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巖
結合兒童心理發展規律和一線教師的長期教學經驗,我們發現,大部分兒童在十三四歲(即初二前后)進入心理發展的第二個轉折期。在這個時期,學生拒絕與外界交流,但又渴望關注;渴望成長,又不能正確對待自己生理、心理的變化;對于課本所教真善美的信仰和現實中諸多假惡丑的沖突感到無所適從,或拒絕世界,或玩世不恭,或隨波逐流。在這樣的背景下,尋找問題的根源、化解矛盾沖突,緩解焦慮情緒,給予適時的引導便顯得尤為重要。
經過階段實踐,我們發現從初一階段就開始引導學生寫《每日一記》對學生平穩渡過這一轉折期有積極作用。學生在《每日一記》中記錄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思,老師則在審閱的過程中,針對學生的困惑進行適時引導,發展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幫助學生培養情緒調控能力、良好心理素質與觀察分析能力,塑造學生的健全人格。
《每日一記》采用書寫表達的方式,不限定內容,讓同學們通過寫作自由抒發自己的內心感受,包括人際交往、班級事務、他人印象、時事熱點等方面。這種寫作訓練適用于具有一定文字書寫能力的個體,不同于一般日記對發生在自己周圍事件的簡單記錄,《每日一記》更加側重于具體事件帶給學生的內心真實的感受和想法,但對表達方式中的語法方面問題不作限定。
《每日一記》之所以能夠改善學生的日常心理健康水平,是因為書寫表達的過程是個體回憶和記錄相關事件產生的內心感受的過程,這個過程本身就是個體情緒疏導的一種良好方式。同時,老師在批閱的過程中,提供具有指導性的建議,使學生能夠從更積極的視角去看待問題,形成積極的認知結構,進而能夠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一、尋蹤覓跡:借《每日一記》探索學生心理困擾的來源
每天記錄當日所見、所聞、所感,既是學生自己對每日生活的整理,也是老師了解、掌握學生內心動態的良好途徑。正處于青春期的中學生,有著繁重的學業壓力,要處理好和同學、父母、老師之間的人際關系,還要應對青春期的生理迅速成熟與心理成長相對緩慢的尷尬景象,身心肩負的壓力不言而喻。作為老師,我們能及時為他們提供一種宣泄的方式,了解他們內心的沖突,才能有效地引導他們順利度過這一“暴風驟雨”的時期。
根據同學們《每日一記》中所描寫的內容,筆者整理出當前我校學生面臨的心理困擾主要來自于學習壓力、同伴關系、親子沖突等方面。其中,描寫學習壓力的內容有248篇,描寫同伴關系的有149篇,描寫親子沖突的有86篇。
二、聽心話己:《每日一記》對學生日常情緒的改善作用
情緒狀態是監測學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力指標之一。《每日一記》本身就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抒發情緒感受的天然渠道。為了更準確地了解《每日一記》對學生日常情緒的改善作用,我們采用《正性負性情緒量表》來測量學生近期的情緒狀態。
在學生開始《每日一記》活動之后,每學期前期、中期和后期分別向學生發放問卷調查,監測學生的情緒狀態。每次均向2018級全體學生發放399份問卷,三次分別收回有效問卷395、397、391份,情緒狀態結果顯示為正性情緒的人數分別為286、297、310人,描述統計分析的結果表明,學生的正性情緒狀態比例在不斷增加。
由此可見,《每日一記》在改善學生的情緒狀態上發揮著一定的作用。學生采用《每日一記》的方式,在日記中記錄自己不高興的事情,老師和其他同學及時了解情況,給予適當的安慰與鼓勵,幫助同學快速地走出不良情緒的困擾,進而提升全體學生的正性情緒比例。
三、潤心無聲:《每日一記》對同學們的心理疏導作用
為了更準確地了解《每日一記》在對同學們的心理疏導方面的效果,在《每日一記》活動結束之后,我們隨機選取了20名參與《每日一記》的學生進行訪談,其中女生9名,男生11名。本次訪談采用團體訪談的形式,通過團體成員的分享,分析《每日一記》對學生心理疏導方面的影響。
問題1.你覺得《每日一記》對改善你的內心感受是有幫助的嗎?如果有,請具體描述一下你獲得了什么樣的幫助。
大多數學生表示《每日一記》可以幫助改善他們的內心感受。例如,A同學分享道:“在每次考試之前,自己內心都會很緊張,但是在《每日一記》的過程中,通過書寫的方式把這種緊張表達出來,就會得到緩解。”
問題2.在參加《每日一記》活動之后,自己有什么樣的變化?可以具體描述一下這種變化是怎么產生的嗎?
