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錦燦

教育部2017年9月頒布的《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強調在綜合實踐活動學習過程中,讓每位學生的個性得以全面發(fā)展,讓每個實踐項目的研究,都有其獨特性、具體性,符合學生作為學習的主體,這與我校“智行教育”所提倡的“自主的態(tài)度、自主的策劃、自主的調控、自主的行動”學習觀和教學觀不謀而合。因此,我們有了“小主人”課程的構想,即構建“讓學生成為生活、學習的主人”的課程,為學生的主動學習提供發(fā)展機會,全面提高學生的研究能力、實踐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自主學習能力和溝通能力等。
一、“智行小主人”課程理念
“智行小主人”綜合實踐活動校本課程就是在“智行至真”的辦學理念指引下,以“實驗創(chuàng)新,智行至真”的行動目標,基于學生在課程主題實施引領下以自我管理、自我成長、自我發(fā)展、自我能力提升為根本目標而建立的一套校本綜合規(guī)劃課程。
二、“智行小主人”課程目標
用創(chuàng)意編織生活,讓學生在實踐中成為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社會未來的小主人。課程以學生綜合能力發(fā)展為中心,以九大核心素養(yǎng)為課程培養(yǎng)總目標。(見下表)
三、“智行小主人”課程內容
通過融合九大核心素養(yǎng),以每個學期四個活動主題的方式,重新把主題進行分類定位,制定了“智行小主人”課程規(guī)劃框架,分別為以下四大系列主題:
1.生活實踐小主人——圍繞衣、食、住、行、勞作等生活主題開展與生活相關的職業(yè)體驗類實踐活動。
2.文化活動小主人——依托校園類文化實踐活動,以校園作為實踐平臺,構建服務類課程,在活動中挖掘能發(fā)揮學生創(chuàng)意、金點子、主人翁精神等元素。
3.社區(qū)研學小主人——圍繞“快樂基地行”課程,讓學生走進社區(qū)、服務社區(qū),在社區(qū)中參與各類主題考察探究研學旅行項目。
4.科學創(chuàng)意小主人——整合學校設計制作類課程,為學生發(fā)揮創(chuàng)意,制作各類小制作,開展專題調查研究活動等。
四、“智行小主人”課程實施
我們采取了“三E”的考察探究STEM教育策略,把“智行小主人”課程實施的智慧行動壓縮成“三E”模塊實施。“三E”是指引入(Engage)——探究(Explore)——評價(Evaluate)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引入(Engage):教師引導學生了解主題,設定活動任務目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
教師結合“智行小主人”課程的研究主題,向學生提供了與知識、技能、情感態(tài)度和價值觀相關的問題情境,引發(fā)學生對問題的思考,從而引出個性化的問題,以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現問題意識,為下一步的學習做好鋪墊。從科學問題、數學問題、技術問題和工程問題等四方面進行思考,選取合適的研究問題作為探究的切入點,形成一個或多個聚焦的研究中心問題,然后我們通過智行任務單或資源包的方式,提供多種研究的解決問題預案,輔助學生對研究問題進行深入認識,形成深入探究的學習動機。
第二階段探究(Explore):以學生作為主體,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探究。
我們根據學生研究的主題的內容,引導學生選擇適合操作的方式進行深入探究。根據主題的研究特點,對探究分成了四大類別:實地探究、實驗探究、產品探究和宣傳探究。
1.實地探究
實地探究相對而言會更容易受條件限制,通常有兩種情況可以滿足。一種在開展基地活動的時候,考察探究活動常常與基地活動一體完成的,如參觀太糧集團體驗館時,學生通過觀摩館里陳列內容了解到糧食生產的過程,也參與探究糧食生產的一個環(huán)節(jié)來體驗糧食來之不易。另一種是考察的目的地就在身邊,隨時可以在考察的地方進行多種形式的探究。如家居環(huán)境布置,就可以以家居作為一個試驗場,通過擺設、美化等多種方式方法比較不同效果的優(yōu)劣。
2.實驗探究
外出考察活動,由于信息來源豐富,會引起學生多種想法,其中就包括通過做實驗來解決問題的方式。如我校組織三年級學生去東莞電莞家進行基地活動,活動中設計一個實驗項目《水果電池》,學生回去之后對水果電池產生了許多疑問,如換成其它水果蔬菜呢?換成汽水……等眾多的小問題,然后學生們就可以根據自己感興趣的問題準備實驗材料進行實驗研究。這些基于考察中發(fā)現的科學方面的問題,就可以用STEM實驗探究的方式進行解決。
3.宣傳探究
對于考察探究課程來說,宣傳探究也是一個非常好的實踐方式。例如老師帶領學生來到麻涌華陽湖濕地公園風景區(qū),怎么宣傳它也是一個很好的考察探究切入點,從風景攝影選圖到宣傳文字說明,再到宣傳的形式和手法都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入的探究。
4.產品探究
即提出多樣化的新產品需求,以完成產品為導向的探究方式,可以通過實際的創(chuàng)作實踐最終實現學生的創(chuàng)意物化。如參觀東莞可園,可以指導學生圍繞可園紀念品進行產品開發(fā),應用多種技術和材料去思考解決問題。
第三階段評價(Evaluate):采用多樣的評價方式,關注學生的活動體驗。
“智行小主人”課程對課程的評價立足于學生的視角,評價的核心聚焦于每一個參與活動的學生在教學活動過程中是否有收獲,學生的實踐能力是否在運用已有知識、經驗和技能解決現實問題的實踐活動中得到相應的鍛煉與發(fā)展。
1.多元主體評價方法
引入多元的評價主體,包括自評、同伴評、家長評和老師評等,以便從不同角度為學生提供有關自己學習、發(fā)展狀況的信息,使其更為全面地認識自我。
2.成果展示評價方法
教師在每次活動結束之后,引導學生分小組或個人將活動成果以作品、展覽、成果分享會等形式在班級或學校進行展示。成果的展示讓學生獲得更多的成功體驗,大大調動學生積極參加活動,也為往后活動的開展提供保證。
3.反思性評價方法
我們不僅對學生學習的成果評價,還嘗試讓學生把自己作為認識的對象,比如讓學生在活動中反思:“我是否努力了”“我努力的程度如何”“我在組里參與活動時,是否愿意與同學合作”等。
五、“智行小主人”課程管理和組織
1.課時安排
按課程標準要求每班每周安排2課時的綜合實踐活動課,并采取彈性課時制與固定課時制相結合方式開展課程。適合于校內教學的內容,如選題、制定計劃、資料查找、材料匯總、成果展示、活動評價等,就按固定課表進行;若要到校外開展研學、參觀、訪問、社區(qū)服務等實踐活動,教師可以根據實際需要靈活使用課時,向學校教導處申請和報備,由教導處統(tǒng)一協(xié)調。
2.教師的配備
①采用專兼職教相結合,學校主管行政統(tǒng)領,專業(yè)學科教師和正副班主任協(xié)管,聘請校外專業(yè)人員和家長輔助的辦法,確保課程實施的常態(tài)化進行。
②成立研究團隊,由學校教導處負責課程的規(guī)劃、實驗研究、資源開發(fā)、管理、培訓等。
③成立專門綜合實踐活動教研組,負責教學常規(guī)管理和校本教研活動。
“智行小主人”課程通過幾年的實施,我們欣喜地發(fā)現學生比以往更“愿學”“樂學”“會學”“善學”,綜合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同時我們在實施過程中開發(fā)了適合的校本、資源包,形成了行之有效的課程實施策略,最終成為促進學校發(fā)展的品牌課程之一。
責任編輯? ? 龍建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