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良柏
摘 要:學生主體性的充分發揮是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關鍵所在,這不僅是新課改的要求,也是教育教學改革的目標之一。到了小學高年級階段,教師不僅要傳授給學生課本上的基礎知識,讓他們的知識儲備更加豐富,更要注重培養學生的良好閱讀習慣以及閱讀意識。
關鍵詞:小學高年級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
文章通過對當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現狀的分析,對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具體內容進行了大致的分析和總結,從而提出了幾點針對性的教學建議及措施,以供廣大一線語文教學參考或借鑒。
一、 當前小學高年級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現狀
第一,不敢。雖然教學改革正在不斷深化和普及,但是部分學校片面追求升學率的現狀仍然存在,特別是到了小學高年級,要面臨小升初考試,這成績關系著學校的績效考評,關系著教師個人的績效考評,所以不敢放開,只能考什么老師教什么,考什么學生學什么,教師沿襲傳統“填鴨式”教學方法,這極大地阻礙了個性化閱讀教學在課堂教學中的開展。
第二,不愿。從教師個人行為來說,許多教師對個性化閱讀教學不重視、不認同。雖然都知道“閱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要珍視學生閱讀文本的獨特感受”。但是,現實中還是有很多老師“放不開”,許多老師的教學過程還是亦步亦趨地跟著教案走,方便、簡潔、“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至于學生沒有自己的獨立思考,沒有自己的創意表達,有沒有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完全不去關心。
第三,不會。一部分教師雖然也有個性化閱讀教學的意識,但對“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含義并沒有真正理解,因而在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過程中,造成學生自主學習變得漫無目的,交流討論變成脫離文本的空談,甚至提出過分偏激的、錯誤的觀點來吸引教師目光。過度的學生自主閱讀,忽視了教師的引導者地位。
二、 小學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具體內容
(一)設計個性化的語言實踐活動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一門實踐性課程……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閱讀實踐。這要求教師在閱讀教學活動的設計以及實施教學活動時,要做到“以學生學習活動為主體”,要重視、保護閱讀主體(學生)對閱讀客體(文本)的不同理解和感受,來設計個性化的語言實踐活動,并努力營造輕松的教學環境,讓閱讀成為個性釋放、個性張揚的舞臺,以提高學生閱讀的質量,提高閱讀教學的質量。
(二)教給學生閱讀方法
每個學生閱讀的習慣和能力都會由于自身能力的不同而不一樣,如,有的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比較注重閱讀質量,因而會認真去閱讀;有的學生注重閱讀數量,喜歡快速瀏覽;有的學生具備較強的總結能力;有的學生情感體驗能力較強等。這就需要教師在達到閱讀教學目的的基礎上,對每個學生的閱讀習慣都要給予尊重,不做過多干涉。另外,教師還要教給學生正確有效的閱讀步驟。如,先了解文章背景和作者概況,然后再進行閱讀;在閱讀中遇到生僻字詞時,可以借助詞典或課文注釋等;結合實際閱讀目的,選擇適宜的閱讀方式,如略讀、精讀等;積累文章中的名詞佳句。以《我的伯父魯迅先生》一課的教學為例,在教學時,先讓學生在預習里查找有關魯迅的資料,以及文章的寫作背景,這樣在課堂上,就能對有關的句子及某些帶有深刻隱含寓意的詞句有更好的理解,有利于學生快速理清文章作者與魯迅先生之間的關系。另外,在這篇課文中,還有很多語句寓意深刻,學生可以自行摘抄,從而促使學生掌握正確的閱讀方法和步驟,并堅持閱讀。
(三)鼓勵知識的遷移與升華
小學高年級語文個性化閱讀教學的開展,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內化知識,更有利于學生知識遷移的實現,做到個性化表達。學生對知識的遷移與升華主要體現在其寫作、口語表達以及對某件事的思想見解等方面。學生可以嘗試在寫作文過程中,巧妙引用一些自己在閱讀中所積累的一些詞句以及表達方式,或者在現實生活中運用自己所學去解決某些問題,這些都是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遷移與升華。
三、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實施個性化閱讀教學的具體策略
(一)明確閱讀要求,優化教學情境
首先,以學生為主體,開展自主閱讀,教師要適時點撥和引導學生,引領他們走進文本,使其在與文本交流的過程中,展現出自我個性。例如,在指導學生閱讀《為人民服務》時,筆者提前給學生布置了自主閱讀任務,讓學生在課下查閱、搜集文章的創作背景及其相關資料,使得文本內容更加豐富,并通過自主閱讀形成個人觀點。
其次,個性化閱讀的關注點在于個體對文本的體會,而由于個體之間的差異性,每個學生在閱讀理解過程中肯定會產生創造性的見解。因此,語文教師在進行個性化閱讀指導時,要注重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鼓勵他們積極探索文本中的新的情感表達空間。
再次,閱讀過程即為體驗情感的過程。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認知特點,以具體的文本內容,合理創設閱讀體驗情境,加深學生的個性化閱讀體驗,通過真實的感官刺激,讓他們對抽象的文字內容有更深一層的理解,從而與文本作者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
最后,對常規的質疑與顛覆式形成個性的基礎。個性化閱讀教學,要求教師注重培養學生的批判性思維,確保學生在閱讀中獲得個性化理解和感悟。
(二)確立閱讀主體,豐富閱讀體驗
在個性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始終將以生為本作為教學指導,在課堂教學中堅持貫徹以生為主的教學思想,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學習的主人,只有這樣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閱讀積極性,并在教學中展現學生的思想個性。同時,還要根據學生所表現出來的共性和差異,制訂多元化的教學計劃,通過不同層次的閱讀教學,幫助學生掌握閱讀知識,提高閱讀能力。另外,教師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還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生活閱歷和學習經驗,對閱讀內容進行想象與聯想,有助于拓展學生的創造性思維空間。所以,教師在個性化閱讀教學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課堂主體性,不斷加強他們在閱讀中的體驗與創造性,鼓勵他們積極尋找適合自己的閱讀方法,在尊重、平等的基礎上構建和諧的師生關系,增進師生之間的交流與溝通,進而促使學生在個性化閱讀中與教師進行良性互動,從而不斷提高整體學生的閱讀思想與情感表達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