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佳

生涯規劃教育要與學科課程相滲透,發揮全員導師的指導作用,才能實現其真正的落地。17年版的思想政治教學標準將思想政治定義為活動課,這與生涯規劃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滲透提供了更大的實施空間和可行性。如何在思想政治課堂中滲透生涯規劃教育,既有效地落實學科的教學任務,又達到了“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生涯育人效果呢?
一、創設情境,設計活動
筆者在上《新時代勞動者》這一課時,嘗試在情境活動中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和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滲透生涯教育推動自我的認識,從了解職業,確定職業方向。筆者設計了一場穿越時空,預約2026年的模擬招聘會。本次招聘會有五個招聘崗位:
A公司:一家上市公司,招聘5名部門經理,年薪25-30萬,男女不限,有假期和五險一金,誠聘英才!
B公司:網游公司,招聘4名資深游戲玩家,薪資待遇優厚,歡迎你的加入!
C公司:某制造業龍頭企業,招聘3名工程師,主要從事機器人軟件、大數據開發、人工智能,具體薪資待遇根據求職者技術水平而定。
D社區環衛處:招聘10名資深衛生清潔員,做社區和街道的“美容師”,工資待遇3000/月。
E某品牌鞋企:招聘2名3D設計師,薪資待遇面談,誠聘有經驗的人員加入。
教師從扮演求職應聘者的學生的選擇中,對話中、在活動中,通過問題的環環相扣,層層遞進,引導學生從淺層的表面知識到學科意義的建構再到生涯教育中的自我認識中的一個核心問題“有哪些地方可供挑選,設計生涯發展需要選擇的職業等知識。
二、挖掘素材,整合關聯
教育家陶行知老先生曾說過:“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杜威曾提出:“教育即生活。”著名心理學家布魯諾指出:“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在思想政治課滲透生涯教育則需善于挖掘生活的素材、典型的素材、接地氣的素材,整合學科之間的關聯性,增強學科融合意識,無形中培養學生的生涯規劃能力。筆者嘗試從高中思想政治課的特點出發,學科為本,挖掘梳理相關的契合點,力求學科知識與生涯教育有機滲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又引導學生在高中階段有意識地做好未來規劃,達到一舉兩得的目的。
1.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
筆者在講授《經濟生活》的內容時,嘗試把經濟學的相關內容與生涯教育相關聯。比如學生通過角色扮演體驗市場經濟背景下的各類主體——企業(生產者)、消費者、勞動者、投資者等,深入了解各大職業在經濟生活中發揮的重要作用。在開展《價格變動的影響》教學中,帶領學生走進名企宜華集團,以“如何理解價格變動對需求和供給的影響”為議題,將課程內容活動化。從分析企業的降價促銷活動對消費者的影響,培養學生做精明的消費者到角色轉變為宜華老總的智囊團(生產經營者)面對需求升級、精打細算的消費者以及不斷攀升的原材料、物流和人工成本,如何管控成本的問題探討。讓學生在體驗該角色的同時,也明白這一角色應該具備的素質和能力。
2.堅持科學性與趣味性相結合
在《文化生活》中設計公開課“學而無涯,規劃常在” ——《建設學習型社會》,在連接當下與未來之間,筆者創設職場訓練營的情境引導學生進行當堂的霍蘭德職業能力測試和簡單地制定“我的生涯規劃”,樹立終身學習的觀念,增強適應未來AI社會的能力,促進學生的增值發展和喚醒生涯規劃意識。
3.堅持思辨性與啟發性相結合
面臨新高考改革方案,如何選科對學生而言是一個重要的哲學問題,要知道“我是誰”“我在哪里”“要到哪里去”,最關鍵的是“如何才能到達哪里”。《生活與哲學》的學科知識恰好為生涯教育奠定了理論基礎,引領學生認識社會、適應社會、融入社會的實踐活動中,感受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意義。(見上表)
4.一般指導與個別輔導相結合
《政治生活》的內容能幫助學生了解我國的國家基本理論和黨政知識,對黨政機關的職能和國家公務員有初步的認識,為有意向參與公務員考試、司法考試等的學生提供了解的渠道和以后學考科目的指引。讓學生走出課本,體驗“公務員的一天”,感受工作背后的不易。
三、問題引領,學以致用
心理學家皮亞杰認為:“教師不應企圖將知識硬塞給學生,而應該找出能引起學生興趣、刺激學生的材料,然后讓學生自己去解決問題。”以議題為引領的活動型學科課程,政治課對學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筆者嘗試通過問題的設計,比如“用對立統一的觀點自我認識,自我剖析。并結合自身實際,談一談如何更好地促進自身的發展?”學生要學會恰如其分地處理好兩者的關系:既抓住重點統籌兼顧,規劃自我完美人生——Plan? ? myself ;又把握主流全面評價,正視自我揚長避短——Know? ?myself。再比如講到“價值觀”的時候,筆者拋出一個問題:“假如你家著火了,只能救出一樣東西,你會救出什么? ”從學生所選擇的物品中折射出其不同的價值觀,在解決實際問題中實現價值觀的認識和探索。學生在自我解決問題的時候做到學科知識的學以致用,又使生涯規劃教育達到“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生涯教育與思想政治活動課相融合、相滲透使生涯教育有了更高的站位,思想政治課有更大的格局,彼此之間互相增添生機和活力。不僅有利于推進基于核心素養的活動型政治課堂的教學,而且有助于更好地指導學生個人的發展。
責任編輯? ? 邱? ?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