國尋求新“貿易突破”的重要途徑。但是,由于談判主體的差異,雙邊以及多邊貿易談判反映了發達經濟體和發展中經濟體的不同利益訴求。長期來看,不同談判目標的貿易協定將取得不同的效果。
CPTPP是美國退出《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TPP)后,由日本主導、在原有TPP的基礎上建立的新協定。協定于2018年3月在智利首都圣地亞哥正式簽署,2018年12月正式生效。
CPTPP的架構和條款保留了原先TPP超過95%的內容和項目,擱置了20項條款,其中11項與知識產權有關。雖然放棄和擱置了部分條款,CPTPP仍然代表了當前全球區域經貿協定中的最高開放水平。CPTPP的生效和實施對國際經貿秩序和格局帶來了顯著的影響。

2019年1月19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 首屆部長級會議在日本東京舉行。
首先,CPTPP協定推動和加強了亞太經貿合作以及價值鏈的重構。協定現有的11個成員是亞太地區的重要經濟體。以2019年的數據計算,成員的經濟總量超過88萬億元人民幣,是世界第三大自貿區。協定高水平的開放必然大幅度帶動區域內貿易和投資的發展,促進區域內產業鏈和價值鏈重組,深化亞太經貿合作。
其次,CPTPP協定開啟了區域貿易合作引領國際經貿秩序變動的新時代。CPTPP的前身TPP啟動談判之后,直接或者間接帶動了世界范圍內區域貿易協定的大發展,催生了包括RCEP、中日韓自貿區、日本和歐盟的自貿區、USMCA、非洲大陸自貿區等在內的一系列區域貿易協定的談判、簽署和生效。同時,CPTPP中具有先進性的條款也成為了其他自貿區談判的參考樣本,并成為新時代自貿區條款的模板。近年來,由于區域貿易協定的大發展,導致區域化不斷侵蝕多邊化,成為國際經貿秩序和規則變動的主要推動力量。可以說,CPTPP開啟了區域貿易協定引領國際經貿秩序變動的新時代。
再次,CPTPP協定的擴容將進一步增強其在全球影響力,推動形成國際經貿新格局。CPTPP首屆部長級會議于2019年1月在日本東京召開,主要討論了擴容問題。泰國、菲律賓、韓國以及斯里蘭卡等經濟體在協定生效后就表達了加入的興趣;日前,英國已明確提出要加入協定;中國和美國的領導人也曾表示將考慮加入協定。未來擴容后的CPTPP將進一步提升協定的影響力,推動國際經貿新秩序和新格局的形成。
最后,CPTPP協定與RCEP一起成為推動亞太自貿區甚至亞太經濟圈建設的雙引擎。RCEP已經正式簽署,預計將在2021年正式生效和實施。CPTPP和RCEP的聯動,將共同推動亞太經貿一體化并重塑國際經貿秩序。必須指出,RCEP以“發展”為核心目標,打破了當前發達經濟體主導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的局面,將為其他發展中經濟體構建符合自身利益的區域經貿協定樹立典范,未來全球經濟的治理方向將朝著“發展”類規則治理與“標準”類規則治理并行的趨勢發展。CPTPP和RCEP的共同發展,將聯合推動亞太自貿區的建設,未來可能形成的亞太經濟圈將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心。
CPTPP的條款繼承了TPP的內容,具體來說,涉及的規則主要有:
一是原產地規則。締約方制定了一套統一的原產地條款,包括原產地產品、區域價值成分核算、生產中原材料價值、原材料價值的進一步調整、凈成本等原產地協議,涵蓋優惠待遇聲明、原產地證書基礎、原產地認證的棄權、與進口相關的責任、原產地核查等原產地實施程序,以及原產地規則與原產地程序委員會等其他事項。
二是國有企業規則。CPTPP是首次將國有企業寫入協定章節的自貿區協定,體現了“高標準、高質量和高層次”的特征,將雙邊、區域貿易協定和國內制度及改革要求相聯系,以規范成員國政府和企業行為。協定中的國有企業條款與澳大利亞、經合組織提出的競爭中立原則在本質上是一致的,旨在調整國際經貿規則,構建更加公平競爭的環境。
三是勞工規則。協定中的勞工規則包括勞工權益、爭端解決機制等條款,要求成員國在法律和實踐層面符合保護勞工組織(ILO)有關基本勞工權利的規定。
四是跨境服務貿易與金融服務規則。協定中的跨境服務貿易包括了WTO和其他貿易協定中包含的核心業務,如國民待遇、最惠國待遇和市場準入等。CPTPP中的金融服務規則適用于任何締約方金融機構和其他金融機構的競爭,并且加入了電子商務章節。
五是環境保護規則。協定中的環境保護規則有12大類條款,包括定義、目標、一般義務、與多邊環境協定相關的義務、透明度和公眾參與、私營部門參與、合作框架、磋商以及爭端解決等。

2020年11月20日,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以線上方式舉行。圖為位于馬來西亞的開幕式現場,馬來西亞是本次非正式領導人會議的東道國。
六是知識產權保護規則。條款的高標準體現在對馳名商標的保護不以注冊為限,認可和保護地理標志;專利權的強保護包括了擴大可申請專利客體范圍,細化專利申請和審查的相關程序;著作權上擴大了版權人復制權內容,延長了版權和相關權利的保護期限。協定還規定了嚴格的處罰措施。
習近平主席于2020年11月參加亞太經合組織(APEC)第二十七次領導人非正式會議時,發表講話提出“中國將積極考慮加入CPTPP”。隨著RCEP的正式簽署和《中歐全面投資協定》(CAI)完成談判,我國對外經貿合作的“朋友圈”不斷壯大。如果中國能夠加入CPTPP,必然將與RCEP相得益彰,進一步推動中國與亞太區域國家的經貿合作,中國也將能夠成為全球經貿新規則的制定者和參與者,推動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另外,在美國還沒有加入CPTPP的形勢下,如果中國能率先加入協定,將為中美經貿競爭以及亞太經貿格局的發展贏得更好的外部環境。
當然,中國加入CPTPP也將面臨各方面的挑戰。挑戰之一是美國和日本等發達經濟體可能會不支持甚至阻撓中國的加入。例如近期日本放送協會(NHK)報道,日本首相菅義偉在接受一檔電臺節目采訪時,就中國加入CPTPP進行回應稱:“CPTPP的規則是非常高層次的,在現行體制下中國很難加入。”這至少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日本對中國加入協定的消極態度。挑戰之二是CPTPP中的部分條款,例如國有企業和知識產權等條款,會對中國的加入形成一定的外在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