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聰 郭志勇
一、問題的提出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推進,課改新理念已深入人心,而課改的核心環節是課程實施,基本途徑是課堂教學。傳統教學更多的是關注教師的“教”。傳統教學思想和低效課堂現象依然存在,學生的學習負擔較重,課堂教學面臨新現實的嚴峻挑戰。在課堂教學中,如何踐行課改理念?如何做到既關注學生“今天”的學習成績,又培養學生“明天”的學習能力呢?值得深入研究。
(一)踐行新課改理念的需要
新課標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求教師開發各種學習資源,突顯以學生自主學習為主體,促進學生全面素質的發展。
(二)發展小學生核心素養的需要
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有良好的人文素養和科學素養,具備創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具備分析、探究、實踐的基本能力。
(三)提升小學數學教學效益的需要
筆者所在的教學區雖位于肇慶中心城區,但是教師水平和學生數學學業成績差異大,通過模式的構建實踐,有利于優化教學環境,促進師生的和諧發展,實現教學效益的最大化。
(四)促進教師教學行為改進的需要
學案的科學編制和合理運用,是實現有效教學的基礎,有利于教師深度鉆研教材、研究學情、提高教學業務能力,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
二、解決問題的過程與方法
(一)解決問題的過程
課題組于2012年開始研究小學數學閱讀策略,2015年開始編寫與使用小學數學三維導學案,并把兩個項目成果整合成小學數學“3·3·5”導學模式,直至現在,仍在研究與實踐。課題組積極參與省教育研究院吳有昌博士研究的“三維導學案”項目研究,從中吸取經驗,并在此基礎上進行創新。
(二)研究內容及思路
(三)研究方法
1.理論研究法:系統學習“學案導學”“發現教學”“研究性學習”“建構主義理論”“合作探究”“學習金字塔”等理論,對教育實踐活動加以抽象,把握教育規律,形成教育理論。
2.問卷調查法:通過當前現狀調查,獲得第一手資料,進行個案研究,對收集到的信息進行分析、綜合、比較、歸納。
3.行動研究法:通過學習相關資料和自身實踐設計具體的導學案,并付諸實踐,不斷修改和完善。
4.經驗總結法:運用經驗總結法,對實施策略作深入研究,在研究的過程中邊實踐邊總結,積累有關研究過程中的經驗。
三、成果的主要內容
課題組整合之前研究的數學閱讀策略和三維導學案兩個項目的成果,提煉出“3·3·5”導學模式:以三維目標為導向,開發“三案”學習資源,通過五個教學環節,以“金字塔”式推進學生解決課堂教學“三點”,以自主探究為主要學習方式,小組合作為主要組織形式,從而發展小學生數學三種關鍵能力。
(一)小學數學“3·3·5”導學模式解讀
1.小學數學“3·3·5”導學模式內涵
(1)第一個“3”的含義
“3”的內涵十分豐富,它是整個模式的理念所在,體現全方位、立體式的三維框架。
三個前提:不增加負擔,不延長時間,不難實施
三維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三個對象:師、生、家長
三種學習方式:獨學、互學、群學
三個教學關鍵點:重點、難點、易錯點
三個學習時間:課前(課前研學)、課中(學校學習)、課后(家庭作業)
三種關鍵能力:數學語言表達能力、自主合作探究能力、問題解決能力
(2)第二個“3”的含義
我們開發“三導案”作為學習資源,把每一個學時的學案分為:導讀案、導思案和導練案三部分。
導讀案:是基礎。采用問題引領學生閱讀,讓學生自主研究問題而不是單純地做題,喚醒思考,引導學生在學習新課前解決一些簡單問題,獲得成就感,提高自學能力。同時,對數學文字進行初步“識碼”。該環節可以在家中進行預習,也可以是一節課的開始導入階段進行。
導思案:是核心內容。引導學生圍繞學習重點開展閱讀和探究學習,引導學生思考、解決數學問題,學生在這個環節中對數學文字進行“解碼”。可以整節課進行學習,也可以是一節課中間主要部分時間進行。
導練案:是反饋與自主的體現。引導學生獨立完成練習,自主閱讀,深化學習內容,引導學生提高數學語言能力。學生在這個環節對數學文字進行“識碼”。該環節可以課后完成,也可以一節課的后段完成。
(3)“5”的含義
小學數學“3·3·5”導學模式課堂教學基本包括五個環節,同時把5種不同的數學閱讀方法“領讀、導讀、研讀、解讀和自讀”有機滲透到導學課堂的五個環節。具體環節、時間和操作如下圖:
2.小學數學“3·3·5”導學模式基本課型
根據不同的課型,課題組對教學環節進行適當的調整。
3.小學數學“3·3·5”導學模式操作流程圖
課堂教學具體操作流程如下圖:
(二)小學數學“3·3·5”導學模式實施的“四個轉變”策略
1.從“滿堂灌”到自主探究的轉變:一切為了學生會學
教師要在觀念上轉變,小學數學“3·3·5”導學模式重在讓學生參與教學的全過程,重在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讓學生日后會學。
2.從師本到生本的轉變:一切為了學生好學
生本理念下的小學數學“3·3·5”導學模式教學,一切教學設計都從學生實際出發,一切教學活動都為了讓學生愉快學習,激發學生的學習動力,一切教學手段都為了學生好學服務。
3.從講深講透講全面到點撥精練轉變:一切為了學生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