在訪談中,有14名同學表示,感受到自己有了明顯的變化,并能具體描述變化產生的具體過程;有3名同學表示自己有一些變化,但是不能清晰地用語言進行描述;剩下的3名同學表示沒有感受到自己有什么變化。B同學分享道:“我是一個比較害羞、內向的人。平時和同學一起商量事情的時候,我的話都比較少,很多時候都是聽其他人的意見行動,很少有自己的想法。而在《每日一記》中,沒有時間的限制,也不用擔心自己的想法被別人否定,我可以清晰地用文字表達我內心的真實感受,就好像是一個鍛煉的機會,我在之后跟同學的相處中,也變得敢于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了。”
問題3.你會通過《每日一記》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真實的內心感受嗎?哪怕是負面的情緒感受。
在這一問題上,雖然有點涉及隱私,但是同學還是進行了誠實的分享。絕大多數同學表示會分享真實的情緒感受;但還是有2名同學表示,在記錄內心感受的時候,會有一些顧慮,尤其是那些負面的內心感受,沒有勇氣將自己內心的“陰暗面”暴露出來。
問題4.當你通過《每日一記》的方式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后,當時你的心情會變得好一點嗎?
在這個問題上,有一半以上的同學表示,大多數時候,在記錄完《每日一記》的當下,自己的心情可以得到及時的紓解,但也有少數時候,情緒改變得沒有那么快。C同學分享道:“每次跟父母爭吵之后,我都會在《每日一記》里面吐槽父母的獨權專制,他們一點都不理解我,只知道對我提各種要求,但是又不告訴我怎么去做,怎么去達到這些要求,在《每日一記》里抱怨完父母的種種之后,內心的委屈也會消失一大半。”
問題5.當你在《每日一記》中表達自己的負面情緒或最近的內心困擾之后,是否有得到來自同學或者老師的安慰與鼓勵?
在訪談中,幾乎全部的學生都表示,在《每日一記》中收到了來自老師或同學的安慰與鼓勵。D同學分享道:“第一天寫日記的時候就是抱著完成作業的態度,也沒有覺得會對我有幫助。但第二天的時候,我很快發現了寫日記的好處。老師每次的評語都是鼓勵、激勵我的,看完我心情立馬就變好了。甚至,之后很長一段時間,我都是為了看老師的評語才堅持寫日記的。”
問題6.在《每日一記》中,來自他人的安慰與鼓勵是否可以讓你自己得到心理疏導?
絕大部分的同學表示,在《每日一記》中收到的來自老師和他人的安慰與鼓勵可以讓我們心理得到疏導。E同學分享道:“有一次,我在《每日一記》中寫了最近學習壓力太大的事情,感覺自己不能很好地完成各個學科的任務,沒想到老師居然結合我的成績,跟我分析了我在學習過程中存在的不足,并且還提出了改進的建議,還有對我的鼓勵與期待,老師認為我可以很好地適應初中的學習壓力并取得好成績,從那以后,我在學習上變得更加積極主動了。”
本文所推介的《每日一記》正是以初中生喜聞樂見的“日記”為載體對話心靈。學生通過《每日一記》,以我之手,寫我之心,在“暴風驟雨”的青春期里,他們記敘日常,抒發內心感受,表達自己的困惑、疑問、期待等情緒,叩問靜默的靈魂,審視躁動的內心,增加心靈的彈性和塑性。
同時,《每日一記》是學生心靈的窗口、情緒的樹洞,老師可以通過《每日一記》及時了解學生的內心發展狀況,加強對學生不良情緒的疏導,給予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建議,讓學生適度地發泄情緒和控制情感,幫助學生構建健康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潛移默化地進行心理輔導,起到“潤生細無聲”的教育效果。
責任編輯? ? 錢昭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