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
托爾斯泰認為:“成功的教學所需要的不是強制,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三年級是習作的起步階段,學生剛剛邁入寫作的門檻,對作文容易產生畏懼心理,常無從下手。因此要在趣味上下功夫,幫助學生消除畏難情緒。
一、注重興趣,激發“寫清楚”的動力
蘇霍姆林斯基認為教師的語言“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學生在課堂上的腦力勞動的效率”。本節課,教師的教學語言也是充滿趣味的。示范實驗前,作神秘狀:“見證奇跡的時刻就要到了!”學生注意力全部集中到了老師的身上。老師在示范實驗過程中,倒粉時:“老師要把粉倒進去了!”“真倒了!”“猜猜看,會發生什么情況?”好奇心使學生一門心思想快點看到結果。示范實驗后,學生想看看粉末究竟變成了什么,師:“這么神奇一幕,還是留給同學們自己去發現吧!”學生做完實驗后,老師:“好玩嗎?”像伙伴一樣的話語,引得學生分享觀察到的“神奇變化”。學生每一次“說”完后,老師的評價語也生動有趣:“你的眼睛真亮!”“你不僅說出了實驗的變化,還說出了心情的變化,真了不起!”“看來,你的心情變化也很大??!”……教師的語言具有趣味性,能夠在一定程度上使課堂氣氛更加愉悅、歡快,使學生在輕松的環境下去學習知識,理解知識,發展語言能力,提高學習效率。
二、觀察體驗,提供“寫清楚”的素材
1.創設有用的情境
本次習作的內容是“我做了一項次小實驗”,因此,情境的設置均圍繞“實驗”展開。課前,分小組、擺放實驗器材;開課后,認識器材、了解實驗程序;實驗過程中,分工合作,操作、觀察、記錄;實驗結束后,思考、討論。整個過程,嚴格按照實驗操作的要求進行。學生在情境中,不是“玩玩而已”,而是認真觀察、體驗,保證下一步的寫作“有話可寫”。
2.設置有序的環節
觀察體驗環節如果是無序的,學生感知、收集素材的難度會加大。為了保障學生“做實驗”時有序有效,本節課采取“引入實驗、教師示范、學生實驗”三步開展活動?!耙雽嶒灐?的目的是將學生注意力集中到“實驗”中,包含認識實驗器材、猜測實驗結果等;“教師示范”意在演示實驗程序,為學生有序完成實驗做準備,包含教師演示、學生回顧實驗步驟等;“學生實驗”是最重要的一步,分工明確、相互合作,既保證課堂調控的有效性,又保證了“實驗”的效果。
3.師生有效地參與
在觀察體驗環節,師生的有效參與,既能營造平等融洽的師生關系、生生關系,又能及時解決活動中出現的問題,將課堂效果最大化。本節課,老師與學生的參與是有效的。教師示范前,針對神秘粉狀物,讓學生先摸一摸,猜一猜;教師示范時引導學生注意看、說一說。做實驗時,先讓學生把實驗順序說清楚,再在組內分工合作完成實驗,及時巡視協助。整個觀察體驗環節,教師示范清晰,學生完成實驗的步驟正確有序,實驗效果理想。因此,學生習作指導課中的觀察體驗環節,師生的有效參與能保證“寫作素材”的清晰完整,也是為達成“寫清楚”的目標服務的。
三、循序漸進,滲透“寫清楚”的方法
學生習作都會有“難點”,這恰恰也是習作指導課最需要解決的“重點”。只有在學生感到困難的地方,幫助他們,教給他們方法,才能真正達到“寫清楚”的目標。本次習作要求分為兩個層次:第一層次為寫清楚“實驗過程”(看到的),第二層次為寫寫“實驗過程中的心情、有趣的發現”(想到的)。學生習作的“難點”正是“抓住實驗順序和實驗變化,寫清楚實驗過程”。
1.理清“順序”,寫清過程
本節課,為了幫助學生理清實驗順序,主要采取“老師先引,學生再做”,分三步呈現:老師示范實驗步驟,學生了解順序,先看再說;學生做實驗,鞏固順序,先想再做;提供連接詞,助力寫出順序,先說再寫。理清順序不僅是本次習作的要求,也是三年級習作“寫清楚”的重要一步。
2.直擊“變化”,逐層推進
第一,梳理變化“點”。學生做完實驗,沉浸在驚奇之中時,拋出問題“最神奇的是什么”,直指“實驗變化”。學生你一言我一語,很快梳理出實驗過程中變化的“點”。第二,不同視角聊變化。僅僅梳理變化“點”,學生一定意猶未盡。每位學生都是參與者,分工不同,視角不同、觀察到的一定有區別。此時,學生互相補充,使“實驗變化”越來越清晰。第三,延伸“變化”,寫寫心情及發現。學生的心情及發現是隨著實驗過程的變化而不斷發展的,每個學生在“聊實驗變化”的同時,自然而然地從實驗的變化聊到了到心情的變化及自己的發現。由“看到的、聽到的……”寫到“想到的”,是三年級“寫清楚”的重要策略,這樣的指導,讓學生寫作時既有話可寫,也避免了寫作時的千篇一律。
3.統整語言,突破難點
本環節安排學生結合梳理出的“變化點”,再次有序地說一說實驗變化、心情變化,是一次系列化的語言統整,對三年級學生是有難度的。因此,我們先安排小組合作,組內相互補充,老師隨機參與討論;再進行匯報,老師給予適當的幫助與示范。由碎片化的、單線條的“議”到最后的語言統整,是三年級習作指導最重要的一環,這種高層次的“說”,又有助于學生在寫作中更有條理,更完整地表達,才能真正“寫清楚”。
責任編輯? ? 邱? ?麗